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姓名班级学号得分(新人教版7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在隔热的O℃房间内,有一盆O℃的水,过了一段时间( )A. 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B. 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 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D. 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 无锡市冬季最低气温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3.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际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4.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熔化完时,冰和水的温度( )A. 水的温度上升B. 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 冰的温度上升D. 冰和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等于0℃5.某同学在实验室通过对物体均匀的加热方式研究物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 B.C. D.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江河的冰雪“消融”B. 蒸包子的笼屉周围冒出“白气”C.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D. 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7.下列物体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白气”B.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C.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霜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8.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固态氢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熔点/℃−39106410831300−259A. 在−265℃时,氢是液态B.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 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D. 钢要比铜先熔化9.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A. 萘、冰、石英B. 冰、石英、玻璃C. 铁、食盐、松香D. 金、海波、石蜡10.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准确的是()A. 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B. 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C.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D. 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练习题第三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
1.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升高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便液化成为小水滴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中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液化成微小的冰晶,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飘落大地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必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关于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相同B.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完全相同C.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都不同D.玻璃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不同5.关于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久的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时只有液化现象C.蒸发和沸腾是液化的两种方式D.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凝华现象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湿衣服变干C.树上结霜D.冰雪消融7.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18℃B.20℃C.22℃D.26℃8.两盆水里都装有冰块,甲盆里冰块比乙盆里冰块少,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两盆水中的冰都没有熔化完以前,则()A.两盆水的温度相同B.乙盆中的水温度高C.甲盆中的水温度高D.无法确定9.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那么在0℃时,水的状态是()A.固态B.液态C.气态D.都有可能10.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在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高原地区,手抓羊腿是当地的一道名吃,羊腿是采用烧烤的方法制作的。
当地很少采用水煮食物,这主要是因为()A.高原地区气压高,稍微烤一下食物就能熟了B.高原地区气压高,水的沸点低,一般用水煮不熟食物C.高原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一般用水煮不熟食物D.高原地区气压低,稍微烤一下食物就能熟了3.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 ℃、-30 ℃、-38.8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 ℃。
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4.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升华、液化5.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7.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8.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C.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9.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中,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D.防止水蒸气液化11.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A.液化放热B.蒸发吸热C.凝固放热D.升华吸热12.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装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小,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10=40分)1. 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等量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将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
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果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确定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5.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酒精的沸点为78℃,酒精灯外焰温度可达到800℃,试管A内装酒精,烧杯B内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试管A内的酒精会沸腾B.试管A内的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A内的酒精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D.试管A内的酒精可达100℃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汤将()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7.人们常利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消除雾霾。
在水蒸气含量很高的高空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吸热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回顾一、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非晶体定义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例子海波、冰、水晶、石英、食盐、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沥青等熔点有熔点没有熔点熔化图像性质(1)OA 之间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是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AB 之间为熔化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熔点(如图中T 1);(3)BC 之间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无确定熔点。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组物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沥青、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
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3.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064 1083 1515 -259A.在-265℃时,氢是液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钢可以用铜锅来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4.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没有全部被熔化以前()A.冰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D.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5.如图是“探究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烛蜡应碾碎之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的温度不超过熔点D.烛蜡熔化过程中升温变缓说明烛蜡是非晶体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是晶体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 石蜡是非晶体D.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持续升高7.如图甲所示,是小坤“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物质受热更快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C.图丙中物质在AB段处于固态,该物质是晶体D.图丙中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8.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B.乙有熔点C.甲的熔点是48℃D.乙是石蜡二、填空题9.民间数九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说的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湖面河水结冰,水结为冰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测试卷三套及答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卷0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物理课上,XXX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XXX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答案:A。
XXX倒入另一烧杯中不会影响温度的测量,但是这个过程会使得热量流失,导致温度降低,这是需要注意的。
2.如图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答案:D。
暖湿气体遇冷后会发生升华,形成云朵或“飞机拉烟”的现象。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XXX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如图所示,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凝固答案:B。
太阳能净水器通过加热污水使其汽化,然后再冷凝成液态水,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冬天池塘覆上薄冰——凝固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凝固答案:B。
冬天池塘覆上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
5.XXX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XXX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共10小题)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4.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衣服展开比折叠在一起时干的快,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后,提出了下面四个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什么?B.液体蒸发快慢跟空气接触面积和温度有什么关系?C.液体蒸发的速度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D.液体蒸发的时间跟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什么关系?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雪、冰晶、霜、雨等,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液化(或没有液化过程)的是()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露的形成D.雨的形成6.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B.C.D.7.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其原因是()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8.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凝华的是( )A.杯子里的开水冒“白气”B.泼水成冰凌C.冬天的早晨树枝上出现雾凇D.利用干冰生成烟雾9.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乙A.当水沸腾时,烧杯内的气泡上升过程中变小B.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C.水的沸点为98 ℃,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6 分)1.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A.0 ℃B.10 ℃C.40 ℃D.100 ℃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
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3.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A. 水发生汽化C.水发生凝固B. 水蒸气发生液化D.水蒸气发生凝华4.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5.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飞机在蔚蓝的天空飞过,留下长长的“尾巴”C.樟脑丸越放越小D.冰箱冷藏室的内壁结出“白霜”7. 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 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
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
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9. 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加热时间/min石蜡的温 度/℃ 海波的温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度/℃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A. 先液化后汽化C .先汽化后凝固B. 先汽化后液化D .先升华后熔化10.2016 年 4 月份,郴州市各地陆续下起了冰雹,范围广,颗粒大,在近几十年来十分罕见,冰雹落到地上,不久就“不见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雪B.露C.霜D.冰2.秋日早晨美丽的黄河口岸,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下列物态变化中与云雾的形成,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湿衣服晾干C.秋天,草粘晨露D.冬天,霜打枝头3.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4.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5.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些,这是因为()A.肉中的水会结冰B.库中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C.肉中的冰会熔化D.肉中的水会蒸发6.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白色的霜C.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D.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7.下列古诗句所描写的现象中,需要水吸收热量才会发生的是()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8.下列相关“热现象”,对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固产生的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这是升华现象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水汽化吸热D.冰箱中取出一瓶冰红茶,过一会儿,瓶的外表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9.如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二、多选题10.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如图所示,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可能处于固态B.可能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升华吸热D.电风扇可以降低室温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把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会看到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D.由于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13.以下关于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固态水银的熔点为一,水银的沸点为;固态酒精的熔点为一,液体酒精的沸点为)()A.普通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南极洲最低温度为,可在该地使用水银温度计C.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D.要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水银和酒精温度计均可使用14.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甩体温计是利用惯性使水银回到液泡B.针筒能抽取到药液,是因为药液受到针筒里活塞的吸引力C.医生用听诊器接听患者心跳和呼吸声音,能升高音调D.牙医借助平面镜成像原理看清牙齿的背面15.如图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时,锡并没有吸收热量B.BC段时,锡处于固液共存态C.EF段时,锡正处于熔化阶段D.第13分钟时,锡是固态三、填空题16.如图是医学上用来测量体温的仪器,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当前示数是________,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17.如图甲所示,是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刻度尺的一部分,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1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 B.10 ℃ C.40 ℃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A.冰的熔化B.水的凝固C.冰的升华D.水的汽化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
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8.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
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10.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11.被太阳晒热的自行车座垫,用湿抹布擦一下就很快凉了下来,主要原因是() A.水凝固放热B.水液化放热C.水蒸发吸热D.水液化吸热12.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2.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A.冰雪消融B.霜满枝头C.滴水成冰D.樟脑片变小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 )A.湖水结冰B.雾气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雪消融4.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C)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 minC.海波的熔点是50 ℃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的对应物态变化是( D)A.汽化B.升华C.凝华D.液化6.在下列现象中,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吻合的是( C)A.冬天,室外盆中的水结冰——凝华B.清晨梵净山的雾——汽化C.篮球场上的积水被晒干——蒸发D.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固7.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这两个判断( B)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都正确D.都错误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C)A.5 ℃读作“5度”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图中乙(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
10.质量相同的0 ℃冰比0 ℃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保持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固态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我国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50℃,要测北方的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都可以2.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3.下列关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测质量时,要将游码拨到标尺的最右端B.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底部相平C.使用液体温度计时,应将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必须竖直使用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若一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22℃,则用这支温度计测得该烧杯中水的温度是()A.18℃B.20℃C.22℃D.23.8℃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是( )A.B.C.D.6.下列关于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根据液体汽化时,现象和温度的不同,把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是比较法B.由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减慢蒸发的方法,用了逆向思考法C.通过实验和分析,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点是分类法D.研究液体沸腾时,用加热时间来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换元法7.下列四幅图中,哪一个是松香的熔化图象()A.B.C.D.8.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化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下表数据判断,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来制取的合金是()A.铜铁合金B.镁铁合金C.铝钠合金D.铜铝合金9.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经足够长时间,达到设定的最低温度,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A. B.C.D.10.图中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中(试管未碰底),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试管乙内的液体最终也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有关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可判断试管乙中的液体一定是()A.酒精B.甘油C.煤油D.不好判断11.如图所示是某地l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5℃读作“5 度”B.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1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冰雪消融B.壶口“冒白气”C.深秋霜降D.湿手烘干13.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汽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14.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B.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15.很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嵩少犹藏薄雾中,前山迤逦夕阳红”,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6.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17.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B.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C.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有冰花D.夏天吃冰棒时,打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二、多选题:18.根据下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接近-50°C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B.能够装下1kg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水银C.右图图象中表示水银和铅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其中A表示水银D.体积之比为3:2的水和酒精,质量之比为5:319.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时做如下实验: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有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支温度计甲和乙,用电风扇吹整个装置的液面,在此过程中,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温度计示数相等B.甲温度计示数没变C.内盆中,冰占有的比例增加D.内盆中,冰与水的比例不变20.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正确的是()A.把冷的玻璃片放在沸水的上方,发现玻璃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用笔尖顶在质地均匀的方形薄板两条对角线交点处,发现薄板水平平衡,说明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把两块表面削平磨光滑的铅块挤压后会贴合在一起,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D.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吸引的大头针数量增多,说明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三、填空题:2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所示,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完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训练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 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 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5、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6、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 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9、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 10℃~ 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13、如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在此过程中,非晶体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1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_________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15、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热,但温度_____ ________.16、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高.17、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_____ ________.18、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19、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A.石蜡B.固态酒精C.玻璃D.松香20、海波的熔点是 48℃,那么 48℃的海波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21、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质量增多B.冰质量增多C.水和冰质量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2、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持续上升B.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先下降后上升2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A.没有吸收热量B.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D.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汽化2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盆中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27、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物态变化单元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1.XXX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图1的几幅图中,哪个图可以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曲线?()2.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3.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C.白霜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遇冷凝固而成的小冰晶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XXX而成的小冰晶4.我国事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清水器,该清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当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A.先融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5.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熔化B.液化C.汽化D.XXX6.在如图所示得物理征象中,属于液化征象的是()A.在严寒的冬天一向冰冻的衣服也可晾干B.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也小,最后“消失”了C.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有窗花D.夏天吃冰棒时,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7.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2A.冰雪消融B.清晨的露珠C.寒冬冰雕变小D.树枝上的雾凇8.有一天,雾、露、霜、XXX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有关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气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XXX说:我是水升华而来9.下列征象发生的过程当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11.《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如果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通报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划定规矩运动1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32、多项挑选题(此题包括3小题,每题3分,共9分.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13.某种物质融化过程当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可知,该物质()A.是晶体,熔点是℃B.熔化时,固、液之间不发生热传递C.融化前后比热容变化D.t =2min至t =6min过程中内能不变14.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融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15.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明白了很多精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16.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温泉水先后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17.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热.18.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吸热造成的.19.XXX从冰箱内拿出一杯克己的冰淇淋,过了一会儿,杯的外壁呈现了一层水珠,这是发生了征象,这一征象的发生需求热量.20.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吃坂时发现,多油的场不易冷却,主要足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_______,这种物态变化会_______热.2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22.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状态,物质由甲图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填物态变化称号).22题图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融化实验图像,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23题图524.如图是某物质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的熔点是___℃,融化过程延续的时间是____XXX.24题图四、分析简答题( 25题4分、26题6分,共10分)25.炎热的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放置一会儿后,发现瓶外壁“冒汗”.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6.“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100℃,远比皮肤的温度高.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在海拔3km的高原,水的沸点为91℃;在海拔6km的山上,水的沸点为80℃;而在海拔8848m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2℃.在几万米的高空,水的沸点居然会低到11~18℃,那里“开水”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因此,在高山会出现许多怪现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请回答:(1)水的沸点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请你针对这一变化情况,提出一种猜想.(2)按你的猜想推理,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水的沸点将会怎样变化?(3)想一想,生活中什么餐具利用了这一道理.五、探究与实验题(27题5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3分,共20分)27.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部分.(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6时间/min温度/℃901294396498598698798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截止沸腾,原因是.28.XXX是XXX、XXX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同时将水加热16min.甲乙丙(1)甲图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3)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的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一标准大气压.②请根据图像分析,XXX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29.小杨同砚在探究“冰融化时温度的变化纪律”时,画出了冰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图甲图乙(1)由图甲可知,冰的熔点为℃;(2)如果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读数为℃;(3)相同时间吸热相同,从图甲中可以判断冰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730.XXX暑假去旅游,曾到海边看到人们用“海水晒盐”,即选取大片的海滩,构建盐田,一段时间后,盐田中的水逐渐变少,粗盐也就出来了.XXX想,水如果能快点变少,粗盐也就能出得更快.可是水变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XXX进行了如下探究,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如图A、B、C、D所示,并测出它们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1)“水变少”的过程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分析A、B实验,能得出结论.(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及数据,猜想一下,海边盐田应尽可能建在的条件下.六、阅读与理解题(31题8分、32题9分,共17分)31.氮气泄露夏现冬景本报讯:昨晚,南京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冷气”逼人,车箱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昨晚1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XXX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XXX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浏览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上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如何会呈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举行液化有何优点?(2)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什么会冒出“白烟”?(3)按照所学的物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你能指出来并加以矫正吗?(4)发生此事时,如果你正好在现场,你打算如何做?832.为了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中分离出水和酒精.XXX依据以学过的物理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离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酒精水酒精/混合液观察现象(ml)(ml)(V/V)12. 512. 512. 55012. 57512. 537012. 5750-8℃未发现凝固-8℃未发现凝固-8℃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平星散-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平星散出来-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说明:所用的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1)请你仔细看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XXX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2)在水中增长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挑选题(此题包括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1-5.B B D C B 6-10.D C B D D 11-12. C B2、多项挑选题(此题包括3小题,每题3分,共9分.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入题后的括号内,都选对给分)13.AC 14.ABD 15.B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6.汽化液化融化17.XXX吸热18.小蒸发19.液化放出20.液化蒸发吸21.A80 22.固体凝华23.固液共存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24.80四、分析简答题( 25题4分、26题6分,共10分)15925.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温度低于气温,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外壁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啤酒瓶外壁上呈现“冒汗”征象.26.(1)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高山上,气压比较低,低于尺度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低于100℃.猜想: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增长而减小.(2)在比地面低很多的矿井底部,大气压比地面上的大,水的沸点降低.(3)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五、探究与实验题(27题5分、28题6分、29题6分、30题3分,共20分)27.(1)B(2)92 98(3)如图.(4)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28.(1)能够削减热量的丧失,缩短加热时间,还能够牢固温度计(2)94(3)①99低于②水的初温较低29.(1)(2)-6(3)小于30.(1)汽化(2)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汽化(蒸发)越快(3)宽阔、向阳、有风六、阅读与理解题(31题8分、32题9分,共17分)。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经典习题
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B解析:B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水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A项不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放热,选项B符合题意;C.河里的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C项不合题意;D.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丸由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D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解析:DA.雪是高空中气态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D.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 B解析:B测量温度时温度计液泡应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液泡不能触碰容器壁或容器底;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液面相平,除过体温计,温度计读数时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且手不能触碰液泡,故B正确。
故选B。
4.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叶片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D解析:D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棒冰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荷花叶片上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故D正确;故选D。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测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炎热的夏天,飞机在空中播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在空气中变成二氧化碳,这一物态变化叫_________,周围的水蒸气则______热量变成小冰晶,后又经_________变成小水珠。
2.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 性质制成的.3.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内的。
4.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它很快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银白色的液体,因为其熔点较低为29.78 ℃,金属镓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填写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炒菜时、碘盐不宜与菜一起同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________变成碘蒸气“饱掉”;(2)冬天水________成冰时.由于体积增大会使水管涨破;(3)寒冬从室外走进室内时.眼镜的镜片容易变得模糊.这是由于室内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________成小水珠了.6.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气体“飞”到空气中,这就是________。
7.体温计的测量范围_____。
根据如表的数据,可知,酒精和水银来比较,制作可测水的沸点的实验室温度计用_____更适合,制作可测量低温的寒暑表,用_____更适合。
熔点沸点酒精﹣107℃78℃水银﹣39℃357℃8.下图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________;________(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沸点是________二、单选题9.以下是生活中常见一些物理量的估计,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nmB.PM2.5的单位是微米C.洗澡时最适宜的沐浴水温约为60℃D.运动会百米赛跑时小明的速度是12m/s10.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11.下列温度最接近22℃的是()A.健康的成年人体温B.江阴市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12.监测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直接去测量另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B.37.5℃C.38.3℃D.39.5℃1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雾的形成B.河道结冰C.冰冻衣服晾干D.露珠的形成三、多选题14.在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煮鸡蛋时,水沸腾后,用小火和大火效果一样B.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C.温度计只能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D.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15.根据下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进铜水中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也可以使用D.在-256℃时氢气是固态四、简答题五、计算题18.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