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民办新世纪中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及单元测试专题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人相距18m,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其中甲的s﹣t图像如图所示。
若两人运动了30s后相遇,则乙的速度为()
A.一定是1m/s B.可能是0.6m/s
C.可能是2.2m/s D.一定是1.6m/s
2.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200m,甲、乙两人从同一点同时出发沿同方向在跑道上绕行,他们的速度v甲=4m/s、v乙=3m/s,当他们在同一地点再次相遇时,乙跑的路程至少为
()
A.300m B.700m C.600m D.800m
3.如图在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A.甲火炬必定向左运动B.乙火炬必定向左运动
C.甲火炬必定向右运动D.甲乙两火炬运动方向必定不相同
4.如图所示,是金秋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现场。
女民兵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步伐整齐,走过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外国网友惊叹堪比“复制粘贴”。
对于女兵运动情况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女兵们是静止的
B.相对于脚下的地面,女兵们是静止的
C.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女兵们是运动的
D.相对于手中的步枪,女兵们是静止的
5.汽车拉力赛是一项汽车道路比赛项目,赛段为临时封闭后的各种普通道路,包括山区和丘陵的盘山公路、沙石路、泥泞路等.假设某选手上午7:00从起点出发,途径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沙石路,然后是山坡路,最后一段是平直公路,三段路的长度之比为1:2:
2,该选手的赛车在三个路段上行驶平均速度之比为1:2:3,该选手上午11:00正好到达终点.则上午9:00时他行进在:
A.沙石路段B.山坡路段
C.平直路段的前半段D.平直路段的后半段
6.甲、乙两小车从相距20m的AB两点同时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 (b) 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小车相距6m,则t不可能是()
A.20s B.260s C.140s D.180s
7.如下图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
8.小明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0~11s内,小明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第6s时,小明静止不动
C.小明在0~11秒内步行平均速度是1m/s
D.小明在0~4s内的步行平均速度与在8~11s内的步行平均速度相同
9.“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和
时间t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
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m/min
C.兔子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为0.5m/s
D.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min
10.如图所示是测量长度的一些工具,关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木板长度,这样做更精确些
B.毫米刻度尺比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精确度要高些
C.我们在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D.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
二、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
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敲击水瓶琴D.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13.如图所示,用发声音叉触及面颊,发现音叉在振动;一段时间后,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便立即消失。
此现象说明声音()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具有能量的疏密波
14.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依次覆盖不同的材料,在相同的位置比较听到闹钟声音的大小,该实验探究的是()
A.声音的传播条件B.声能传递能量
C.材料隔声性能D.声音与温度的关系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C.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340m/s
D.我们能分辨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
16.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C.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不可以直接对话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17.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A.能听见水中音乐芯片播放的音乐
B.纸屑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
C.土电话通过绷直的棉线传播声音D.用齿数不同的齿轮拨动纸片
1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9.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音叉响度大,乒乓球弹开的高度高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C.抽气时,听到罩内的铃声变弱
D.扬声器发声时,纸片在跳动
20.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覆盖隔声材料,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需要控制许多变量,以下给出的控制变量,不合理的是()
A.闹钟响铃的时间B.听者到声源距离
C.所用材料的厚度D.声源发声的响度
三、选择题
21.如图所示,温度计A、B、C三次测得液体温度分别是32℃、37℃和33℃,则液体较准确的温度是()
A.34℃B.32℃C.37℃D.33℃
22.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你觉得在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液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23.夏天小玲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4.关于水的三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蒸气温度很高,小心烫伤
B.极寒地区,水只能是固态
C.寒冬,窗户上的白色冰晶是水凝固形成的
D.0℃时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25.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
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
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物质沸点/℃
液态氨﹣33.5
酒精78
水100
煤油150
A.液态氨B.酒精C.水D.煤油
26.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糕冒的“白气”和煮饭时锅中冒出的“白气”是同一种物态变化
B.冬天呼吸产生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C.冰糕冒出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D.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27.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
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是36.5℃,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
A.偏低了B.属正常C.偏高了D.无法确定
28.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
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
29.下面各项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A.樟脑丸逐渐变小B.河水结冰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30.表格中列出了标准大气压下3种气体的沸点,现用液化后再逐渐提高温度的方法把这三种气体从混合状态分离出来,则得到气体的顺序是()
气体种类氮氦氢
沸点/℃-196-268-253
四、选择题
31.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
32.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倾斜固定放置的防水激光笔发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束在水面发生折射后射在上方水平放置的光屏上形成光斑。
小明慢慢向容器中加水(未满)的过程中,随着水面上升,光斑位置将()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33.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自由游动。
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看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鱼和白云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水中的白云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白云到水面的距离
C.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是光折射形成的实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3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湖光倒影
B.狗的影子
C.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
35.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P(如图所示)。
现往水槽内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期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壁上一直有光斑。
在加水过程中,小红观察到光斑的移动情况正确的是()
A.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
B.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C.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
D.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36.秋天是苹果收获的季节。
为了提高果品质量,果农朋友会在果树下铺一层银色地膜,这样能使苹果的红色度提高约1倍。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吸收了红色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
B.在漆黑的夜晚,红苹果能发出红光
C.苹果树下铺地膜是为了吸收太阳光
D.苹果树下铺地膜是为了反射太阳光
37.生活中能经常见到各种光现象,下列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花窗漏影
B.水中倒影
C.雨后彩虹
D.树荫下的光斑
38.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所示),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所示)。
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39.晚上,小明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40.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O可能是入射光线
B.OC必定是反射光线
C.OB可能是折射光线
D.BO必定是入射光线
五、选择题
41.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可在凸透镜另一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像。
现将该物体向凸透镜移近2cm,关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及再次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cm;②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25cm
③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适当距离,一定能再次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像
④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可能在光屏上不能再次成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2.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变,只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30cm处,再向左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照相机
B.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14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C.把蜡烛移到刻度值为5cm处,再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规律可以应用于放大镜
D.蜡烛在光屏上已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43.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则()
A.焦距可能为18厘米
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
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44.如图所示,光屏上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不能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的是()
A.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
B.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适当距离
D.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调整光屏至适当的位置
45.由中国著名演员吴京自导自演的3D电影《战狼2》引发了观众强烈的爱国主义共鸣,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6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的镜头焦距
46.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4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48.我们出入医院要手持绿色健康通行码,用手机扫描通行码,相当于给通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质的绿色健康通行码是光源
B.扫码时绿色健康通行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要使屏幕上通行码的像变小,只需将通行码靠近凸透镜
D.当通行码超岀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通行码不动,应把手机远离通行码
49.关于眼睛、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厚造成的,应该配带凹透镜进行矫正
B.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其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是将物镜所成的像放大
D.大多数人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为50cm
50.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由图知道,t 甲 =6s 时,s 甲 =9.6m ,则甲的速度为
9.6m ==1.6m/s 6s
s v t =甲甲甲
由于两人运动了3s 后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
s 甲 ′=v 甲 t =1.6m/s ×30s=48m>18m
说明甲乙同向运动,若乙车在前,甲车在后,运动30秒时两车相遇时,
则乙通过的路程
=18m=48m 18m=30m s s '--乙甲
则乙的速度
30m
==1m/s 30s s v t =乙乙乙
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运动30秒时两车相遇时, 则乙通过的路程
=18m=48m+18m=66m s s ''+乙甲
则乙的速度
66m
==2.2m/s 30s
s v t '=乙乙乙
综上所述,只有C 正确。
故选C 。
2.C
解析:C
【详解】
设他们在同一地点再次相遇时所用时间为t ,由题意可知
s s s =+甲乙
即
v t v t s =+甲乙
则
200m 200s 4m/s 3m/s
s
t v v ===--甲乙
则乙跑的路程至少为
3m/s 200s 600m s v t ==⨯=乙乙
故选C 。
3.B
解析:B
【详解】
因为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所以根据上面的旗帜判断,风是从右向左刮的。
甲火炬飘动方向与旗帜相同,则有三种情况:一是甲火炬向右运动;二是静止不动,三是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乙火炬飘动方向与旗帜相反,则乙火炬必定向左运动,且火炬运动速度大于风速,故选B 。
4.D
解析:D
【详解】
AB .女兵们走过天安门时,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和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天安门城楼和地面,女兵们是运动的,故AB 错误;
CD .女兵们走过天安门时,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和手中的步枪,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身边的同伴和手中的步枪,女兵们是静止的,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5.B
解析:B
【详解】
已知沙石路、山坡路、平直公路,三段路的长度之比为
123::1:2:2s s s =,
平均速度之比为
1231:2:3v v v =::,
所以三个路段时间之比:
111123111
22::::3:3:223s s s t t t v v v ==, 赛车在三个路段上行驶的总时间,
3328t t t t t =++=总;
全程所需时间为
11:00-7:00=4h t =,
所以在沙石路上行驶的时间为:
133×4h =1.5h 88
t t ==总 则经过砂石路时刻为8:30;
在山坡路上行驶的时间为:
233=?4h =1.5h 88
t t =总,
则经过山坡路时刻为10:00,则上午9:00时他行进在山坡路上.故选B .
6.D
解析:D
【分析】
根据图a 和图b 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首先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乙两小车的速度,经过时间t 后,甲、乙相距6m 时有以下情况:
①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追乙还没追上相距6m ;
②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已经追上乙并且超过乙6m ;
③甲、乙相向运动,两车未相遇相距6m ;
④甲、乙相向运动,两车相遇后相距6m ;
根据路程关系列出等式即可求出时间t 。
【详解】
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
2.4m =0.4m/s 6s
s v t =
=甲甲甲; 乙的速度 3.6m =0.3m/s 12s s v t =
=乙乙乙;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 后,甲、乙相距6m 时,有以下情况:
(1)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追乙还没追上相距6m ,题意知:
0.3m/s×t +20m=0.4m/s×t +6m ,
解得:t =140s ;
(2)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后面20m ,甲已经追上乙并且超过乙6m ,由题意知:
0.4m/s×t =0.3m/s×t +20m+6m ,
解得:t =260s ;
(3)甲、乙相向运动,两车未相遇时相距6m ,由题意知:
0.3m/s×t +0.4m/s×t =20m−6m ,
解得:t =20s ;
(4)甲、乙相向运动,两车相遇后相距6m ,由题意知:
0.3m/s×t +0.4m/s×t =20m+6m ,
解得:t ≈37s ;
综上所述,ABC 有可能,D 不可能,故D 符合题意。
7.B
解析:B
【详解】
(1)由甲图可知: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从图象来看,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是
成正比的,由
s
v
t
=可知,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因此可知物体做匀速运动.
30
5/
6
s m
v m s t s
===
(2)由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由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3m/s.
(4)由丁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v=5m/s.
故选B.
【点睛】
图象法可以直观的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映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v-t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像得到信息是关键.
8.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变化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成正比,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在一段时间内物体位置是否变化;
(3)根据v=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4)根据v=分别求出在0~4s内的步行平均速度与在8~11s内的步行平均速度,然后比较.
解:由图象可看出:
A、从0~11s内,汽车的路程时间图象是一条变化的曲线,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从4~8s内,汽车运动的路程为0,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第6s时,小明静止不动,故B正确;
C、在0~11秒内通过路程s=7m,则平均速度v===0.64m/s;故C错误;
D、在0~4s内的步行通过路程s=4m,v1===1m/s;在8~11s内的步行通过路程s=7m﹣4m=3m,
v2===1m/s;则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9.C
解析:C
【详解】
A.在s﹣t图象中,平行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所以赛跑中兔子休息的时间为
50min-10min=40min
故A错误;
B .由图可知,乌龟在这次比赛中运动的时间t 1=50min ,路程s 1=500m ,则其平均速度
v 1=11s t =500m 50min
=10m/min 故B 错误;
C .在s ﹣t 图象中,斜直线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兔子最后冲刺阶段做匀速直线匀速,则冲刺的时间
t 2=60min ﹣50min=10min=600s
冲刺的路程
s 2=500m ﹣200m =300m
则兔子最后冲刺阶段的速度
v 2=
22s t =300m 600s
=0.5m/s 故C 正确;
D .由图可知,兔子全程的运动时间t 3=60min ,路程s 3=500m ,则兔子全程的平均速度 v 3=33s t =500m 60min
≈8.33m/min 故D 错误。
故选C 。
10.C
解析:C
【详解】
A .在制作课桌的过程中,下料时精确程度达到1mm 就比较适当,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就可以,故A 错误;
B .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 ,螺旋测微器精确到0.01mm ,都比毫米刻度尺精确,故B 错误;
C .测量时应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故C 正确;
D .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故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要比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精确度高,故D 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
11.C
【详解】
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
解析:C
【详解】
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