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3626]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酸性氧化物溶液浓溶液单质
Y非金属氧化物乳浊液饱和溶液金属
A.A B.B C.C D.D
2.(0分)[ID:133625]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3.(0分)[ID:1336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
4.(0分)[ID:133610]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
B.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蒸发掉50克水
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
D.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
5.(0分)[ID:13360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蒸发足量的溶剂一定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将t1°C,5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C时刚好成饱和溶液
C.t1°C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
D.t2°C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
6.(0分)[ID:133605]如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X、Y都属于易溶性物质
C.将t1℃时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至t℃,析出的X比Y的多
D.当X中含有少量Y时,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7.(0分)[ID:13359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B.t2℃时,将1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8.(0分)[ID:133577]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C.根据“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设计通过蒸发、结晶把混合溶液中某些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D.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新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9.(0分)[ID:13356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10.(0分)[ID:133553]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食盐和水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
⑤硝酸铵和水
⑥铁与稀硫酸
A.①②④B.①②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11.(0分)[ID:133649]下列对“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A.20℃时,31.6gKNO3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12.(0分)[ID:133648]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标签上“36.5”、“1.19g/cm3”、“36.5%”等数据仍能表示瓶中剩余盐酸的信息
B.该盐酸中的溶质是盐酸,溶剂是水
C.用该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185g,需量取水145mL
D.盐酸中的各种粒子均匀分散且保持静止不动
二、填空题
13.(0分)[ID:1337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甲、乙溶解度相同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相同质量的甲、乙溶液分别从t3℃降温到t2℃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甲________________乙(填“>”、“<”、“=”或“无法确定”);t3℃时,向75g甲的饱和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所加水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g。
14.(0分)[ID:133711]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10203040506070
/°C
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
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
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g。
(2)依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KCl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选填“a”或“b”)。
(3)20℃时,向10g水中加入2.5gKNO3充分搅拌得到X,再加入2.5gKNO3充分搅拌得到Y,继续升温至50℃得到Z,则X、Y、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0℃时,现有质量均为100g的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饱和溶液,若将它们同时降温至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
B 降温至10℃时,析出的KNO3晶体质量比析出的KCl晶体质量大
C 降温至1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D 当温度降至20℃和30℃之间的某一温度,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5.(0分)[ID:133699]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____(填“甲” 或“乙”)。
(3)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甲___乙(填“>”“<”或“=”)。
(4)t2℃时,将60 g甲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 (甲)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乙)大小关系为________(填字母)。
A w(甲)< w(乙)
B w(甲)> w(乙)
C w(甲)= w(乙)
D 无法确定
16.(0分)[ID:13368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
(2)t20C时,3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克。
(3)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两种方法)。
(4)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_____。
(5)t2 ℃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0C,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17.(0分)[ID:133684]临床上发现,用 28%的硫酸镁溶液 10~20mL与 10%的葡萄糖溶液 500mL的混合液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
下表是硫酸镁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102030406080
溶解度(g)28.233.738.944.554.655.8
(1)若要用硫酸镁固体配 500g溶质质量分数25%的硫酸镁溶液,则需要水的体积为
_____mL.(假设此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 1g/mL)
(2)若要配制28%的硫酸镁溶液,则配制时应控制的溶液温度至少达到_____℃以上。
18.(0分)[ID:133682]图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
(2)图1所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3)若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的______氯化钠的(选填“>”、“=”成“<”)。
(5)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
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 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
19.(0分)[ID:133672]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的溶解实验。
(定性研究)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发现1号试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2号试管中固体没有完全溶解。
由此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要使2号试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研究)实验小组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固体溶液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
请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
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g)80100120140
溶液质量(g)180200210M
(1)请计算实验2中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2)现将实验2中的溶液稀释成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请判断实验2中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实验4中M的数值是_______。
20.(0分)[ID:133658]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C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
(2)用G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小明做家庭小实验时想要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则他应该量取____________mL水。
(3)小诗同学想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并将所产生的气体导出,则她应该选择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若实验结束后小诗发现试管破裂了,除了试管的质量问题之外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写一种)。
三、解答题
21.(0分)[ID:133838]生产、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
(1)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_____g.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哪些操作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______?请说明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③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
22.(0分)[ID:133816]请根据下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g。
(3)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___的方法提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23.(0分)[ID:1338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什么方法?(写出一种)
(3)把40℃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的质量。
24.(0分)[ID:133810]在30℃时,将5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4.2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
则:
(1)3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
(2)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5.(0分)[ID:133807]自来水刚加热时,水中就有气泡冒出;打开汽水瓶盖,汽水中有气泡冒出,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
26.(0分)[ID:133787]电解100g5%稀硫酸(该反应方程式为2H202H2↑+O2↑),生成1g氢气,试计算:
(1)发生反应的水的质量。
(2)电解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百分号内保留1位小数)。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A
6.C
7.B
8.A
9.A
10.D
11.D
12.A
二、填空题
13.t2℃无法确定50
14.0gbYBD
15.乙<B
16.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75增加溶质降低温度降温结晶b>a>c
17.30
18.硝酸钾氢氧化钙降温结晶<NaClKNO3Ca(OH)2
19.一定温度下5mL水最少能够溶解15g硝酸钾2号试管溶液达到饱和状态1号试管溶液可能饱和加水升高温度50300不饱和210
20.试管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42ABCE加热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加热时试管碰到灯芯试管没有冷却就用冷水冲洗等答案合理均可)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氧化物中部分是酸性氧化物,如CO2,但一些酸性氧化物不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两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
B、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指由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所组成的分散系,即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
两者是并列关系,错误;
C、浓溶液是溶液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两者属于交叉关系,错误;
D、单质包括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应是X从属于Y,正确;
故选D。
2.A
解析:A
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说法不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C、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制取成本相对较高,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故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3.B
解析:B
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添加或减少溶质均可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4.C
解析:C
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 10%10g 100%18.2%100g 10g
⨯+⨯≈+,不合题意; B.稀盐酸在蒸发水的过程中,氯化氢气体也会蒸发,所以无法判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合题意;
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 5%100g 15%100%10%100g 100g
⨯+⨯⨯=+,符合题意; D.10g 硝酸钾完全溶解于4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 100%20%10g 40g
⨯=+,所以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不合题意。
故选:C 。
5.A
解析:A
A 、蒸发溶剂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A 项正确;
B 、t 1°
C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g 甲物质,则55g 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g 甲物质,50g 水,t 2°C ,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25g 甲物质,50g 水中最对能溶解12.5g 甲物质,则55g 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C 时不是饱和溶液,故B 项错误;
C 、t 1°C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物质的溶解度,且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t 1°C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小顺序一定为乙>甲=丙,但题目中缺少饱和条件,故C 项错误;
D 、t 2°C 时,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且都大于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C ,丙溶液溶剂,溶质不变,质量分数不变,t 1°C 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则乙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的质量分数,即:乙>甲>丙,故D 项错误;
答案:A 。
6.C
解析:C
A 、由图像可知,t 1℃时X 的溶解度大于Y 的溶解度,选项A 正确;
B 、20℃时,X 、Y 的溶解度均大于10g ,是易溶物质,选项B 正确;
C 、由于没有说明X 和Y 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不能比较析出的X 、Y 质量多少,选项C 错
误;
D、当X中含有少量Y时,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因为X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较多,降温过程中大部分X成为晶体析出,而Y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温过程中几乎没有Y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
故选C。
7.B
解析:B
A、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乙>甲=丙错误,因为降温后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说法错误;
B、t2℃时,将1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因为溶液是中溶质和溶剂都不变,说法正确;
C、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说法错误;
D、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甲>乙>丙错误,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A
解析:A
A、通过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不能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只能得出质子数,符合题意;
B、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酸碱盐的溶解性,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因此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不符合题意;
C、根据“各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可以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设计通过蒸发、结晶把混合溶液中某些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预测出新元素的性质,因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性质变化存在一定规律,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还可以根据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判断出新元素的原子结构,因为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解析:A
【分析】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是同一温度,故A不正确;
B、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40g,100g水溶解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故B正确;
C、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0.D
解析:D
【分析】
根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可能溶液温度升高,可能产生了气体,都能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进行分析。
①食盐和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液面基本不变,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生成了氧气,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溶液温度升高,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④石灰石和稀盐酸,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⑤硝酸铵和水,溶液温度降低,能使液面a比液面b低,故错误;
⑥铁与稀硫酸,生成了氢气,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等,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11.D
解析:D
A、没有指明溶剂质量、是否达到饱和状态,故A错;
B、是131.6克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故B错;
C、没有指明温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不变的,故C错;
D、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指的是:20℃时,31.6g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
A、由溶液的均一性可知,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6.5%,剩余溶液的密度仍为
1.19g/cm3,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6.5,故选项A正确;
B、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溶质是HCl气体,溶剂是水,故选项B错误;
C、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x,x×36.5%=10%×185g,x≈50.7g,需要水的质量为185g-
50.7g=134.3g ,体积为134.3g ÷1g/cm 3=134.3mL ,故选项C 错误;
D 、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D 错误。
故选A 。
二、填空题
13.t2℃无法确定50
解析:t 2℃ 无法确定 50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溶解度相同的温度为t 2℃;
没有说明甲、乙溶液是否饱和,无法确定相同质量的两种溶液分别从t 3℃降温到t 2℃时析出固体的质量;
t 3℃时,向75g 甲的饱和溶液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设所加水的质量为x ,因为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则75g×
50g 100%50g+100g
⨯=(75g+x )×20%,x =50g ,所加水的质量为50g 。
14.0gbYBD
解析:0g b Y BD
(1)根据K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可知,20℃时,KCl 的溶解度为34.0g ;
(2)依据表中数据,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KNO 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所以图中能表示KCl 溶解度曲线的是b 。
(3)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即表示100g 水中最多溶解31.6g ,所以向10g 水中加入KNO 3充分搅拌最多溶解3.16g 。
则向10g 水中加入2.5gKNO 3充分搅拌得到X ,X 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5gKNO 3充分搅拌得到Y ,此时加入的溶质质量为2.5g+2.5g=5g>3.15g ,所以Y 溶液为饱和溶液;继续升温至50℃得到Z ,50℃时,KNO 3的溶解度为85.5g ,10g 水中最多溶解KNO 3的质量为8.55g>5 g ,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则X 、Y 、Z 中为饱和溶液的是Y 。
(4)4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63.9g 、40.0g 。
1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20.9g 、31.0g 。
A 、4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63.9g 、40.0g ,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小于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B 、4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63.9g 、40.0g 。
1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20.9g 、31.0g 。
降温至10℃时,析出的KNO 3晶体质量比析出的KCl 晶体质量大,故选项正确;
C 、对于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
+溶解度溶解度,降温至1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20.9g 、31.0g ,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D 、2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 、34.0g ,30℃时,KNO 3和KCl 的溶解度分别为45.8g 、37.0g ,所以当温度降至20℃和30℃之间的某一温度,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
15.乙<B
解析:乙< B
(1)由图可知,20℃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明在2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填20。
(2)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所以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乙,故填乙。
(3)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关系是甲<乙,故填<。
(4)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60g,乙的溶解度小于60g,t2℃时,将60 g甲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甲完全溶解,而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60g,即t2℃时,将60 g乙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乙不能完全溶解,所以t2℃时,将60 g甲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甲)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乙)相比,其大小关系为w(甲)> w(乙),故填B。
16.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75增加溶质降低温度降温结晶b>a>c
解析: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75增加溶质降低温度降温结晶b>a>c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t2℃时,50g水中最多溶解
25g的a,30ga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25g=75g;
(3)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4)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5)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b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没有晶
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s
100%
100g+s
⨯,溶解度越
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点睛】
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
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s
100%
100g+s
⨯,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
大小。
17.30 解析: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