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女英雄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儿女英雄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儿女英雄传》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
文康(燕北闲人)著。
此书现存最早版本是光绪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活字本。
题燕北闲人著。
首有雍正阏逢摄提格(即甲寅) 观鉴我斋甫的序和乾隆甲寅东《儿女英雄传》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
文康(燕北闲人)著。
此书现存最早版本是光绪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活字本。
题燕北闲人著。
首有雍正阏逢摄提格(即甲寅) “观鉴我斋甫”的序和乾隆甲寅“东海吾了翁”的弁言,因书中已经提到《红楼梦》和道光二十九年才刊行的《品花宝鉴》,故所署年代显然是伪托。
柳存仁认为年月虽伪,其文则为作者本人所作,并推测两个“甲寅”是暗示书成于咸丰甲寅即1854年。
(《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另有光绪四年马从善序,谓书系文康所作,原书53回,因后13回已残缺,并疑为他人所续,故删去。
此后印本甚多,有光绪六年北京聚珍堂“还读我书室主人”(董恂)的评点本、亚东图书馆排印本等。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新印本。
文康,字铁仙,一字悔庵,姓费莫,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保次孙。
生卒年不详。
马从善序说他“以资为理藩院郎中,出为郡守,洊擢观察,丁忧旋里,特起为驻藏大臣,以疾不果行,遂卒于家”。
他1842年曾任天津道,在任两年; 后来似乎因故降职,1851年到安徽做了3年凤阳府通判。
(据英文本《清代名人传略》)《八旗文经》说他做过徽州府知府。
马序说文康“门第之盛,无有伦比”,但晚年诸子不肖,
家道中落,故著此书以自遣。
《儿女英雄传》40回,前有“缘起首回”1回,共41回。
据“缘起首回”中说: 这部评话初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又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参》,“后经东海吾了翁重订,题曰《儿女英雄传评话》,相传是太平盛世一个燕北闲人所作。
”这种多立异名、闪烁其辞的手法,显然是模仿《红楼梦》的。
但作者的创作思想则与曹雪芹正相反对,他不满意《红楼梦》描写封建大家族的腐朽和衰败,有意在《儿女英雄传》中竭力描写一个理想的圆满的封建家庭。
小说叙主人公安骥的父亲安学海在知县任上遭上司陷害,安骥持银往救,途中在悦来店遇侠女十三妹。
后在能仁寺险被强人所害,幸为十三妹所救,同时得救者有村女张金凤,由十三妹作媒,张金风许配安骥。
十三妹原名何玉凤,其父为大将军纪献唐所害,立志报仇。
安父得救后,在江湖豪侠邓九公庄上探得十三妹踪迹,告诉她纪献唐已为朝廷所诛。
十三妹决意出家,但在众人劝说下,也嫁给了安骥。
张、何二人事亲甚孝,并激励丈夫“奋志成名”。
最后安骥科场连捷,探花及第,官至学政,位极人臣;“金、玉姊妹各生一子,安老夫妻寿登期颐,子贵孙荣,至今书香不断”。
文康心目中的“儿女英雄”就是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他说:“譬如世上的人,立志要作个忠臣,这就是英雄心;忠臣断无不爱君的,爱君这便是个儿女心。
立志要作个孝子,这就是个英雄心;孝子断无不爱亲的,爱亲这便是个儿女心。
”(“缘起”)因此,他笔下的理想人物其实只是封建道德的化身,即使写得较有特色的十三妹,也由于作者“欲
使英雄儿女之概,备于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动绝异,矫揉之态,触目皆是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书中还有大量的封建说教和因果迷信的描写。
《儿女英雄传》在艺术描写方面有一定的成就。
作者采用评话体,形式比较活泼,故事性强。
特别受人称道的是全书叙事对话,均用地道流利的北京口语,生动漂亮,俏皮诙谐,胡适甚至说它“生动的语言与诙谐的风趣居然能使一般的读者感觉愉快,忘了那浅薄的内容与迂腐的思想”(《〈儿女英雄传〉序》)前半部写得比较精彩,十三妹仗义救人的故事情节和豪侠举止,很能吸引读者。
十三妹的故事早已改编成戏曲作品,如京剧有全本《十三妹》,其中《红柳村》、《能仁寺》(或名《悦来店》)、《弓砚缘》等常单独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