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质量检测(鲁科版必修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放射性同位素60
27Co 发射出的射线可应用于蔬菜保鲜。
下列有关6027Co 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6027Co 的原子核内含有33个中子
B.6027Co 的原子核外有27个电子
C.6027Co 与12 6C 的质量之比约为5∶1
D.6027Co 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33
解析:6027Co 的中子数为60-27=33,质子数为27,中子数比质子数多6。
答案:D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B .元素周期表由7个横行和18个纵列组成
C .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金属元素都是过渡元素
D .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族序数相同
解析:主族元素中也有金属元素,但不属于过渡元素。
答案:C
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
A .物质本身的性质
B .反应物的浓度
C .反应的温度
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解析: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A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D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有能量的变化,A 、D 正确。
化学反应过程中,因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要释放能量,所以反应中能量变化也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B正确。
答案:C
5.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中,X的非金属性最强
B.Y氢化物的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弱
C.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D.X单质的熔点比Z的低
解析:X、Y、Z是短周期元素,根据位置确定,X为He,Y为F,Z为S。
三种元素中Y的得电子能力最强,非金属性最强,A错误;F无正价,C错误;Y的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氢化物强,HF>H2S,B错误;通常情况下,He为气体,S为固体,He的熔点比S的低,D正确。
答案:D
6.(2012·山东高考)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析:NH4Cl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选项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各周期中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最强,选项B正确;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选项C错误;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选项D错误。
答案:B
7.[双选题](2012·广东高考)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解析:由图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原子序数由左到右依次增大等信息,可以判断X为O,Y为Na,Z为Al,W为S,R为Cl。
原子半径为Na>Al>O,A项错误。
Cl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元素,则HCl的稳定性强于H2S,B项正确。
SO3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4,H2SO4为共价化合物,C项错误。
Na、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D项正确。
答案:BD
8.反应4A(固)+3B(气)===2C(气)+D(气),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0.6 mol·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B和C两物质的浓度都减小
解析:A为固体,一般不用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固体的浓度一般视为常数,A 项错误;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它们的系数之比,B项正确;v(B)=0.3 mol·(L·min)-1为平均值并非2 min末的反应速率,C项错误;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两者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D项错误。
答案:B
9.恒温恒容的容器内,不可作为可逆反应I 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A.1 mol H—H键断裂,同时有2 mol H—I键断裂
B.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C.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解析: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总压强始终不变,B不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答案:B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
C.碱性:NaOH>Mg(OH)2>Ca(OH)2
D.氧化性:F2>Cl2>Br2>I2
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递增,碱性递减,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递增;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递减,碱性递增。
故酸性HClO4>H2SO4>H3PO4,稳定性:HF>H2O>H2S,碱性:Ca(OH)2>Mg(OH)2。
答案:D
11.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实验中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解析:米汤中含有淀粉,而淀粉只有遇到单质I2才变蓝。
答案:B
12.A和M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B.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是11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解析:此题抓住Z(A)+2-[Z(M)-1]=8得到Z(A)-Z(M)=5,即Z(A)=5+Z(M),由此可见A项错误;另外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说明A与M可能是同周期的元素,Z(M)=3时,Z(A)=8,故B项正确;由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也可知M的最外层是1个电子,A的最外层是6个电子,故C、D两项都不正确。
答案:B
13.实验室制取Cl2和制取O2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O2在反应中都是起催化作用
B.其发生装置完全相同
C.都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D.当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Cl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解析:实验室制Cl2时,Mn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发生装置为固-液加热型,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1 mol Cl2,转移2 mol电子;若用KClO3和MnO2加热制取O2,反应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收集O2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生成1 mol O2时,转移4 mol 电子。
答案:C
14.下列各组物质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
B.乙醇和水
C.苯和己烷
D.苯和硝基苯
解析:溶液若能分层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各选项中只有A项溶液分层,CH3COOC2H5在上层。
答案:A
15.(2011·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解析:因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如OH-)是向负极移动的。
这种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
可推测其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
再写出其电极反应:
负极:2Li-2e-===2Li+
正极:2H2O+2e-===2OH-+H2↑
结合选项分析A、B、D都是正确的。
答案:C
16.一种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将该
有机物与适量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的卤代烃的种类共有()
A.2B.4
C.5 D.6
解析:该有机物分子结构对称,与氯气混合光照后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和四氯代物各一种。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8分)下列物质中:
A.NH4HCO3B.KCl C.H2S D.F2E.NaOH F.H2O2G.Na2O2
(1)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物质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F(2)ABEG(3)B(4)AEG
(5)2Na2O2+2CO2===2Na2CO3+O2
18.(8分)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
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路中有0.2 mol电子通过时,负极的质量减少________ g。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指出正、负极:________________。
解析:a为Al,b为Cu,溶液为稀硫酸时,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当转移0.2 mol电子时,负极反应的Al的质量为m(Al)=0.2 mol×13×27 g·mol -1=1.8 g;当a为Al,b为Mg,溶液为NaOH溶液时,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6H2O===2[Al(OH)4]-+3H2↑,负极为Al,正极为Mg。
答案:(1)2H++2e-===H2↑ 1.8
(2)能正极:镁负极:铝
19.(8分)已知常温下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可产生氯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某同学试图测定氯气的体积并验证纯净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现有如下装置,请回答:
(1)请用字母填写装置的连接顺序:
a接()、()接()、()接()接()接()、()接()。
(2)洗气瓶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取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量筒中未收集到液体,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套完整的装置应是:发生装置→除Cl2中HCl→除Cl2中的H2O→检验漂白性→排饱和食盐水测体积。
答案:(1)d e b(c)c(b)g h e d f
(2)饱和食盐水(3)检验装置气密性
(4)①装置漏气,②排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导管长进短出
20.(10分)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乙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D化合物中重要原子团的名称:
B________;D________。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
解析: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C(乙醛),乙醇和D(乙
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答案:(1)CH 2===CH 2
(2)羟基 羧基
(3)①CH 2===CH 2+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加成反应 ②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氧化反应 21.(2012·山东高考,有改动)(18分)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
N
2O 4(g) 2NO 2(g) (1)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一定温度下,现将1 mol 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 s 后NO 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则0~3 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________mol·L -1·s -
1。
解析:(1)温度升高,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O 2的含量增多,此时v 正>v 逆,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2)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恒压下,容器的体积逐渐变大,气体密度逐渐减小,最后平衡时体积和密度不再改变,a 对,b 错。
该反应在平衡过程中v 正逐渐减小,最终达到平衡状态,c 错;N 2O 4转化为NO 2的量逐渐增大,平衡时转化率保持不变,d 对。
v (N 2O 4)=12v (NO 2)=12×0.6 mol 1 L ×3 s
=0.1 mol·L -1·s -1。
答案:(1)吸热 (2)ad 0.1
22.(10分)已知A 、B 、C 、D 、E 是短周期的5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核外电子数为零;C 、D 、E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以两两反应;A 与C 同主族;B 与E 同主族;E 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1)请写出B 、D 元素的名称:
B .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画出C 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 的单质与C 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B 、C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______(化学式),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C、D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A离子核外电子为0,则A是H,E单质是黄色晶体,易溶于CS2,则E是S,故B是O,A与C同主族,C是Na。
C、D、E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两两反应,则D是Al。
答案:(1)氧铝
(3)2Al+2OH-+6H2O===2[Al(OH)4]-+3H2↑
(4)NaOH离子键和共价键
(5)O2->Na+>A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