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六月 映日荷花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赏析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六月映日荷花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赏析7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西湖六月映日荷花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赏析7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本店铺为您带来了7篇《西湖六月映日荷花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赏析》,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杨万·里。

附鉴赏
从诗题看,这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友时即景发兴之作。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的一个古寺,今存。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这首诗写的是杭州西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情怀。

西湖的美是多彩多姿的,该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去描写她的美呢?绝句这种短小精粹的诗体,不允许作者面面俱到地铺叙。

于是,诗人选取了眼前所见的莲叶、荷花,予以集中描绘。

头两句,概括抒写西湖的六月,六月的西湖,切时切地。

指出六月西湖的风光毕竟不同他时他处,即不同于西湖的其他时节,不同于六月的其他地方。

这就有力地吸引着读者,把读者的思绪带进西湖美景中去。

四时,通常指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应当理
解为六月以外的时节。

怎么个不同呢?三、四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际无涯;在这莲叶中间,挺立着一朵朵红得特别出色、红得特别艳丽的荷花。

荷花为什么这样红?因为朝阳映照其上,增添了无限光彩,所以显得如此美丽动人。

这两句是对偶句子,“莲”、“荷”本是一物,而诗人把二字错开使用,避免了重复,可见其苦心。

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结果,荷花“别样红”却是“映日”所致。

在这里,我们看到古代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

杜甫写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牧写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运用色彩相互衬托的典型例子。

杨万·里的这首诗也是这样,抓住红日照耀下的莲叶、荷花来描写,莲叶“碧”而无穷,荷花“红”而别样,红绿相映,荷日生辉,使形象和色彩百倍地明亮起来。

历代描写西湖的诗词不少,流传下来的篇章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上多不雷同,富于创造。

柳永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名句,苏轼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名篇。

苏诗表现了西湖在晴天和雨雾中的变幻景象,并且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比喻,为西湖写下了千古绝唱。

杨万·里这首七绝写在苏轼之后,却又找到了新颖的构思,从而创造了不同于苏诗的独特的意境。

此诗色彩鲜丽,境界开阔,情意酣畅,语言却平白如话,别具一格。

这说明即使是表现
已被人写过无数遍的题材,只要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写出自己独有的感受,也是能够翻出一番新意来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篇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篇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

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作品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⑴
杨万·里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⑵。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⑶。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⑷,风光不与四时同⑸。

接天莲叶无穷碧⑹,映日荷花别样红⑺。

作品注释
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荡:浅水湖。

⑶却:回转。

⑷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⑸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⑹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⑺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作品译文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
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品鉴赏
这是一组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组诗第一首默默无名,但在组诗中的地位不可或缺。

“月尚残”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和环境。

“荷花荡里柳行间”写出了送行路线以及沿途风景、“红香世界清凉国”形象了表现了荷花的风姿神韵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相对第一首,第二首流传甚广。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
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

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

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简介篇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作品生动的描绘出了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送别好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

“西湖”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

“六月中”指朝廷。

诗歌第二句“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

“天”和“日”都指皇帝。

“接”有“挨着”的意思。

“映”映衬,在太阳下。

“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

“无穷碧”、“别样红”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篇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张中心小学张翠平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

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

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

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

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

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

(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

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

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

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

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

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

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

出示图片。

(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

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

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

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篇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词鉴赏篇七
b jng Xī h li yu zhōng,
毕竟六月中,
fēng guāng b yǔ s sh tng。

风光不与四时同。

jiē tiān lin y w qing b,
接天莲叶无穷碧,
yng r h huā bi yng hng。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
晓: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的时候。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

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

前两句直陈,只
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

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

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

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以上就是本店铺为大家带来的7篇《西湖六月映日荷花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赏析》,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本店铺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