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产教融合;师资队伍;校企合作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视阈下,院校与企业是教学活动的主 体,是人才培养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双方互利共赢,为人才培养 而深入合作,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推 进。而教师是 院 校 教 学、人 才 培 养 活 动 的 具 体 执 行 人 和 贯 彻 着,在院校教育中同样具有重大作用,即便是在的产教融合深 入发展的背景下,也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以产教 融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 教师作用的发挥,重视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以高素质教师队 伍为产教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坤哲.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 伍建设探究[J].科技风,2019(31). [2]洪柳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建设[J].辽 宁 经 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辽 宁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2019(05). [3]林培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9).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湖南 先进装备 制 造 业”“走 出 去”政 产 学 协 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项目编号:18C1339) 作者简介:伍俊晖(1983),男,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湖 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研究方向:区域经 济发展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师教学能力。 三、总结 产教融合模式 下,高 职 院 校 应 当 重 视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工 作,
构建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使其适应于校企合作工作需要, 适应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对此,可以通过构建共培互聘师 资队伍建设机制、实施导师制培养、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 专业学习、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企业文化灌输与培养、加 强网络课程建设等几大途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把握好 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新方向,切实提升教师教 学能力和水平,以为人才培养、企业用人提供强有力支撑。
(上接第 240页)的催化下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管理风气, 还能够带动其他部门的工作激情,潜移默化中对其他师生产生 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够对校园的整体氛围产生正面的作 用,促进高校工作顺利的开展。
3.4控制后勤管理的成本 高校的使命是开展教育工作,因此和营利性事业单位有着 本质的差别。所以,高 校 后 勤 工 作 在 保 障 服 务 的 基 础 上,做 好 资金协调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国家对高校教育的 投资力度也不 断 增 加,后 勤 管 理 中 可 运 营 的 资 金 也 会 大 大 增 加。例如一些设备 器 材 的 更 新 与 添 加,科 研 费 用 开 销,日 常 活 动组织等都需要后勤成本投入。资金的控制以及成本的控制 也是后勤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高校可要求后勤 管理工作者针对后勤的开支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好明细分类, 然后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对成本进行细化管理,针对 性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成本控制与减低,从而提 高后勤管理工作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
得到发展。对此,政 府 和 院 校 必 须 要 明 确 相 关 政 策 支 持,在 评 审政策上要重点体现,让管理者有深刻的认知,同时通过政策 留人、待遇留人,使得教师愿意参与改革,敢于跨出去、又愿意 留下。
(二)构建共培互聘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产教融合院校教学模式下,应当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 优势,构建共培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使院校教师能够 得到立体型、层次化、多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对此,院校与企业 之间应当制定结对培养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师资培训、技 能培训、知识技能比赛及,并开展、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聘请 企业家、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对院校学生的 专业学习进行项目教学与指导,企业对在企顶岗实习、工学交 替的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鼓励青年教师访问、攻读硕博、出国 深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步提升理论与实践知识,打造高 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三)实施导师制培养,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对院校青年教 师 实 施 导 师 制 培 养,即 由 院 校 名 师、企 业 大 师对青年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提供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岗 位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其中,老资历教师传、帮、带,引导和贯 彻实施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技术,鼓励教师出国深造、放学 或入企挂职锻 炼,培 养 和 提 升 岗 位 实 践 和 职 业 素 养。外 次,对 教师进行信息化技能培养,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 能够在日常教 学 中 熟 练 掌 握 和 应 用 现 代 化 技 术,提 升 教 学 质 量,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四)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专业学习 产教融合背景 下,高 职 院 校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必 须 要 对 自 身、 企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明确认知。教师应深入企业展开 调研和学习工作,以搭建产教融合背景下院校与企业、教师与 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对接。对此,院校应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中 展开学习和调研,以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并为教师在 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中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在保障教师在 企业工作与学习的正常开展的基础上,院校还应对教师成果进 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 一般来说,教师 在 企 业 中 的 调 研 与 学 习 的 内 容 主 要 为,深 入接触企业技术与管理认为,正确分析和了解企业的人才期望 和需求,以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调整 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找到校企合作的突破点和有利途 径。在结束阶段性的入企实践后,教师应将自身所得学习成果 和实践经验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以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提供 更大帮助。 (五)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成立 专业的指导委员实施指导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英包含行 业精英、行业专家,使其为院校提供技术、实践指导,帮助明确 和改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并为院校提供利 于学习实践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此外,专业委员会应陶青 企业专家与院校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研讨,邀请企业人才做演讲 和培训,使其为院校教师提供实用性、针对性强的企业咨询,以 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办学水平的 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和领导应当对后勤部门的管理 工作提高重视。本文简略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困 境和阻碍,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希望对高校后勤 管理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林虹霞,李逸楠.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与突破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 [2]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 2012(04). [3]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2(02). [4]杨怀娄,俞 卫 华.论 高 校 后 勤 管 理 中 的 学 生 互 动 参 与 [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4). [5]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重 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作者 简 介:赵 宇 (1981),男,黑 龙 江 哈 尔 滨 人,硕 士,助 理 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
科技风 2020年 4月
理论研究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1211
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伍俊晖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
摘 要:产教融合模式下,院校与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还必须要发 挥教师在校企产教融合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应重视院校师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使其更适应于产教融合模 式需求,更有有利于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
一、产教融合与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是指院校根据专业目标和需求将教学活动与产 业发展相结合,协同合作、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形成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实现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的功能 目标,同时促进 产 业 转 型 发 展。产 教 融 合 模 式 下,教 师 将 理 论 基础知识与实践生产活动相结合、将教学活动与生产技术相结 合,不断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还能有效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院校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人 才队伍。 当前,大多高 职 院 校 在 任 教 师 都 是 高 校 毕 业 生 及 退 休 教 师,另有一部分是企业中转型而来的“前辈”“经验者”,这些教 师有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经验,但是却相对缺乏生产、 经营管理经验,对于专业所涉及的实际操作、技能应用不熟悉、 不了,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实践引导;有些教师由丰富的工 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专业知识学习欠缺、理论知识 体系不系统、不全面,专业知识教学不擅长、不情深,难以满足 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问题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 且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要求院校必须要认识到教师队伍建 设的重要性,必须要科学构建和完善校企产教实习基地,以为 院校教师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目前,高 职院校普遍采取的产教融合方式是短期企业锻炼与培训,其为 教师能力和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些机会。教师应积极投入企业 实践,利用产教融合契机不断发展积累经验,提升实际操作能 力,了解和把控行业动态,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使经验成果惠 及广大学子。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分析 (一)加强政策落实,提高教师对产教融合的正确认识 新时代,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是社会发展、产业转型、院 校教学改革所期望的,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理念与工作都是当前 乃至未来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都是院校和教师必须 要为之努力和 付 出 的。但 是,实 际 情 况 上,我 们 不 难 发 现 部 分 院校、教师乃至 企 业 都 对 产 教 融 合 存 在 错 误、片 面 的 认 识。 部 分院校管理者出于院校发展稳定、人力资源与资金资源投入有 限的考虑,并不愿意完全落实和努力实现产教融合校企的深入 合作,此外,受到传统思维、传统教办学理念影响,部分院校管 理者认为产教融合中教师培养成果难以惠及院校自身,而可能 会流入企业行业,或流向其他院校,因此也不会加大资金、人力 投入去努力培养教师人才队伍,使院校产教融合工作无法有效 展开,以产教融合为重点的相关教育教学改革也无法彻底、广 泛推行,无法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功能和作用,教师也无法从中
243理论研究科技风 Nhomakorabea020年 4月
(六)加强企业文化灌输与培养 企业文化体现 企 业 价 值 观,体 现 企 业 的 经 营 发 展 理 念,是 企业的内核精神,是员工活动的目标、价值标准语行为规范,是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教师应通过深入企业实践, 了解企业人才期望与需求,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与院校 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异,正确认知院校人才与企业、社会需求之 间的联系。院校与 企 业 合 作,双 方 沟 通 并 指 定 专 门 技 术、管 理 人才进入院校担当客座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使教师及时掌握、 了解企业实际、行业动态,正确认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 观,对企业文化形成有效认识,从事实现院校对企业文化的了 解,基于此转变和完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实现院校教育、学生 发展、企业用人的三方目标的有效实现。 (七)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深入开发教材及教学资源库 在产教融合背 景 下,院 校 可 利 用 网 络 开 展 教 学。 例 如,教 师可以通过微课、信息化课程开展教学,院校应当进一步提高 院校网络教学能力,完善网络课程体系,为教师教学提供广阔 的途径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进一 步培养而锻炼,以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网络课 程建设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与主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课堂,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紧抓线上、线下两个课堂,提升教师教学 能力和水平。此外,教师应当利用产教融合模式搭建的合作平 台,加强与企业沟通与合作,深入企业采集真实教学案例,设计 开发更具实用性、实践性的符合行业实际、专业需求、行业规范 的专业教学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视阈下,院校与企业是教学活动的主 体,是人才培养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双方互利共赢,为人才培养 而深入合作,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推 进。而教师是 院 校 教 学、人 才 培 养 活 动 的 具 体 执 行 人 和 贯 彻 着,在院校教育中同样具有重大作用,即便是在的产教融合深 入发展的背景下,也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以产教 融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 教师作用的发挥,重视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以高素质教师队 伍为产教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坤哲.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 伍建设探究[J].科技风,2019(31). [2]洪柳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建设[J].辽 宁 经 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辽 宁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2019(05). [3]林培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9).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湖南 先进装备 制 造 业”“走 出 去”政 产 学 协 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项目编号:18C1339) 作者简介:伍俊晖(1983),男,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湖 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研究方向:区域经 济发展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师教学能力。 三、总结 产教融合模式 下,高 职 院 校 应 当 重 视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工 作,
构建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使其适应于校企合作工作需要, 适应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对此,可以通过构建共培互聘师 资队伍建设机制、实施导师制培养、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 专业学习、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企业文化灌输与培养、加 强网络课程建设等几大途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把握好 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新方向,切实提升教师教 学能力和水平,以为人才培养、企业用人提供强有力支撑。
(上接第 240页)的催化下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管理风气, 还能够带动其他部门的工作激情,潜移默化中对其他师生产生 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够对校园的整体氛围产生正面的作 用,促进高校工作顺利的开展。
3.4控制后勤管理的成本 高校的使命是开展教育工作,因此和营利性事业单位有着 本质的差别。所以,高 校 后 勤 工 作 在 保 障 服 务 的 基 础 上,做 好 资金协调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国家对高校教育的 投资力度也不 断 增 加,后 勤 管 理 中 可 运 营 的 资 金 也 会 大 大 增 加。例如一些设备 器 材 的 更 新 与 添 加,科 研 费 用 开 销,日 常 活 动组织等都需要后勤成本投入。资金的控制以及成本的控制 也是后勤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高校可要求后勤 管理工作者针对后勤的开支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好明细分类, 然后结合高校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对成本进行细化管理,针对 性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实现成本控制与减低,从而提 高后勤管理工作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
得到发展。对此,政 府 和 院 校 必 须 要 明 确 相 关 政 策 支 持,在 评 审政策上要重点体现,让管理者有深刻的认知,同时通过政策 留人、待遇留人,使得教师愿意参与改革,敢于跨出去、又愿意 留下。
(二)构建共培互聘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产教融合院校教学模式下,应当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 优势,构建共培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使院校教师能够 得到立体型、层次化、多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对此,院校与企业 之间应当制定结对培养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师资培训、技 能培训、知识技能比赛及,并开展、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聘请 企业家、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对院校学生的 专业学习进行项目教学与指导,企业对在企顶岗实习、工学交 替的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鼓励青年教师访问、攻读硕博、出国 深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步提升理论与实践知识,打造高 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三)实施导师制培养,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对院校青年教 师 实 施 导 师 制 培 养,即 由 院 校 名 师、企 业 大 师对青年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提供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岗 位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其中,老资历教师传、帮、带,引导和贯 彻实施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技术,鼓励教师出国深造、放学 或入企挂职锻 炼,培 养 和 提 升 岗 位 实 践 和 职 业 素 养。外 次,对 教师进行信息化技能培养,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 能够在日常教 学 中 熟 练 掌 握 和 应 用 现 代 化 技 术,提 升 教 学 质 量,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四)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专业学习 产教融合背景 下,高 职 院 校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必 须 要 对 自 身、 企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明确认知。教师应深入企业展开 调研和学习工作,以搭建产教融合背景下院校与企业、教师与 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对接。对此,院校应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中 展开学习和调研,以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并为教师在 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中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在保障教师在 企业工作与学习的正常开展的基础上,院校还应对教师成果进 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 一般来说,教师 在 企 业 中 的 调 研 与 学 习 的 内 容 主 要 为,深 入接触企业技术与管理认为,正确分析和了解企业的人才期望 和需求,以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调整 和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找到校企合作的突破点和有利途 径。在结束阶段性的入企实践后,教师应将自身所得学习成果 和实践经验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以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提供 更大帮助。 (五)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成立 专业的指导委员实施指导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英包含行 业精英、行业专家,使其为院校提供技术、实践指导,帮助明确 和改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并为院校提供利 于学习实践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此外,专业委员会应陶青 企业专家与院校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研讨,邀请企业人才做演讲 和培训,使其为院校教师提供实用性、针对性强的企业咨询,以 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
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后勤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办学水平的 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和领导应当对后勤部门的管理 工作提高重视。本文简略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困 境和阻碍,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希望对高校后勤 管理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林虹霞,李逸楠.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与突破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 [2]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 2012(04). [3]王永红.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2(02). [4]杨怀娄,俞 卫 华.论 高 校 后 勤 管 理 中 的 学 生 互 动 参 与 [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4). [5]刘晓青.浅谈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J].重 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作者 简 介:赵 宇 (1981),男,黑 龙 江 哈 尔 滨 人,硕 士,助 理 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管理。
科技风 2020年 4月
理论研究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1211
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伍俊晖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
摘 要:产教融合模式下,院校与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还必须要发 挥教师在校企产教融合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应重视院校师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使其更适应于产教融合模 式需求,更有有利于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
一、产教融合与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是指院校根据专业目标和需求将教学活动与产 业发展相结合,协同合作、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形成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实现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的功能 目标,同时促进 产 业 转 型 发 展。产 教 融 合 模 式 下,教 师 将 理 论 基础知识与实践生产活动相结合、将教学活动与生产技术相结 合,不断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还能有效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院校打造高素质的教师人 才队伍。 当前,大多高 职 院 校 在 任 教 师 都 是 高 校 毕 业 生 及 退 休 教 师,另有一部分是企业中转型而来的“前辈”“经验者”,这些教 师有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经验,但是却相对缺乏生产、 经营管理经验,对于专业所涉及的实际操作、技能应用不熟悉、 不了,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实践引导;有些教师由丰富的工 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专业知识学习欠缺、理论知识 体系不系统、不全面,专业知识教学不擅长、不情深,难以满足 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问题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 且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要求院校必须要认识到教师队伍建 设的重要性,必须要科学构建和完善校企产教实习基地,以为 院校教师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目前,高 职院校普遍采取的产教融合方式是短期企业锻炼与培训,其为 教师能力和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些机会。教师应积极投入企业 实践,利用产教融合契机不断发展积累经验,提升实际操作能 力,了解和把控行业动态,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使经验成果惠 及广大学子。 二、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分析 (一)加强政策落实,提高教师对产教融合的正确认识 新时代,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是社会发展、产业转型、院 校教学改革所期望的,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理念与工作都是当前 乃至未来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都是院校和教师必须 要为之努力和 付 出 的。但 是,实 际 情 况 上,我 们 不 难 发 现 部 分 院校、教师乃至 企 业 都 对 产 教 融 合 存 在 错 误、片 面 的 认 识。 部 分院校管理者出于院校发展稳定、人力资源与资金资源投入有 限的考虑,并不愿意完全落实和努力实现产教融合校企的深入 合作,此外,受到传统思维、传统教办学理念影响,部分院校管 理者认为产教融合中教师培养成果难以惠及院校自身,而可能 会流入企业行业,或流向其他院校,因此也不会加大资金、人力 投入去努力培养教师人才队伍,使院校产教融合工作无法有效 展开,以产教融合为重点的相关教育教学改革也无法彻底、广 泛推行,无法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功能和作用,教师也无法从中
243理论研究科技风 Nhomakorabea020年 4月
(六)加强企业文化灌输与培养 企业文化体现 企 业 价 值 观,体 现 企 业 的 经 营 发 展 理 念,是 企业的内核精神,是员工活动的目标、价值标准语行为规范,是 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教师应通过深入企业实践, 了解企业人才期望与需求,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与院校 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异,正确认知院校人才与企业、社会需求之 间的联系。院校与 企 业 合 作,双 方 沟 通 并 指 定 专 门 技 术、管 理 人才进入院校担当客座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使教师及时掌握、 了解企业实际、行业动态,正确认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 观,对企业文化形成有效认识,从事实现院校对企业文化的了 解,基于此转变和完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实现院校教育、学生 发展、企业用人的三方目标的有效实现。 (七)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深入开发教材及教学资源库 在产教融合背 景 下,院 校 可 利 用 网 络 开 展 教 学。 例 如,教 师可以通过微课、信息化课程开展教学,院校应当进一步提高 院校网络教学能力,完善网络课程体系,为教师教学提供广阔 的途径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进一 步培养而锻炼,以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网络课 程建设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与主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课堂,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紧抓线上、线下两个课堂,提升教师教学 能力和水平。此外,教师应当利用产教融合模式搭建的合作平 台,加强与企业沟通与合作,深入企业采集真实教学案例,设计 开发更具实用性、实践性的符合行业实际、专业需求、行业规范 的专业教学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