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六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水源防护林带 ②水土保持林带 ③防风固沙林带
④薪炭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第 4 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
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主要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第 5 题,薪炭 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森林。答案:4.C 5.D
生物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 防 措施 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治 工程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 措 措施 修梯田、淤地坝等 施 农牧业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
措施 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 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 用情况。读表回答 1~3 题。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
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
识,完成 4~5 题。
4.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
林是防治________的最佳措施
()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在维持和改善土地生态性状的 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不 断 恢复更新 ,土地得到 合理利用 。 2.植树造林 (1)重要意义: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 土地荒漠化 的 最佳措施。
(2)防护带类型与意义:
用材林 经济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特种用途林
甲 32 718 68 226 347 829 4 236
754
乙 9 506 17 023 83 286 346 130
丙 10 460 9 292 32 379 3 463
119
丁 8 192 2 606 31 822 3 860
69
1.上表各防护林体系的不同林地利用类型中,比重最大的是
[拓展提升] 加大开发耕地力度并非单指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 包括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措施。 若是不顾当地的生态环境要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不仅 不能提高土地生产力,反而会引起土地退化,降低土地的 生产能力。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来实 现,而不能依靠开垦新的宜农地来实现。生态条件恶化的 地区还要做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沼泽,做到开发 耕地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莆田市于 2016 年《莆田市鼓励农民自发开展土地整理暂行 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土地整理后,要确保实施区域内耕地面积 有所增加,耕地质量有所提高,进一步完善农田设施、田块平整、 道路通达,满足农产品运输或农业机械耕作及灌溉的要求,美化 生态环境。 思考探究:莆田市进行土地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材问题提示]
P38~39 活动提示 1.略。 2.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讲,“宜耕土地”就是将土地开 垦为耕地后而不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的土地。若是开垦成为 耕地,导致该地生态恶化了,就不能称为“宜耕土地”有的 土地很肥沃,如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只要排干沼泽水就可成 为肥沃的良田,但是排干沼泽后会导致该地生态严重恶化, 因此,有足够肥力的土地不一定就可以开垦为耕地。要看开 垦耕地是否与当地的生态相协调。
提示:增加农用土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科学开发土地的原则 (1)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 生态环境 相协调。 (2)严格 保护耕地 ,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防止盲目 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2.土地整理
目的
背景 整理效果 方式方法
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_耕__地__面__积__,提 高农用地质量
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土地 和废弃地多;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 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
恢复土地生产功能,或作为_备__用__耕__地__ 旧村归并,退宅还耕;塌陷区的土地复垦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土地的开发整理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水土保持,有 利于集约用地,有利于增量提质,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
A.用材林
B.经济林
()
C.防护林
D.薪炭林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提供能源
B.提供木材
C.水土保持
D.发展经济
3.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华北地区的
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
A.防风固沙
B.水土保持
C.庇护农田
D.涵养水源
解析:第 1 题,由表中信息可得出答案。第 2 题,长江中上 游地区的森林主要的功能是水土保持。第 3 题,华北地区的 防护林的功能主要是防风固沙。 答案:1.C 2.C 3.A
2.(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 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 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 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 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 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 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 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 坊);切沟填埋。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 地资源为例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情景导入先思考 自 2011 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以来,盐池县截至 2015 年底,三北五期共投入资金 3 638 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折资 1 023.5 万元,共完成人工造林 12 万亩,封山育林 8.8 万亩。 思考探究:我国为什么重视三北防护林建设? 提示:三北防护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减 轻旱灾的作用。
3.我国的耕地资源虽然十分短缺,但农业用地中还要有 足够的林地和草地,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若是盲 目地毁林、毁草开荒,耕地虽然暂是扩大了,但耕地质量会 迅速下降,土地退化加剧,甚至出现荒漠化,危害原有的耕 地,出现流沙埋地、洪水冲地现象。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分 析,林地、草地和耕地作用是相同的,只是产出的产品不同 而已,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寻求三者之 间的协调平衡,否则,生态环境将会趋向恶化。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1.(福建高考)下表是我国某区域 2008~2010 年占用、增补耕
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耕地类型 占用耕地 增补耕地
平均海拔/m 674.46 1 830.19
平均坡度/° 0.94 8.40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
重点难点掌握好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森林的作用
2.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土壤侵蚀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 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 防治的原则 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
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课时达标验收”见“课时跟踪检测(六)”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教材问题提示]P35 活动提示 美国“罗斯福工程”对我国防治水土流失 和土地荒漠化的借鉴意义是:无论多么恶化的生态,只要人类 有意识地努力去防治,是可以治理好的。
我国在治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方面还需要做好以下工 作:加强环境意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因地制宜,实施防 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数量;做到防重于治;防治水土流失和 土地荒漠化要从基层开始;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差异主要体现在坡度和海 拔两方面;增补耕地坡度大、海拔高,会引发水土流失,造成 土壤肥力下降。第(2)题,可从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加强 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考虑。 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 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 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