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经济文献纺织品词语汇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经济文献纺织品词语汇释
作者:黄英
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6期
黄英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敦煌经济文献是唐五代敦煌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生产、生活的记录,本文通
过分类考察敦煌经济文献中出现的纺织品词汇及其释义入手,分类描述经济文献中出现的纺织品,从而进一步了解古敦煌纺织业的发展面貌。
[关键词]敦煌经济文献;纺织品;词语;释义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6-0029-03
[作者简介]黄英,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文学
博士,研究方向:中古及近代汉语、敦煌文献语言研究。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经济贸易活动频繁。
从西汉中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长
安至西域、中亚的贸易往来之路,再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开发区的建立,使得古代敦
煌地区,尤其是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畜牧业和商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同时,古代敦煌地区是于阗、回鹘、吐蕃、粟特等少数民族和其他外来民族如波斯、印度等民族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场所,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达到了国际化的水平,也随之出现了来自周边国家、中亚印度、甚至
是属于古罗马等国家的商品。
敦煌经济文献作为唐五代敦煌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生产、生
活的记录,其中很多文献虽然没有详细描述敦煌地区的畜牧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的盛事景观,但是从文献中所使用一些相关语汇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古敦煌地区的纺织业非常发达,考察敦煌经济文献发现其中与纺织品相关的词语丰富多彩。
现对敦煌经济文献中较常见的纺织品词语,分类释义如下:
一、绢类纺织品
生绢未漂煮过的平纹丝织品,色泽不同,档次也不同。
斯766号背《甲申年五月二十二日
曹延延贷绢契》:“甲申年五月廿二日立契,平康乡百姓曹延延伏缘家中龙勒乡百姓张万万面上,货白丝生绢一疋,长寸,其绢利头现限至来年。
”又如伯3212号《辛丑年五月三日惠深牒》:“……好作文书物色,得黄丝生绢一疋,长肆拾一尺。
”
熟绢漂煮过的生绢,《汉语大词典》未收。
斯1946号《宋淳化二年干愿定卖妮子契》:“当日现还生绢三疋,熟绢两疋限至来年五月月尽填还。
”
绫绢绫与绢,泛指薄而细的丝织品,“花者为绫,素者为绢”。
斯2894号背《壬申年十二月廿一日亲情社转帖》:“右缘裴留奴壹女亡,合右(有)赠送,人各面壹斗,油壹合,粟壹斗,柴壹束,鲜净绫绢色物三丈。
”
大绢丝织品。
大绢,本为绢的总称,但“大绢”为郡县“和籴”之物,即应拥有货币交易
作用,一般作为初唐时期的官用通行的货币或一般等价物。
伯3359号《唐天宝十三载敦煌郡会计牃》:“伍伯柒拾伍疋三丈陆尺捌寸,陈留郡大绢和籴。
”又伯2862号背《唐天宝年代敦煌
郡会计牃》:“陆拾疋大绢,合□肆阡伍伯陆硕疋零伍斗肆胜柒合□□□见检括所由家资罄尽,无物可填纳,各责□□□准勅科罪。
”
皂绢黑绢。
伯2846号《甲寅年都僧政愿清等交割讲下年施麦粟豆等破除见在历》:“皂绢壹疋。
”
帛绢白绢。
帛,通“白”。
伯2567号背《癸酉年二月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尼绢裙衫一对,紫绢覆博一,红绢衫子一,帛绢衫子二。
”
敦煌经济文献中所载绢类丝织品颜色丰富,包括碧绢、黄绢、白绢、绯(非)绢、紫绢、
青绢、红绢、紫绢,曲尘绢,曲陈绢等。
二、绫类纺织品
绵绫即绫,用蚕丝茧丝经过加工处理纺成的带花纹的斜纹丝织品。
伯2680号背《纳赠历》:“穆平水生绢两疋,白绵绫壹疋。
”
生绫未经加工炼煮织染的绫。
敦煌经济文献仅此一例,见伯355号B(11)《纳赠历》:“索指撝生绫壹疋,白绵紬二丈,紫绮一丈五尺。
”
帛绫白绫。
伯2567号背《癸酉年二月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帛绫半臂一碧绫兰,……新帛绫袄子一……,帛绫半臂一并绫兰,青银泥罗裙一,帛绫长袜一并兰□。
”
皂绫黑绫。
伯2567号背《癸酉年二月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青绫七尺,红罗八尺,皂绫八尺。
”
楼绫、楼机绫由花楼机织造的绫。
斯4609号《宋太平兴国九年十月邓家财礼目》:“楼机绫壹疋,生绢两疋。
”又伯4518号《辛卯年十二月十八日常宅现点得物色》:“黄御绫三疋,黄楼绫两疋。
……楼绫肆疋。
”
绫子亦称花绫,薄而软的丝织品。
伯4515号《辛卯年十二月十八日常宅现点得物色》:“白熟绫子壹疋,碧绫子三疋。
”
三、緤类纺织品
官緤官布,棉织品。
一般晚唐至宋开始作为货币的等价物,以此进行货物折算。
伯2846号《甲寅年都僧政愿清等交割讲下年施麦粟豆等破除见在历》:“土布褐共肆伯伍拾三尺,尺官
緤六十尺,……”
细緤细布。
緤用粗细来划分档次,并多用于人家交往、礼尚往来等用途。
伯2638号《后唐清泰三年沙州儭司教授福集等状》:“细緤壹拾柒疋,天公主满月及三年中间诸处人事。
粗緤
伍拾柒疋,三年中间诸处人事。
”
粗緤粗布。
伯2032号背《后晋时代浄土寺诸色入破历祘会稿》:“粟壹石壹斗沽酒,粗緤壹疋,报恩寺起幡设人事用。
”
安西緤中国唐代于龟兹、于阗、疏勒、焉耆设置重兵驻扎,称安西四镇。
安西緤,特指该
地区生产的布类纺织品。
伯3985号《癸巳年七月廿五日谨录人送路物色名目》:“又一段壹仗伍尺陆尺,安西緤壹疋,……”又伯2992号背《兄大王(沙州归义我军节度使)某致弟甘州回骱顺化可汗状》:“安西緤两疋。
”
四、练类丝织品
白练炼煮过且未经染色丝织品,即白色熟绢。
斯4362号《归义军时期肃州都头宋富忪起居状》:“今右信白练壹疋,在长会李押衙二人手上,到日收领。
”
大练粗丝织成的厚帛,或为尺幅大的练。
《急就篇》第二章:“绨络缣练素帛蝉。
”颜师
古注:“练者,煮缣而熟之也。
”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
静如练。
”大练,多出现在唐开元年间的“政府会计”结算中,并可以“折算”钱、谷物等。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常衣大练,裙不加缘。
”李贤注:“大练,大帛也。
”杜预注《左传》曰:“大帛,厚缯也。
”大帛,即粗丝织成的厚帛。
《周书·明帝纪》:“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又“丝路贸易的主轴之一就是东侧的绢马
交易,以练估马的现象屡见不鲜”[1]105,这种可折算充当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应该是“大练”。
伯3841号背《唐开元廿三年沙州会计历》:“三硕三斗粟,樊璟纳,三阡文钱,张昭准估折纳大练陆疋三丈贰尺柒寸。
……玖拾陆疋壹丈三尺壹寸大练。
……其估上钱,支度使姚判
官勾日勒遣收入见在,即收附大练,入和籴库。
开廿年春季帐讫。
正库所破小练,至廿年冬季
始破,遂即更不收附。
至廿一年支度于判官勾日,见不收小练。
复缘先附大练,遂被剥征。
先
已判上支度使,使司令勾覆使详覆具已牃上讫未报。
壹拾伍屯疋贰丈肆寸,正库应在,武庆赠欠。
柒屯大绵,捌疋贰丈肆寸大练。
”
小练细丝做成的细帛,尺幅小的练,唐天宝时期为益州盛产。
伯3841号背《唐开元廿三年沙州会计历》:“壹拾壹疋三丈捌尺益州小练,……肆拾三疋壹丈杂州小练。
”
帛练疑作“白练”。
帛练,《汉语大词典》未收。
帛,通“白”。
《礼记·玉藻》:“亲
没不髦,大帛不绥。
”郑玄注:“帛,当为白。
声之误。
大帛,谓白布冠也。
”《广韵》中“帛”与“白”音同,并声白韵。
又见伯3565号《甲子年泛怀通兄弟贷生绢子》:“甲子年三月一日立契,当巷泛怀通兄弟等,家内欠少疋白,遂于李法律面上贷白生绢壹疋,长三仗捌尺,福阔贰尺半寸。
”疋白,即疋帛。
《旧唐书·舆服志》载:“太宗又制翼善冠,朔望视朝,以
常服及帛练裙襦通着之。
”杜佑《通典·礼·沿革一》:“帛巾一,方尺八寸,沐巾二,浴巾四,皆用帛练。
”帛练当为丝织品的总称。
又《旧唐书·地理志三》载:“隋伊吾郡。
隋末,
西域杂胡据之。
贞观四年,归化,置西伊州。
六年去‘西’字。
天宝元年,为伊吾郡,干元元年,复为伊州。
”伊州因“西域杂胡据之”,多为西域少数民族地区。
又很多学者如荣新江、
马世长、吴震等根据敦煌本《天宝十道录》,将“白练”与“水磑”当作土贡。
[2][3][4]庆昭蓉出于对丝绸总体流向的由东向西的因素,认为白练是否是安西的土贡值得商榷,应当把
白练“看成朝廷对安西的某种年配给额,或是安西像四镇的年征收额”[1]105。
敦煌经济文
献中之“帛练”中有专门负责运送的“帛练使”,因此,“帛练”应该是中央政府送往边缘少
数民族地区即安西地区的重要物资,即“白练”。
伯3714号背《唐总章二年八月九月传马坊牒案卷》:“(前缺)传驴卅六头,去七月廿一日给送帛练使司马杜雄充使往伊州。
……前件驴
被差送帛练往伊州,今还至县,请定肤第。
”
绵练疑作“帛练”。
“绵练”一词仅在伯3841号《唐开元廿三年沙州会计历》中出现一次,疑作“帛练”,从其数量来看,非常多甚至超过大练的数量。
伯3841号背《唐开元廿三年沙州会计历》:“陆拾三屯疋壹丈绵练。
”
絁练质粗、次等的熟绢。
絁练,《汉语大词典》未收。
絁,即“”,一种粗绸。
《集
韵·支韵》:“,《说文》:‘粗绪也。
’一曰缯属,或作絁。
”《新唐书·食货志》:“丁
随乡所出,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
”清任大椿《释缯》:“,(六品)文官之巾,则以紫
黑絁为之,絁质粗大,次于罗绢,故以之作巾,次于冕弁也。
”又《旧唐书·舆服志》载:
“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讌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
黄为衣服杂饰。
四年八月敕:“三品已上,大科紬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
五品已上,小科
紬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
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椶,双紃,其色黄。
六品、七品
饰银。
八品、九品鍮石。
流外及庶人服紬、絁、布,其色通用黄,饰用铜铁。
”因此,絁算是
最低档次的丝织品,特点质粗,是质粗、次等的熟绢。
伯2626号背《唐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牃》:“合同前年日见在死驴马肉钱价,惣陆疋壹丈肆寸絁练。
”
五、絁类丝织品
熟絁炼制后的粗绢。
絁,即“”,一种粗绸。
《集韵·支韵》:“,《说文》:‘粗绪也。
’一曰缯属,或作絁。
”熟絁,当为炼制后的粗绢。
伯3348号背《唐天宝四载河西豆卢军和籴会计牃》:“壹阡柒伯疋陕郡熟絁,疋估陆百文,计壹阡陆拾贯文。
……肆阡贰伯柒拾捌
疋壹丈陆尺三寸大练,疋估四百陆十文,计壹阡玖伯陆拾捌贯陆文柒分。
”熟絁价格“疋估陆
百文”要高于大练“疋估四百陆十文”。
絁类丝织品颜色以暗色为主,文献中有“褐絁、紫絁、碧絁、皂絁”等。
官絁《汉语大词典》未收,笔者以为是为地方政府行为性质的粗绢,可能是政府收购、生
产或销售的粗绢。
伯4518号《辛卯年十二月十八日常宅现点得物色》:“白御绫壹疋,花官絁壹疋,白熟绫子壹疋。
”,
絁紬粗质丝织品。
伯2869号《年代不明宝香等纳赠历》:“(前缺)宝香,生绢一疋,紫绢三丈五尺,碧紬内两接八尺,絁紬法晏,古破絁紬非紬内两接二丈。
”
六、帛类丝织品
疋白(帛)泛指纺织品。
伯4093号《庚寅年四月六日敦煌乡百姓郑继温贷绢契(抄)》:“丁亥年四月庚寅年四月六日立契,敦煌乡百姓郑继温伏缘家中欠少疋白,遂于洪润乡百姓樊
钵略面上贷帛练壹疋,长三仗捌尺,福阙(阔)贰尺一寸……”
彩帛即彩色丝绸。
唐冯贽《云仙杂记·棠木印》:“张宝,凡衣服彩帛,皆以所任官印之。
”Ch九六九——九七二号《唐于阗某寺支出簿》:“十三日,出钱三仟玖伯壹拾文,价彩
帛贰拾三疋,疋别一百七十文,官科送王骠骑料,结衣轝一,并结孝车绞牀等用。
”,
七、其他纺织品
大绵粗质绵,或尺幅大的绵。
伯3841号背《唐开元廿三年沙州会计历》:“肆拾陆硕贰斗伍胜粟,陆阡壹佰玖拾伍张青案纸。
壹张牛皮,肆拾三疋壹丈杂州小练,伍硕肆斗伍胜青麦,
壹拾肆屯小绵,贰拾斤壹拾两麻,三具斧。
伍具搆索,伍口毛袋,壹具鏁,陆屯大绵。
壹张牛皮,张寂纳。
……柒拾肆屯肆两小绵……”
小绵质量稍好的绵,或尺幅小的绵。
伯2862号背《唐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牃》:“柒拾□折贰两小绵,陆拾疋大绢。
”
絁紬粗质丝织品。
伯2689号《年代不明宝香等纳赠历》:“宝香,生绢一疋,紫绢三丈五尺,碧紬内两接八尺,絁紬法晏,古破絁紬非紬内两接二丈……”
绵紬用残次茧丝经过加工处理纺成绸丝所织的平纹绸。
伯2049号背《后唐长兴二年(公元九三一年)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祘会牒》:“麦三拾柒硕伍斗,当寺徒众
及诸僧尼面上买儭唱使军舍施绫及绵紬,造伞裙并伞里用。
”
生布粗麻布。
伯2161号背《纳赠历(?)残片》:“善延生布,麦勺曹□□漂白毡二丈柴,信□子生布壹疋,海镜饼足生布壹疋,张胡奴饼足生布三丈七,安养粟足生布二丈一,□粪堆
生布二丈白□陆尺□……”
官布这里为麻织品。
是通过租庸调而征收的麻织品。
斯4504号《乙未年就弘子等贷生绢契(抄)》:“乙未年三月七日立契,押衙就弘子往于西州充使,欠少绢帛,遂于押衙阎全子面
上贷生绢壹疋,长肆拾尺,福(幅)阔壹尺捌寸三分。
其绢彼至西州回来之日,还绢里(利)
头立机緤壹疋。
官布壹疋,其绢限一个月还。
”
粗布质地比较粗糙的布,属于麻织品。
伯4640号《己未年——辛酉年归义衙内破用用纸布历》“又支与悬泉镇使曹子盈粗布壹疋。
”
细布质地较好的布,属于麻织品。
斯6233号《寅年报恩寺寺主僧某某易件契》:“紫犍牛壹头,捌岁,无印记,寅年正月十八日,报恩常住为无牛驱使寺主僧□如今将青草驴壹头柒岁,怗细布壹匹,博得户□元恭其牛及驴布等。
”
緤布丝织品总称。
北图殷字41号《癸未年四月十五日沈延庆贷契》:“癸未年四月十五日立契,平康乡百姓沈延庆,欠阙緤布遂于张修造面上贷緤一疋,长二丈七,黑头还羊皮壹章(张)。
”
毛毡羊毛或其它动物毛经湿、热、压力等作用,缩制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斯5878号《子年领得常住什物历》:“子年领得白羊毛毡,内二小故破。
骨力毛毡廿壹,内狭小六故破。
褥二驮。
袋玖口,内六故破。
袋子四故破。
”
通过考察发现,民间普遍流通的纺织品,敦煌经济文献将其通称为“绢帛绵绫”和“絁绢
练绵”,如斯2472号背《辛巳年营指挥葬巷社纳赠》:“李残子粟并油柴,帛绵绫,绯绵绫,故烂生绢又绢帛绵绫二丈三尺。
”又伯3348号背《唐天宝四载河西豆卢军和籴会计牃》:“合当军天宝四载和籴,准旨支贰万段出武威郡,准估折请得絁绢练绵等惣壹万肆阡陆伯柒拾捌屯
疋三丈伍尺肆寸壹拾铢。
”“绢、绵、绫、絁、练”是古敦煌时期比较常见且很较为通行的纺
织品。
在纺织品进行通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纺织品工艺的不同又进一步细分“生”和“熟”
两类纺织品形式,如“生绢”、“熟绢”,“生绫”,“生布”。
在古敦煌地区已使用花楼机
织造纺织品,并将该纺织品称作“楼机绫”。
根据纺织品的质量、粗细程度、尺幅大小不同,
古敦煌地区的纺织品又有粗、细、大小之分,如“大练”、“小练”、“粗布”、“细布”等。
又由于政治经济等的特殊原因,古敦煌地区出现了一批与政府行为相关的纺织品,如“官布”、“官絁”等,与此同时,来自西域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少数民族的丝织品在古敦煌地区流通,
如“安西緤”。
综上研究表明古敦煌地区纺织品的种类繁多,颜色丰富,称名也各不相同,由
此可以想见古敦煌地区纺织业的发展盛况。
【参考文献】
[1]庆昭蓉.唐代安西之帛练——从吐火罗B语世俗文书上的不明语词kaum*谈起[J].
敦煌研究,2012(4).
[2]荣新江.敦煌本《天宝十道录》及其价值[C]//九州(第2辑).1999.
[3]吴震.敦煌石室写本唐天宝初年《公廨本钱簿》校注并跋[C]//文史》(第14
辑).1982.
[4]马世长.敦煌县博物馆藏地志残卷[C]//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1辑).1982.
[5]黄永武.敦煌宝藏[M].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6]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一)[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7]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二,三)[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8]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