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近代中国历史线索表(填空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清政府为缓和矛盾,发起一场自救运动,即清末“”(1901-1911);
5.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矛盾汇流,民主成为时代主流,1911年革命推翻清政府;
1.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加剧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
2.1901年清末“”,鼓励发展业,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族阶级队伍壮大,维新派与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3.激进派代表高举资产阶级民主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4.1918年首次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战后
1919-1927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时期
1.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加紧侵略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加深;2.五四运动爆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主义革命开始;
3.五四运动后,马主义进一步传播,并用工人运动相,1921年诞生,革命焕然一新;4.1924年孙中山改组党,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北洋军阀被消灭,但由于陈独秀右倾错误和国民党叛变,大革命失败;
历史大视野之四—近代中国历史(1840--1949年)
社会形态
革命分期
世界视角
时期
政治(必修一10-17)
经济(必修二9、10)
思想(必修三14、15、16)
社会生活(必修二14、15、1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
1840-1860两次鸦片战争时期
1.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开始沦为地半封建社会;
1.官僚资本进行经济,挤压民族资本;
2.美国通过《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3.政府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导致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1949年七届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由农业国转变为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主义;
2.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人民民主的国家学说;
1.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
2.在《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主义思想;
3.洪仁玕在《新篇》中首次提出发展主义;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西方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洋布、洋装、西餐、洋房出现;
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易服,废止,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辛亥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婚丧简约文明;中西合璧的装出现;西方礼仪和历法逐渐取代传统礼仪和历法;
4.共产党开辟战场,开展战;在相持阶段逐渐成为抗战的砥柱;
1.民族资本主义受破坏、官僚压制,日益萎缩;
2.国民政府实行经济体制,全面国民经济,资本迅速膨胀;
1毛泽东发表《论战》阐述持久抗战、中国必胜的人民战争思想;
2毛泽东的《新主义论》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革命阶段等思想;
3.1945年中共,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两极格局对峙
1945-1949解放战争
1.抗战胜利后,矛盾转为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
2.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举行谈判和召开重庆会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和协约;
3.蒋介石发动内战,国民党全面进攻、进攻;共产党进行战略和战略(三大战役);
1.维新派主张立宪制;
2.义和团主张“扶清“;
3.革命派代表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05年提出主义革命纲领;
一战
1912-1919五四运动以前
1.1912年中华成立,孙中山领导成立临时政府;2.1912.3篡夺革命果实,建立北京政府(军阀政府);专制独裁,复辟;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断;
1905年《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60-1895洋务运动时期
1.面对内忧,清政府内主张利用西方科技维护封建统治的的派兴起,开展洋务运动;
2.18-1895年中日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民族阶级力量弱小,具有性和革命性;
1.自然经济进一步;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和民用工业;3.受企业的利润刺激和运动引进技术的诱导,19世纪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但发展极其;
19世纪80年代,中国第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清末,形成近代铁路网格局;
1872年,洋务派创办招商局,打破列强对中国近代交通的垄断;
1909年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近代航空业的开始;
1877年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末,形成了电讯网络;
19世纪年代,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成为传播西方文明,宣传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
1.洋务派主张“西用”;
2.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看到洋务运动的问题,主张发展民族,与外国;实行立宪制,但未成,无法;
1895-1912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时期
1.甲午战争失败后,危机加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维新派发起变法运动(1895-1898);
3.农民阶级发起反帝运动(1898-1900)
1.南京国民政府中国,但代表大大资产阶级利益(与中共相对立);
2.中共发动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纠正错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发展壮大;瑞金红色政权建立,形成正式局面;
3.日本发动1931年事件、1935年事变,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分裂走向合作;
4.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发起“革命“,护国”、两次“运动”;
5.中国参加战,成为战胜国,但在1919年巴黎和会失利,导致五四运动爆发;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
群众性反帝运动兴起;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形成“短暂”
1.革命派代表孙中山继续倡导民主;
2.实业救国派代表倡导实业救国;
2.第鸦片战争(1856-186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3.以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天国运动(1851-1864);
1.鸦片战争后,列强开始向中国倾销、掠夺,中国被卷入到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在地位;
2.列强在中国沿海口岸私自设厂,阶级产生;
1.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主义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主义陷入萧条;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逐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2.1924年,孙中山提出政策,重新阐释主义;
3.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提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权和依靠农民的思想;
经济大危机前后
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民族主义得到较快发展;
2.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毛泽东提出“武装割据”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二战
1937-1945抗战时期
1.日本发动全面战争;
2.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战线,领导抗战;
3.国民党在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初期起作用;后期还开辟海外战场,两次赴作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