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四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四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语文
1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牛马的眼里只有草原上的青草,却看不到草原上的花朵,然而草原因青草更加富饶,因花朵更加美丽。
没有青草,草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花朵,草原又显得单调。
青草、鲜花、蓝天、白云才构成了人们喜爱的天堂。
生活也正是如此,许多看似与生存无关的“鲜花”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让生活更加美丽。
根据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2
17.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则8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6分)
《武汉晚报》9月15日报道,“我是东北人,在汉口火车站下车想问个路,结果别人都指着一个大大的蓝色提示牌不理我,牌上写着:‘请不要搭理陌生人问话,谨防上当受骗。
’这牌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昨日,汉口火车站旁的一块提示牌引起了外地游客的异议。
警方表示,车站一带常发诈骗案,这属于善意提醒。
【答案解析】17.(示例一)善意提示牌不善!
警方在火车站挂出提示牌的行为不妥。
警方初衷虽好,但把所有人都当作了为非作歹的“假想敌”,让人看了不舒服,也把初到武汉而不熟悉道路的客人推到了无助的境地。
面对火车站治安秩序不好的状况,及时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才是警察的职责所在。
(示例二)应该倡导善行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不妥。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搭理陌生人的问话,为他人提供热情帮助,这类向善的行为彰显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需内容。
警方这一提示反其道而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示例三)警示明明隐喻深深
警方悬挂提示牌,这一行为隐喻了社会的信任威机和人情冷漠。
任何一个民族及其政府职能部门本应倡导善行,但武汉警方却挂出如此雷人的提示牌,无疑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在这个信任匮乏、陷阱林立的社会,也许唯有躲避才是免祸之道——这一提示牌背后的社会隐喻,才真正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
(标题鲜明2分,观点明确2分,一个合理的论据给2分。
)
3
16.以下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高校的自荐信的正文部分,在语体风格、用词等方面均有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
(5分)
①我学习刻苦,考过好几次学年第一。
②此外,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④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九名的骄人成绩。
⑤希望你们能慧眼识金,⑥如有幸能到敝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优秀学子。
【答案解析】16.①我学习刻苦,多次荣登学年榜首②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④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九名的成绩
⑤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机会
⑥如有幸能到贵校就读
解析:①口语化词语改为书面用语;②“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
③“骄人”与第九名的成绩不相称,且不得体;④自称“金”,用语不得体。
⑤“敝校”改成“贵校”
4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
①西方博学且天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
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
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
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的理解的东西不要让他们去学习
⑥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A.①④②⑤⑥③
B.
③②①④⑥⑤
C.④②①③⑥⑤
D.⑥⑤②④①③
【答案解析】15.C
5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老无所依”,不要在城市奉献了青春后“悄然离去”,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B.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用她稚嫩的双肩全力撑起了几经风雨的家。
她的行为,使养母有了生存的勇气,更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C.在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购票方便,换乘畅通,服务到位,旅途安全等。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答案解析】14.B(A项否定不当,C项两面对一面,D项主语残缺)
6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真切地感受着这些变化,并常常为之振奋。
B.闹得纷纷扬扬的欧债危机刚告一段落,美债违约问题又浮出水面,全球金融市场脆弱的神经再次绷紧。
C.近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非议的。
【答案解析】13.D(石破天惊:指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路人皆知:贬义词,比喻人所共知的的野心。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通俗史学家蔡东藩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
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其日益加深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如果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
但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避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
《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触犯军阀,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
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
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
真正儒者。
蔡东藩最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是《历朝通俗演义》。
他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有一定的思想基础。
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国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
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
蔡东藩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
辛亥革命爆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
《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
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
撰者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对“洪宪帝制”作历史鞭挞。
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历数民国以来的动乱不宁,明确表达正直的史德:“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借说部之体载,写当代之状况。
语皆有本,不敢虚诬。
”司马迁“善善恶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法是后世正史的典范。
蔡东藩所著虽是通俗演义,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亦使他直追司马遗风,颇有良史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虽以“演义”为名,并不相沿所谓“演义体”。
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说:“若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价值益增。
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
……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处不少也。
”蔡氏著“新演义”,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于通俗历史别开新途。
蔡氏著书博览群籍,广搜史料,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
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
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通俗史类,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
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
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否则,《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Ks5u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这些品质。
(6分)
(3)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请分条陈述。
(6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解析】12.(1)BE(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C/D不得分)
(A、“不然,《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说法有欠妥当,《历朝通俗演义》涉及不同朝代,其真实性来自于史书,并非全是作者的目见耳闻。
C、“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毫不修饰文字”的说法不
当,原文有“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
D、“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的说法欠妥,在原文中蔡东藩批评罗贯中的话主要是就《三国演义》一书的历史的真实性来说的,没有说它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
(2)(6分)①淡泊名利。
虽贫寒不为博取富贵而降志辱身混迹官场;
②不畏权贵。
虽为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
③秉笔直书。
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铸就了秉笔直书的史家风骨(每点2分)
(3)(6分)①开辟了通俗历史文笔力求通俗,叙事追求真实的新道路;②不脱离历史正轨,参入稗史遗闻,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③为后面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提供了法式。
(每点2分)
(4)(8分)(示例)观点一:是受到“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的影响。
①当时各类救国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受其影响而走“演义救国”之路;②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笔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
Ks5u
观点二:是受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
①在国家处于危难时,由于受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而承担匹夫之责;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蔡东藩正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著书立说的。
(如有其他观点,符合题意即可。
观点2分,理由充分6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
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
桃一样。
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
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
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
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
还有一个高身量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
“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
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
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了婚吗?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
丝,娘家姓万采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
这个人,纳法尼亚①,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
“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②,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
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③,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
哈哈……
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巴赫……新教徒。
”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做到几品官了?”
“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
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
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
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
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
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
”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
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
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
现在忽然
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
“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
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
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像中国人那样的笑声:“嘻嘻嘻。
”他妻子微微一笑。
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下了。
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
注:①纳法奈尔的爱称。
②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
③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军队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火车站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现在的情况。
整个画面中气氛亲切、热烈而又和谐。
B.“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
”此处描写表明瘦子对老朋友的高升感到衷心的愉快。
C.“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
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在一句话里瘦子变换了两种称谓,开始是“大人”,最后是“您老”,可见波尔菲里内心
是多么地诚惶诚恐。
D.胖子对瘦子“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恶心得要呕”,因为胖子是一个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奉承的人。
E.小说在简洁的叙述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小说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2)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
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作了伏笔暗示?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纳法奈尔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对于胖子,作者是怎样的态度?小说为什么把讽刺的主要矛头对准“小人物”瘦子而不是达官贵人胖子?(8分)
【答案解析】11.(1)AC(A项2分,C项3分。
B项“感到衷心的愉快”错,D项“胖子是一个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奉承的人”错,E 项小说悲哀、凝重之情,其实深深蕴含于字里行间,正是透过喜剧化的幽默、滑稽,小说揭露的社会问题更加令人悲哀。
)(2).⑴“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粘着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
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
”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
(3分)⑵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形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
(3分)
(3)⑴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
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
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下了。
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
(3分)⑵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
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3分)Ks5u
(4)⑴讽刺批判。
从批判等级森严的社会的角度看,作者对待胖子
和瘦子的态度是一样的。
开始,两人都十分重视小时的友谊;变化是从胖子得意洋洋地宣布“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星章了”开始的,尤其是最后胖子“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小说对胖子口头上说不要官场奉承、行动上居然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官场作派对待老同学作了重重的鞭挞。
(4分)⑵这篇小说的写作意图主要是对人格进行刻画。
人格的高下贵贱,与官阶的大小本无必然关系。
但是两人从见面的三次拥抱接吻到告别的握三个指头的变化,正是由于官阶大小引起的。
这种前后变化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得更充分,更有戏剧性。
因此,作者把讽刺的矛头集中在瘦子身上,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和对人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畸形的社会心态,鞭挞了人性丑恶的一面,具有深刻的审美意义。
(4分)
9
10.(1)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解析】10.(1)集芙蓉以为裳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不尽长江滚滚来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
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8.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
(5分)
9.请找出三、四句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妙在何处?(6分)
【答案解析】8.“倚”,“倚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
(3分)
9.细节:觅户钩(2分)
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2分)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
(2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
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
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滂执公仪诣蕃执:施行
B.请署功曹署:代理
C.滂后事释
释: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