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级城市竞争力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地级城市竞争力对比与分析
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质量。

要想有针对性、有效的进行城市发展,必须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必然要以城市的竞争力的提升为前提。

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后续力量。

同时,也只有通过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为途径的发展才是可以持续的,才能带来城市各方面资源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真正实现城市的发展。

[1]
山西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低,第二产业比重高,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产业结失衡、发展方式粗放是经济发展缓慢的内在因素。

[2]文中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11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1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城市正确认识自身的处境。

确立正确的城市经营理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造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实现山西省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各城市的发展提供后续支持。

1 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1.1指标选取原则
城市竞争力是涉及一个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了一个城市集散和高效利用各类资源并以这些资源为基础对内维持自身稳定与创造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是城市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未来。

城市竞争
力指标的选取遵循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代表性原则。

1.2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资料的权威性和可获得性,以2012年《山西统计年鉴》[3]为基础,选择城市经济实力、对外开放、政府作用、产业结构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5个方面,共选取17个原始指标,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表1)。

表1山西省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
1经济实力GDP总量万元
GDP增长率%
居民储蓄余额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
市2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竞3政府作用地方财政收入万元
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公顷
力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指4产业结构竞争力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万元
标第三产业比重%
体规模以上发电量亿千万小时系5社会环境竞争力人口总数万人
职工平均工资万元
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辆
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张
农村用电量万千瓦小时
2 评价方法及结果
2.1 评价方法
根据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的17个原始指标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数据处理后,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11个城市的17个单项竞争力进行处理和分析,求解因载荷矩阵,得到17个特征值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原则和累积方差原则,选取5个公共因子(5项公共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9.441%>85%,所以公共因子选取合理),并将其作为分析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变量(表2)。

这样既可以减少指标变量的个数又可以减少指标变量的个数又降低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由主成分矩阵(表3)分析得出,公共因子
f的信息主要提取自GDP总量、
1
居民储蓄余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利用外商投资额、地方财政收入这几个经济方面的指标,所以因子
f
1主要反映了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公共因子
f的信息主要提取自人
2
口总数、职工平均工资、农村用电量这几个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的指标,所以因子
f主要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环境竞争力。

公共因
2

3
f的信息主要提取自GDP增长率这一指标,所以因子3f主要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国民收入增加情况,消费能力等。


此类推
4
f、5f主要反映了政府作用中几个方面的竞争力。

表2 主成分提取
成份
初始特征值
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
1 7.728 45.460 45.460
2 2.697 15.867 61.327
3 1.709 10.052 71.379
4 1.612 9.48
5 80.863
5 1.458 8.578 89.441
6 .779 4.585 94.027
7 .529 3.114 97.141
8 .271 1.594 98.735
9 .194 1.141 99.876
10 .021 .124 100.000
11 .000 .000 100.000
12 .000 .000 100.000
13 .000 .000 100.000
14 .000 .000 100.000
15 .000 .000 100.000
16 .000 .000 100.000
17 .000 .000 100.000
表3 因子正交旋转后的负载矩阵
成份矩阵a
成份
1 2 3 4 5
Zscore(GDP总量) .847 -.337 .033 .368 .167
Zscore(GDP增长率) .016 .179 .876 -.063 .344
Zscore(居民储蓄余额) .983 -.035 .005 -.081 .060
Zscore: 固定资产
.972 -.078 -.101 -.142 -.015
投资额
Zscore: 人均社会消费
.986 -.099 -.068 -.056 .022
品零售额
Zscore: 利用外商投
.908 -.061 .300 .165 -.069
资额
Zscore: 地方财政
.971 .168 .085 -.008 .084
收入
Zscore: 人均公共绿
.076 .577 -.350 .665 .252
地面积
Zscore: 人均道路
-.425 .401 -.061 .194 .604
面积
Zscore: 第二产业
.573 -.438 .336 .567 .137
生产总值
Zscore: 第三产业
.696 .256 -.352 -.475 .044
比重
Zscore(规模以上发电量) .472 .262 -.102 -.208 .442
Zscore(人口总数) .206 -.779 -.486 .126 .183
Zscore: 职工平均
.336 .634 .321 .091 -.494
工资
Zscore: 每万人拥有公
.222 .411 -.283 .521 -.506
共交通车辆
Zscore: 每万人拥有医
.929 .142 -.036 -.212 -.162
院床位数
Zscore(农村用电量) -.261 -.697 .183 .075 -.304
提取方法:主成份。

a. 已提取了5 个成份。

2.2 各城市的因子值与综合得分
利用因子代替指标变量对样本数据进行比较研究,采用了对
5个公因子特征值归一化的客观赋值法来确定5个公因子的权重为0.5083、0.1774、0.1124、0.1060、0.0960,将5个公因子进行加权计算求和
F=0.50831f +0.17742f +0.11243f +0.10604f +0.09605f 。

式中:F 为城市综合得分;1f 、2f 、3f 、4f 、5f 为5 个公因子。

由此,得到各个城市竞争力得分,并按降序进行排列。

表4 山西省地级市竞争力得分及排序
城市
1f
2f 3f 4f 5f
F 排序 太原市 7.8361 -0.5034 -0.0051 0.1111 0.2674 3.9303 1 大同市 1.1391 0.7685 -0.4828 -1.9054 0.5631 0.5130 2 晋城市 -0.2674 1.9021 1.0027 1.4059 -1.3426 0.3346 3 朔州市 -0.9811 2.7146 0.3639 0.9716 1.7737 0.2970 4 长治市 0.5474 -0.9260 0.6098 0.4380 0.3392 0.2615
5
阳泉市 -0.4803 1.5383 0.1052 -1.1399 -2.5524 -0.3250 6 晋中市 -1.5233 0.0687 -0.6220 0.5113 0.4314 -0.7363 7 吕梁市 -1.6194 -1.6617 1.3796 1.2005 0.5425 -0.7835 8 运城市 -1.2013 -0.6082 -3.5164 0.7925 -0.1405 -1.0431 9 临汾市 -1.1423 -2.9429 0.5860 0.0099 -0.9678 -1.1286 10 忻州市 -2.3076 -0.3501 0.5790 -2.3955 1.0860 -1.3198 11
2.3 城市类型的划分
由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大多数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得分值不高,根据分值,将这11个城市分为4级(表5)。

其中有5个城市得分大于0,不到分析城市的一半,其余均处在平均水平以下,而竞争力得分大于1的仅有太原一个城市。

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
距很大,排名第1的太原综合得分是排名第2的大同的7倍多,而大同和晋城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5 山西省地级市竞争力
竞争力类型竞争力评价值城市名称
竞争力最强> 1 太原
竞争力强0 ~ 1 大同、晋城、朔州、长治
竞争力一般-1.1~1 阳泉、晋中、吕梁、运城
竞争力弱< -1.1 临汾、忻州
3 城市竞争力的评价
(1)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太原。

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城市。

其综合经济实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在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

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

在诸如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等居各城市之首。

其经济竞争力因子占有极大优势,得分3.9303,太原的龙头作用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决定的。

(2)竞争力强的城市——大同、晋城、朔州、长治。

大同地处山西省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

它的经济竞争力得分是1.1391,是仅有的得分超过1的两个城市之一、其综合得分0.5130,是位于第三们的晋城的1倍多,它在其它几个竞争力方面得分都很高,表明它的发展处在健康稳定状态。

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

其旅游产业极具特色。

它的社会方面、政府作用力方面得分比较高。

综合得分0.3346,排名第三。

朔州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朔州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电、奶为支柱产业,兼有陶瓷、食品、机械、建材、化工、轻纺、医药、冶金及耐火材料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以农牧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格局。

综合得分0.2970,排名第四。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地区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地区交界。

旅游资源独特,旅游产业潜力大,其经济竞争力也比较高,综合得分0.2615,成为竞争力强的城市之一。

(3)竞争力一般的城市——阳泉、晋中、吕梁、运城。

这四个城市的综合得分都在0以下,竞争力相对较弱,经济竞争力得分普遍不高都是负值。

但社会基础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较好。

(4)竞争力较弱的城市——临汾、忻州。

这两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评分在-1.1以下,五个因子中有3个为负值。

由于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竞争力偏低等导致其城市竞争力相对弱小。

参考文献
[1] 姜杰、张喜民、王在勇著《城市竞争力》
[2] 王建强、郑国璋、翟铁、王超. 山西省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01

[3]山西省统计局. 山西统计年鉴 2012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