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9月份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共15分)
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滑落的片片秋叶,无疑是对春花秋月生命的礼赞,干透了的躯体,始终没有放下生命的永恒,一如既.往地书写着坚韧不(拔拨)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它没因春风的吹捧而沾沾自喜,也没因秋风的指责而垂头丧气。
孤独不是它的追求,也不是它的向往。
假若非要把落叶说成孤独,要么显得过于矫情,要么显得过于愚妄。
在艺术家的眼里,落叶是静美的,片片落叶既像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又像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讴歌的是季节的壮美,礼赞的是硕果累累的生命凯歌。
在耕耘播种者的眼里,层层落叶包衷着一年又一年的寄托,落叶表示的是成功和收获,(挟携)带的是憧.憬,抖落的是瑞祥。
不论是何种结局,都没有让秋叶飘然和冲动,因为它太清楚春夏秋冬的变换规律。
“”地静静展示着固有的品格和秉性。
(1)(2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一如既.往
②憧.憬
(2)(2分)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①坚韧不(拔拨)
②(挟携)带
(3)(2分)请从下列复句中选择一项与其它三项分句关系不同的一项
A.它没因春风的吹捧而沾沾自喜,也没因秋风的指责而垂头丧气。
B.孤独不是它的追求,也不是它的向往。
C.假若非要把落叶说成孤独,要么显得过于矫情,要么显得过于愚妄。
D.片片落叶既像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又像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
(4)(2分)根据上下文意,请为选文双引号中选择一句最恰当的名言
A.出淤泥而不染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7分)古诗文默写。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杜甫《月夜忆舍弟》)
(2)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自己昂扬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明月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阅读(45分)
3.(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分)本文作者,字孔明,号卧龙,是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4分)①开张圣听
..
②此皆良实
..
③猥.自枉屈
④攘.除奸凶
(3)(3分)文中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是哪两句?有何作用?
(4)(2分)诸葛亮这篇表文情辞恳切,委婉动人,先后十三次提到“先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2分)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5分)豚泽①之人养蜀鸡,有文②而赤翁。
有群雒③周围鸣。
忽晨风④过其上,鸡遽(急忙)翼诸雒,晨风不得捕,去。
已而有乌来,与雒同啄。
鸡视之兄弟也。
与之上下,甚驯。
乌忽衔其雒飞去。
鸡仰视怅然,似悔为其所卖⑤也。
夫巫峡之险不能覆舟,而覆于平流。
羊肠之曲不能仆车,而仆于剧骖⑥.此无他,福生于所畏,祸起于所忽也
(节选自《燕书》)【注释】①豚泽:地明。
②文:同“纹”。
③雒:小鸡。
④晨风:乌明,属鹞类。
⑤卖:出卖,引申为欺骗。
⑥剧骖:四周相通的大道。
(1)(2分)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晨风不得捕,去.
②而仆.于剧骖
(2)(2分)翻译下列句子
福生于所畏,祸起于所忽也。
(3)(1分)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5.(2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小学
茅盾
我们大家庭里有个家塾,已经办了好多年了。
老师就是祖父。
但是我没有进家塾,父亲不让我去。
父亲不赞成祖父教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祖父教的是《三字经》《千家诗》这类老书,父亲就自选了一些新教材如《字课图识》《天文歌略》《地理歌略》等,让母亲来教我。
所以,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我七岁那年,祖父就把这教家塾的担子推给了我父亲。
父亲就一边行医,一边教这家塾。
我也就因此进了家塾,由父亲亲自教我。
父亲对我十分严格,每天亲自节录课本中四句要我读熟。
他说:慢慢地加上去,到一天十句为止。
可是不到一年,父亲病倒了。
家塾仍由祖父来教。
父亲就把我送到一个亲戚办的私塾中去继续念书。
又过了半年多,乌镇办起了第一所初级小学——立志小学,我就成为这个小学的第一班学生。
国文课本用的是《速通虚字法》和《论说入门》这是短则五六百字,长则一千字的言富国强兵之道的论文或史论),修身课本就是《论语》,历史教材是沈听蕉自己编的。
至于按规定新式小学应该有的音乐、图画、体操等
课程,都没有开。
那时候,父亲已卧床不起,房内总要有人侍候,所以我虽说上了学,却时时要照顾家里。
好在学校就在我家隔壁,上下课的铃声听得很清楚,我听到铃声再跑去上课也来得及,有时我就干脆请假不去了。
母亲怕我落下的功课太多,就自己教我,很快我就把《论语》读完了,比学校里的进度快。
《速通虚字法》帮助我造句,《论说入门》则引导我写文章。
那时,学校月月有考试,单考国文一课,写一篇文章(常常是史论),还郑重其事地发榜,成绩优秀的奖赏。
然而我这十岁才出头的儿童实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见解,结果,“硬地上掘蟮”,发明了一套三段论的公式:第一,将题目中的人或事叙述几句,第二,论断带感慨,第三,用一句套话来收梢,这句套话是“后之为××者可不×乎?”这是一道万应灵符,因为只要在“为”字下边填上相应的名词,如“人主”“人父”“人友”“将帅”等等,又在“不”字之下填上“慎”“戒”“欢”“勉”一类动词就行了。
每星期写一篇史论,把我练得有点“老气横秋”了,可是也使我的作文在学校中出了名,月考和期末考试,我都能带点奖品回家。
在进立志小学的第二年夏天,父亲去世了。
母亲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我和弟弟身上。
尤其对我,因为我是长子,管教极严,听得下课铃声而我还没回家,一定要查问我为什么迟到,是不是到别处去玩了。
有一天,教算学的先生病了,我急要回家,可是一个年纪比我大五、六岁的同学拉着我跟他玩,我不肯,他在后面追,自己不小心在学校大院子里一棵桂树旁边跌了一跤,膝头和手腕的皮肤的表层擦破了,手腕上还出了点血。
这个同学拉着我到我家中向母亲告状。
母亲安慰那个同学,又给他几十个制钱,说是医治他那个早已血止的手腕。
这时,我的祖母和最会挑剔的二姑母(因她排行是第二)都在场,二姑母还说了几句讥讽母亲的话,于是母亲突然大怒,拉我上楼,关了房门,拿起从前家塾中的硬木大戒尺,便要打我。
过去,母亲也打我,不过用裁衣的竹尺打手心,轻轻几下而已。
如今举起这硬木的大戒尺,我怕极了,快步开了房门,直往楼下跑,还听得母亲在房门边恨声说:“你不听管教,我不要你这儿子了。
”我一直跑出大门到街上去了。
这时惊动了全家。
祖母命三叔找我。
三叔找不到,回家复命。
祖母更着急了,却又不便埋怨我母亲。
我在街上走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应当回学校请沈听蕉先生替我说情。
沈先生是看见那个同学自己绊了一跤的。
于是,沈先生带我到家中大门内那个小院子里,请母亲出来说话。
母亲却不下楼,就在楼上面临院子的窗口听沈先生说明。
沈先生说:“这事我当场看见。
是那孩子不好,他要追德鸿,自己绊了跤,反诬告德鸿。
怕你不信,我来作证。
”又说:“大嫂读书知礼,岂不闻孝子事亲,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乎?德鸿做得对。
”母亲听了,默然片刻,只说了“谢谢沈先生”就回房去了。
祖母不懂沈先生那两句文言,看见母亲只说“谢谢”就回房,以为母亲仍要打我,带我到房中。
这时母亲背窗而坐,祖母叫我跪在母亲膝前,我也哭着说:“妈妈,打吧。
”母亲泪如雨下,只说了“你的父亲若在,不用我……”就说不下去,拉我起来。
事后,我问母亲,沈先生那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母亲说:“父母没有不爱子女的,管教他们是要他们
学好。
父母盛怒之时,用大杖打子女,如果子女不走,打伤了,岂不反而使父母痛心么?所以说大杖则走。
”
从此以后,母亲不再打我了。
这年冬季,我毕业了。
转入新办的植材高等小学。
植材小学教国文的有四个老师,一个就是王彦臣,他现在不办私塾,到新学堂里来教书了,不过教的还是老一套,他教的好像是《礼记》。
一个叫张济川,外镇人,他是中西学堂的高才生,由校方保送到日本留学两年回来的,他教《易经》,又兼教物理和化学,上化学课时,他在教室里做实验,使我们大开眼界。
另外两个国文教师都是镇上的老秀才,一个教《左传》,一个教《孟子》。
进植材的第二年上半年有所谓童生会考。
我记不起植材同什么高等小学会考,只记得植材这次会考是由卢鉴泉表叔主持,出的题目是“试论富国强兵之道”。
我把父亲与母亲议论国家大事那些话凑成四百多字,而终之以父亲生前曾反复解释的“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卢表叔对这句加了密圈,并作批语:“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
卢表叔特地把这卷子给我的祖父看,又对祖母赞扬我。
祖母把卷子给我母亲看后,仍把卷子还给卢表叔。
母亲笑着对我说:“你这评论文是拾人牙慧的。
卢表叔自然不知道,给你个好批语,还特地给祖父看。
祖母和二姑妈常常说你该到我家的纸店做学徒了,我料想卢表叔也知道。
他不便反对,所以用这方法。
”
原来我母亲为了让我继续念书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卢表叔把我童生会考的成绩到处宣扬,也是为了帮助我母亲减轻一点压力,使母亲能按照我父亲的遗嘱去做。
我在植材是寄宿的。
寄宿生和教师同桌吃饭,肴馔比较好。
母亲不惜每月交四元的膳宿费,就是为了使我的营养好一点。
因为祖母“当家,实际是二姑妈做主,每月初一、十六、初八、二十三,才吃肉,而且祖母和三个叔父两个姑妈,加上母亲、弟弟和我。
即使大碗大块肉,每人所得不多,何况只是小碗,薄薄的几片呢?二姑妈背后说母亲每月花四元是浪费,但钱是母亲的,二姑妈也无可奈何。
(摘编自《我的学生时代》)(1)(4分)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掘.蟮
②膝.头
③挑剔.
④临摹.
(2)(2分)茅盾后来的文学造诣和小时候受的教育分不开。
阅读第一、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父亲给了“我”怎样的教育。
(3)(4分)“我”的作文被表叔表扬,母亲却说“我”是“拾人牙慧”,请解释这个词语,并说说母亲用这个词表达了什么意思?
(4)(3分)沈先生到“我”家里,为“我”说情,使母亲后来不再打“我”,请你提炼沈先生两段求情的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5)(3分)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我也哭着说:“妈妈,打吧!”母亲泪如雨下,只说了“你的父亲若在,不用我……,”就说不下去,拉我起来。
(6)(3分)作者在立志小学读书时,自己发明了一套写作的公式,并且使自己在学校出了名。
阅读第七段,请你评价作者套用写作公式的作文方式。
(7)(3分)结尾段中为什么作者要列举家里吃肉的日子?
6.(8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手推车(节选)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鱼化石(节选)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1)(2分)阅读以上两首诗歌,将其题目填入下面语段中恰当的位置。
艾青的诗歌创作主要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20世纪30年代,其诗歌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第二个高峰在1978年以后,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更深沉,诗意更警策,如《》。
(2)(4分)请从《手推车》所给的选段中找出至少两个意象。
(3)(2分)请写出《鱼化石》带给我们的两点启示。
三、综合实践(10分)
7.(3分)学完利哈乔夫《论教养》一文后,相信你会对教养有一定认识,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
(答题不可重复)
(1)上课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2)吃饭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3)乘车时有教养的表现是:
8.(4分)请从有教养的角度为下面的故事写一段议论性的话。
(100字左右)
中国著名作家夏衍,在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
秘书说:“我去叫大夫。
”正在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纠正秘书:“不是叫大夫,是去请大夫。
”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四、作文(任选一题50分)
9.题目:为着色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不少于600字。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天坚持写1篇日记,每年就是365篇;每天花1小时逛淘宝,每年就是365小时;每天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每天打十圈麻将,每年就是打了3600圈麻将。
时间可以积累,时间也可以浪费,你用时间做什么事,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用闲暇的时间做什么事,决定了他梦想实现的速度。
作文要求:
(1)充分理解材料,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4)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
(1)①jì②chōng
(2)①拔②携
(3)C
(4)B
2.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肯将衰朽惜残年(重点字:衰)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点字:畔)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3.
(1)诸葛亮;三国。
(2)①圣明的听闻。
②善良诚实的人。
③降低。
④铲除。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通过对比,突出了利害关系。
(4)激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末竟的大业,也希望他能励精图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5)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4.
(1)①离开;②翻。
(2)福气在于有所畏惧,灾祸发生于有所忽视。
(3)示例:做事情时心存危机感,谨慎处理,往往能化险为夷;相反,如果掉以轻心,常常会引起祸端。
5.
(1)①jué;②xī;③tī;④mó;
(2)父亲自选新教材让母亲来教“我”;父亲教育“我”学习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3)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母亲用这个词是说“我”的这篇作文并不是
自己创作,而把父亲与母亲议论国家大事那些话凑成一篇文章。
(4)一是讲出作者被同学冤枉的事实,二是替作者躲避母亲杖责而开脱。
他认为作者躲避母亲大杖责打正是出于孝顺。
(5)运用神态描写(或语言描写或动作描写),生动写出真相大白后“我”的委屈、孝顺,以及母亲因冤枉“我”而难过。
表现母亲独自持家的辛酸。
(6)作者很聪明,但是没有生活体验是写不成好文章的,所以不值得提倡。
(7)是为了说明日子艰难,一个月中也只有四天可以吃到一点肉,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妈妈还拿出四元钱供我上学,可见母亲的不易,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感激。
6.
(1)《手推车》;《鱼化石》
(2)“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阴暗的天穹”“寒冷与静寂”
(3)要珍爱生命,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
7.
(1)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示意。
(2)保持安静。
(3)给小孩、孕妇、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让座
8.
示例:
利哈乔夫说:“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一个“请”字很平常,可是从一个身处弥留之际的人口中说出,却有千钧之重,震撼人心。
从夏衍临终前的一个“请”上,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他高贵的教养和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
9.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