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
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
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
湛呵⑨!似或存⑩。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
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
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
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
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
兑(rui):通锐,锐利、锋利。
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
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
“湛”、“沉”古代读音相同。
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
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
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
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
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
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
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
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
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怀其象,德不能过其覆。
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道沖而用之,或似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夫道沖然至無耳,然以之適衆有,雖天地之大,山河之廣,無所不遍,以其無形,故似不盈者。
淵兮深眇,吾知其為萬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人莫不有道也,而聖人能全之。
挫其銳,恐其流於妄也。
解其紛,恐其與物構也。
不流於妄,不構於物,外患已去,而光生焉,又從而和之,恐其與物異也。
光至潔也,塵至維也,雖塵無所不同,恐其棄萬物也。
如是而後全,則湛然其常存矣,雖存而人莫之識,故曰似或存耳。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雖常存,終莫得而名之,然亦不可謂無也,故曰此豈帝之先耶。
帝先矣而又先於帝,則莫或先之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