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形合与意合论四、六级连动句式英译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
从英汉形合与意合论四、六级连动句式英译技巧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万琼
【摘要】近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中翻译题型的改革从题型、内容和比重上都有较大改变,这无疑对考生的翻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本文力图从英汉形合与意合不同的角度探讨汉语中特有句式连动句式的英译技巧,从而让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形成基本的认知,英译连动句式考虑英语重连接手段及其形态变化的特点,归纳出可通过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介词短语和并列谓语结构三种方式翻译连动句式,为学生翻译能力提高提供形而下的启示。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改革 形合与意合 连动句式英译
姜珊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一文开篇中这样谈及四六级翻译题型的改革:“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做出局部调整,这其中改变最大的莫过于翻译”。

无论是从题型、内容和比重上都有较大改变,从单句汉译英转变为段落汉译英,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而分值更是由5%增加到15%。

纵观这些变化,无疑对学生汉译英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翻译知识和掌握基本的翻译技巧。

笔者通过研究近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的题目发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尤其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不同,探讨汉译英中特殊句式连动句式的英译技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连动句式英译,有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整体提高。

凡是由连动短语作谓语构成的主谓句或由连动短语单独构成的非主谓句都叫做连动句。

而连动短语即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用的短语。

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自从连动式出现在语法著作中以来,一直有人要取消它,也一直没取消得了。

要取消它,因为总觉得这里边有两个(或更多)句子成分;取消不了,因为典型的连动式很难从形式上决定其中哪一部分是主体,哪一部分是从属”。

他进一步认为,能从意义上分主次、轻重的不妨划为连动式。

不难看出,同一主语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且连用动词之间存在一定的主次、轻重关系的动词连用格式属于连动句式。

陈宏微指出,“连动式谓语句指在同一主语下几个动词连用成谓语,它是一种复杂谓语,其复杂体现在这些动词的关系中”。

因此,如何在汉译英中准确判断连动式里主要动词在意义上的相互关系尤为重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汉语连动句研究不胜枚举,针对连用动词的关系的分析也比较,大体分为动作的先后、目的、方式、原因、工具、手段等等,诸家观点各有不同,但是无疑都展现出连动句式语义关系的复杂性。

而作为汉语特有的句式,英语中不能找到完全的对应,翻译时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利用一定的翻译技巧来地处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比较常见的连动句式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对学生英汉翻译中动词的有效处理提供参照性的指导。

在具体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须有基本的认知。

英语隶属于印欧语言,是综合分析语,汉语隶属于汉藏语系,是分析语。

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
巨大的改变。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以及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展现。

在艺术、科技的传播过程中,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外来词。

经过借用,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譬如:有许多由国家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借词,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菩提、坐化、释迦牟尼,由希腊传入英国的marathon,等等。

本文着重研究的汉英借词尤为突出,由英语传入中国而言的卡通(cartoon)、舒肤佳(safeguard)、氢(helium);由中国传入英语而言的silk(丝绸)、china(中国)、typhoon(台风)、tea(茶)等等。

4.战争等灾厄带来的人口转移,出现了文化交流现象。

譬如,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其中在法国人与英国人之间不断的侵占与和解过程中,英国人与法国人早已跨越英吉利海峡混合杂居并通婚,因而所有的英语词汇中,法源词汇占绝大多数的;又譬如在“黑船来航”事件之后,日本打开国门,此时大量欧美人涌入,语言系统随之跟进,现代日语的片假名中所表达的大部分词汇,基本都是由这些欧美国家的语言转化而来;还有,在近代史上“日据时期”的台湾,日本对台实行半个世纪的奴化教育,“皇民化运动”不仅从语言、文字还从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上使台湾民众生活日本化。

时至今日,台湾还保留着日式的榻榻米、风吕(洗澡)、便所等表达,而上了年纪的老人仍可以用流利的日语来交流。

四、借词产生的意义
在社会历史背景、科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借词能够弥补某些事物在本国或本民族现有的词汇中存在空白、短缺现象。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地理位置上的距离可以通过高科技缩短为几小时,地球村的脚步正马不停蹄的迈开来。

而在越来越密切的沟通交流中,语言伴随着文化的碰撞,乘着经济与科技的长风,迸发出绚丽的火花。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词汇互相借用,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愈加深刻,带动的将是更广义的交流。

虽然这其中会有争斗,有苦痛,但历史总是以此螺旋上升,不断发展,带着人类社会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汪显迪.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态势[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05):126-128.
- 239 -
- 240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
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都属于综合语,而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语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从古英语发展而来,兼具综合语和分析语的特征,相比汉语,注重形态变化。

两种语系的差异更进一步而言就是汉语属于形合语言,词语与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更注重语言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以形统神,“貌合神聚”。

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通过含义去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得意忘言,形散神聚。

基于形合和意合的强烈对比,汉语会利用语义、语序、紧缩句等手段直接传达意义,而英语则通过语言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述和阐释,汉英互译则是流水句法向树形句法之间的转换。

汉英翻译转换需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是否使用英语的连接手段,包括关系词、连接词或介词的使用;二是是否进行语言形态的变化,如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等。

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出现的汉语连动句式,虽然连动动词语义关系相当复杂,但转换时根据英汉形合与意合的不同,注重去关注连用动词的主次、轻重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动词做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来表达,笔者认为可总结出三种具体译法去处理:译成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译成谓语动词+介词短语;译成并列谓语结构。

连动句式存有复杂的关系,如目的、方式、结果、先后关系等,甚至同时包含几种关系,“连动句中的动和动之间的语义关系有时是不止一种的,如‘他看书看累了’中的‘看书’和‘看累了’既有先后关系,又有方式、结果等关系”,灵活地去把控,利用英语非谓语动词的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英语的介词结构,进行具体的语义分析,从而产出译文。

翻译成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或并列谓语动词的方式可参照2015年6月cet-4的第一套中国经济的考题,其中“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句就是典型的连动句式,“超越”和“成为”之间是典型的连动句式,共用主语“中国”,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则主语很容易就采用“China ”,此句可译成“In 2011,China overtook Japan ,becoming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将“超越”和“成为”同时蕴含结果、先后关系的两个连用动词译成谓语动词和现在分词形式(即非谓语动词形式),意义明确,一目了然。

此句亦可译为并列结构,即“In 2011,China overtook Japan and beca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翻译成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的情况在四六级中通常以“用”作为其中之一的连用动词形式出现,如2015年6月cet-4的第三套中国主食的考题,其中有这样一句“在中国,有些人用面粉做面包,但大多数人用面粉做馒头和面条”,此句中出现两处连动句式,且都是以“用”和“做”构成连用动词,主语分别是“有些人”和“大多数人”,两句翻译的时候,依次用“some people ”和“most people ”作为
主语,可译成英文“In China ,some people make bread with flour ,while most people use the flour to make steamed buns and noodles ”。

此译文中,前半句中将“用面粉”译成介词短语“with flour ”,后半句“用面粉”为避免重复译成动词短语“use flour ”,“做馒头和面条”处理成非谓语动词不定式短语。

可见,译成介词短语或者非谓语动词要根据特定的情形而定,有时候则需要考量语言的多样和丰富。

最后探讨下“伪连动句式”用类似方法翻译的情况,连动句式中不能用“就”、“才”有关联作用的副词。

虽然学人对此并未做具体的界定,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该技巧,可暂且命名为“伪连动句式”,因为四、六级考试翻译题型中不乏这样的实例。

不乏2015年6月cet-4的第二套风筝考题中,“但放飞的第一天风筝就坠落并摔坏了”,“并”这一副词的出现使这句不再是连动句式,可借鉴连动句式的译法,译成“but the kite fell and broke on its first day of flying ”,译成并列谓语动词,清晰明了,表意准确。

同一翻译段落中,最后一句“据说他的风筝用木头和竹子制作,飞了三天才落地”,因为“才”字出现,也是同类情况,两个动词的并列存有先后关系,可译为“and flied for three days before falling on the ground ”,处理为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的形式。

连动句式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句式,其连用动词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对于初学翻译的四、六级考生而言颇有难度,依据英汉两种语言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利用英语的连接手段及其形态变化,对连用动词进行深入剖析,将连用动词具体译为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介词短语和并列谓语结构三种方式,无疑触类旁通地启发学生形而下地理解和掌握连动句式和“伪连动句式”的英译方法,让学生逐渐熟悉动词翻译方法从而提高其整体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珊.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题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J].读书育人,2016(01),26-27.
[2]胡涛,陈淑梅.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连动句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06(08),19-21.
[3]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546.
[4]陈宏微.新实用汉译英教程(第二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85.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3.[7]胡涛,陈淑梅.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连动句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2006(08),19-21.
[8]肖音,罗兰.汉语连动句及其英译研究[J].校园英语,134.
作者简介:万琼(1989-),女,安徽合肥庐江县人,现任职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