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学习目标
1、学校本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在记叙、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是写法。
3、感受四位世界著名作家的高尚情操和真挚情谊。
课前自学
1、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博学多识:学识丰富。
寻欢作乐:找玩的,找乐的。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曲子的节奏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一切。
义愤填膺(yīng):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膺:胸。
2、了解作者及其他几位作家
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
著名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布瓦尔和佩库歇》等。
他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除了《羊脂球》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
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1847~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
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
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
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
出生于工程师家庭。
当过职员。
早期作品受浪漫主义影响,后来信奉实证论哲学,写出长篇小说《台莱斯·拉甘》,用生理原因解释主
人公的行为。
第二帝国的崩溃和巴黎公社起义促使他注意社会问题。
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内容主要通过一个家族中各个成员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义笔法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
还发表《实验小说论》,提出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
1894年后陆续写出《三个城市》(《卢尔德》《罗马》《巴黎》)一套长篇小说,揭露罗马教会的卑鄙勾当,也反映了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
德雷福斯案发生后,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抨击法国反动当局,因此被判徒刑,后来逃亡英国。
最后一套长篇小说《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多产》《劳动》《真理》),继续发挥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
都德(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
代表作:《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课堂活动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填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
(2)核心人物是(),依次出场的是()(3)在课文中画出四位作家的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概括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二、句段品读
1、针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于哪一方面?
2、作者写人物的语言,为什么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
三、探究质疑。
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试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堂检测
轻的国旗
①这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
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
珍妮是她们的头儿。
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
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
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
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
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
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
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
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
找校长?对。
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
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
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
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
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
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
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
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
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
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
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
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
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
你有?对,我有。
当然,当然挂。
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
咋不早说?害我们紧X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
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到,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
怎么给你们?里的人问珍妮。
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
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
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
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
珍妮把
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
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
一,二,校长喊着。
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起手臂。
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11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1.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15分)。
3.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
是;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参考答案
一、整体感知 1、(1)星期天、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2)福楼拜、屠格列夫、都德、左拉
二、1、福楼拜是主人,性格热情豪放,重点写他的动作;屠格涅夫博学多识,主要写他的语言;都德生性健谈,因此描写时是肖像、语言并重;左拉沉默寡言,重在描写他的肖像和动作
2、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示例1:写左拉“他的头……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黑色的眼睛……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这些描写不是纯客观地描写,而是用议论在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
这样在描写中插入了议论,既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又隐含了作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示例2: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X、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好处: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