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1.不同的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不同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但学生对于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从未研究过。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有关声音的强弱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声音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的不同声音,试着解释不同声音背后的秘密。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猜声音。
通过猜声音游戏来认识自然界中声音各不相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帮助学生建立“声音具有不同音色”的认识,并不提及“音色”的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音量。
通过敲击同一个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得出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
想一想,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出影响音量大小的因素。
第三部分,认识音调。
通过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相同材料,但长短、粗细、大小不同的物体,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得出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
再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音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紧接着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因素有关?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用电子动画展示水杯琴,演奏一段乐曲。
认识噪音。
教材出示问题,听到下面场景发出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提示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一些噪音的来源。
介绍什么是噪音。
噪音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降低噪声,利用视频等手段介绍一些学生不易接触的有关噪声危害和消除或减弱噪声的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已经感知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对于声音的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刻,而“音量”和“音调”本身又是相互交叉的,知道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学生对于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是很难正确区分和表达的,但对于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节课中设计两组实验,都是容易操作,实验现象很明显,容易得出结论,第一组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先做演示实验。
敲击鼓面,听声音,让学生观察后,说出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说出原因后,进一步探究,再借助纸屑这个拐杖,把不易观察到现象进一步放大,思考后得出结论;在让学生分组实验;第二组实验分组让学
生动手去验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制作一个乐器,培养乐于分享与合作的态度。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在观察、制作的实践活动中,描述物体声音在音量、音调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
知道声音存在音量和音调的区别。
2.能够对不同物体的发声情况进行区别与辨识,学会利用不同声音的特点制作发声装置。
科学探究:
1.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有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科学态度:
1.在小组合作的制作与演奏游戏中运用相关概念,形成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培养乐于分享与合作的态度。
2.体验到声音的美妙。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噪音带来的危害,学会保护听力的常识。
【教学重点】
能辨识声音在音量、音调方面的区别,了解声音与发声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物体声音不同的特点设计制作发声装置。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适宜的歌曲录音、铝片琴及相关视频等。
学生分组材料:小皮鼓、三角铁、装有不同水量的小瓶若干、长短不同的金属管、其他各种适宜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王国,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演员,同学们先来听一听,猜猜他是谁?(看PPT)
生1:赵本山,周星驰。
生2:不认识。
2.师:猜对了。
声音到底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看PPT)
生1:赵本山的声音沙哑,周星驰的声音尖细。
生2:两个人的声音不同。
3.师:你的嗓音和其他人一样吗?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生1:我的声音大,生2:我的声音小;
生3:我的声音高,生4:我的声音低;
小结: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各有特色,声音有大小的变化,声音还有粗细变化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
再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兴趣,为研究不同的声音打下伏笔。
]
二、音量
1.师:我给你们带来一个乐器大鼓,敲两次,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2.生1:一个声音大。
生2:一个声音小。
生3:一个声音强,生4:一个声音弱;3.师: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板书】
4.师:那么音量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猜一猜。
生1:与用力的大小有关。
生2:用力大,音量就大;用力小,音量就小。
是不是这样呢?老师演示,用两种不同的力来敲。
5.师:为什么用力大的时候,声音就大(强),用力小的时候,声音就小(弱)?
大家想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得借助一个小助手。
(小纸屑)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
1.在鼓面上放纸屑,先用小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振动;
2.再用大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振动;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学生边思考边探究。
[设计意图:把不能看到的振动,通过纸屑进一步放大。
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等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生1:用力大的时候,纸屑跳得高,声音强;用力小的时候,纸屑跳得低,声音弱;
生2:用力大的时候,纸屑跳得很高,声音强;用力小的时候,纸屑跳得很低,声音弱;
是不是这样呢?看视频。
7.师:纸屑跳得高,说明鼓面振动幅度大;纸屑跳得矮,说明鼓面振动幅度小;
轻轻敲鼓面上的纸屑跳得不高,振动幅度小;用力敲鼓面上的纸屑跳得高,振动幅度大。
8.师:声音的强弱跟什么有关?跟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较大,声音越强,反之,声音越弱。
9.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分组实验。
10.友情提醒:在做实验之前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制造不同的声音,然后再动手做。
11.小组交流。
说说你们的发现。
12.生1:用力大,声音强;用力小,声音弱;生2:用力大,声音大(强),用力小,声音小(弱);
13.师: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听一首《幸福拍手歌》跟着音乐的节奏击掌、跺脚。
14.师:想一想,音量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
小结:音量的大小与所用力度的大小有关,用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声音的强弱还与什么有关?最前面一排的同学听到的音量强还是最后面一排听到的音量强呢?
15.小结:距离远近也能影响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强弱跟振幅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听觉感知,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声音强弱的原理。
在实验中种感受音响音量的条件。
]
三、音调
1.师:进入音乐会现场,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乐器的声音?看PPT
钢琴。
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1:声音有时低,有时高;
生2:声音有时悦耳,有时刺耳;生3:声音有时好听,有时难听;
声音中除了有强弱的变化,还有高低的变化。
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
2.师:你会制造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现在提供给你们器材,水量不等的瓶子、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
想想看,怎么去做?
(先思考怎样制造高低不同的声音,然后再动手做。
)
分组实验。
3.师:友情提醒:用相同的力去做下面的实验,使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敲击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找出最高音和最低音。
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内容。
研究高低不同的声音。
我发现,音调的高低与_物体的形状―有关,---短、细、薄、紧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厚、松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
4.师: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因素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5.师:发出音高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
(短、细、薄、紧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厚、松)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
6.师:同学们,想不想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长度不同的塑料管,制作小乐器,合奏一段音乐,比一比,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
学生小组合作。
上讲台来展示。
课后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乐器。
7.拓展——自制乐器
电子动画游戏展示水杯琴。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松紧、粗细、长短等有关。
然后再分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音调的高低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这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做有效的探究。
]
四、噪音
1.师:刚刚听了同学合奏的音乐,很好听。
接着听到下面场景中发出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刺耳。
生2:心理很难受。
这种声音就叫噪音。
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板书】让我们再来认识其它的噪音,以及降低噪声的方法。
2.噪音及降低噪声的方法看PPT
谁来说说降低噪音的方法有哪些?
(1)隔音
(2)吸音
(3)消音
3.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交流。
(1)不随便挖耳朵;
(2)避免经常置身嘈杂环境;不制造噪音;
(3)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
(4)佩戴防噪声耳塞;
(5)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或者闭嘴,用手堵耳;
(6).生病时不要大力擤鼻涕;。
师:做个小实验:用手捂住耳朵,老师轻声说话,你们听得见吗?
生1:听不见。
生2:听不见。
4.听力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对于听力有障碍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那我们要学会关心、爱护有听力障碍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噪音,利用文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噪音的危害,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最后利用实验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的角度来感受,学会关心他们,报以同情心和爱心。
]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1.不同的声音
一、音量
声音的强弱叫音量。
二、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三、噪音
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