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机械的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距离与制动踏板力以及路面附着条件有关,测试制动距 离时应对踏板力或制动系压力以及路面附着系数作出一定规定。 制动距离与制动器的状况也有密切的关系,若无特殊说明,一 般制动距离是在冷试验条件下测得的,开始制动时制动器的温 度在100度以下。
由于各种机械的动力性不同,对制动效能的要求也不同:一 般轻型运输车行驶车速高,要求制动效能也高;重型运输车行 驶车速低,对制动效能的要求就低一点。如我国交通管理部门 规定:车速在30km/h时,轻型货车的制动距离为7m以下,中型 货车不大于8m,重型货车不大于12m,而轿车应在6m以下。
F
M r
N
式中: M —制动器的制动力N矩m, ;
r —车轮半径。
制动器的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的型式、结构尺寸、制动器 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车轮半径以及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当结 构参数一定时,它一般与制动踏板力、制动系的液压或气压成 正比。
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在制动时,车轮的运动有滚动与抱死拖滑两种情况,当制动 踏板力较小时,制动器摩擦力矩不大,地面与轮胎间的摩擦力即 地面制动力,足以克服制动器摩擦力。此时地面的制动力等于制 动器制动力,是随踏板力的增长成正比地增长(见下图)。
但地面制动力是滑动摩擦的约束反力,其数值 不能超过附着力。即:
Fxb W 或:FxbmaxW
当制动器踏板力或制动系压力上升到某一值(上图中为制 动系液压力Pa)、地面制动力Fxb达到附着力时,车轮抱死不 转而出现拖滑现象。制动系液压力大于Pa时,制动器制动 力Fμ由于制动器摩擦力矩的增长而仍按直线关系继续上升。 但作用在车轮上的法向载荷为常数,地面制动力Fxb达到附 着力的值后就不再增加。
从以上分析可知,制动过程分为(1)驾驶员见到信号后做出 的行动反应;(2)制动器起作用时间;(3)持续制动时间; (4)制动解除时间。
一般制动距离是指开始踩着踏板到完全停车的距离,它包括制 动器起作用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两个阶段。
2、公式推导
(1)在 2时间内, S V0 2, V0为起始制动车速;
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值附着系数φp。φp一般出现在S =15%~20%。滑动率S=100%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 数φs。在干燥路面上φs与φp的差别较小,而在湿路面上差别较 大。
上图是在轮胎没有受到侧向力条件下测得的,而下图给 出了有侧向力作用而发生侧偏时的制动力系数、侧向力系数 与滑动率的关系曲线。侧向力系数为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也称为侧向附着系数。曲线表明,滑动率愈低,同一侧偏角 条件下的侧向力系数愈大,即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的能 力愈大。所以,制动时若能使滑动率保持在较低值,便可获 得较大的制动力系数与较高的侧向力系数,此时的制动性能 最好,侧向稳定性也很好。
仔细观察轮式机械制动过程,发现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痕从车 轮滚动到抱死拖滑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在这个过程 中附着系数有很大变化。观察下图,印痕基本上可分三段:
第一段内,印痕的形状与轮胎胎面花纹基本上一致,车轮 接近于纯滚动:
Vw rr0w
式中:Vw —车轮中心的速度 m/,s; rr0 —车轮的滚动半径 m; ,
第五章 轮式机械的制动性
轮式机械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下 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称为轮式机械的制动性。
轮式机械的制动性是轮式机械的重要性能之一。若机械具有良 好的动力性而缺乏可靠的制动性,则再优良的动力性也不能发 挥,而且制动性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运输生产率,重大行车 事故约40%与制动距离长、制动时侧滑等情况有关,只有在轮 式机械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时,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 车速,充分发挥其动力性,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w —车轮的角速度。
第二段内,轮胎花纹的印痕可以辨别出来,但花纹逐渐模糊, 车轮不是单纯的滚动。胎面与地面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对滑动, 即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此时车轮轮心的速度为:
Vw rr0w
而且随着制动强 加度 ,的 滑增 动成分的 大比 。例越
第三段形成一条粗黑的印痕,车轮被制动器抱住,在路面 上作完全的拖滑。此时ωw=0。
(2)在 2时间内,为变减速直线 运动,
S 2
V0 2
1 6
jmax 22
(3)在 3时间内,为持续制动阶 段,机械以 jmax 作匀减速运动,末速度
S 3
V
2 0
2 jmax
V0 2 2
jmax 22 8
(4)总制动距离为:
S S S 2 S 3
显然,地面制动力Fxb并不仅仅取决于制动力矩,还取决用 于轮胎与地面的附着条件,即:
Fxb W 式中: —车轮与地面间的附数着;系
W —车轮对地面的垂直。载荷
下图表示了在良好路面上轮式机械制动时车轮的受力情况。 Mμ是车轮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N·m);Fxb是地面制动力 (N);W为车轮垂直载荷,Fp是车桥对车轮的推力、Fz为地面 对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它们的单位均为N。
τ2″:制动力由零增加到稳定值,故制动减速度由零增至稳 定值所经历的时间 。
τ2称为制动系协调时间,其大小一方面取决于驾驶员踩踏板 的速度,另一方面受制动器结构形式的影响,τ2约0.2~0.9s。
(3)τ3:以稳定制动减速度制动的时间。
(4)τ4:从开始放松制动踏板的瞬时起,到制动力完全
消除,制动减速度为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完全释放时间, 一般为0.2~1s。
2
2 2
V
0
V
2 0
2 jmax
jmax 22 24
2值很小,可略去
jmax 22 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车速的单位变 24
S
1 3.6
2
2 2
V
0
V
2 0
25.9 jmax
, km
换为 km / h,则有:
为零。
从上式可以看出,决定轮式机械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 制动器起作用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附着力或最大制动器 制动力)、制动的起始车速等。附着力(或制动器制动力)愈 大,起始车速愈低,制动距离则愈短。其中的制动器起作 用时间对制动距离的影响较大,制动器的起作用时间与制 动系的结构型式有密切关系。当驾驶员急速踩下制动踏板 时,液压制动系的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可短到0.1s;真空助 力制动系和气压制动系起作用时间0.3~0.9s。
而需要经过时间τ1′后才意识到应用紧急制动,并移动右脚, 再经过τ1″时间后才至制动踏板,这段时间称为驾驶员反应时 间,其长短约0.6~0.8s,这段时间内车辆以v0的初速度作等速 运动;
(2)τ2:b点后随着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踏板力迅速增
大,到d点达到最大值,τ2又分为两部分:
τ2′:制动系反应时间,用于克服制动系机械传动部分的间隙、 克服制动蹄与制动毂的间隙、克服制动蹄回位弹簧的弹力等, τ2′时间内车辆的减速度为0,仍作等速运动;
第一节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轮式机械的制动性主要由下列三方面来评价:
1、制动效能: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与制动力。 制动效能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机械以一定的初速度制动
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 本的评价指标。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包括抵制制动效能的热衰退性能及水 衰退性能;车辆在高速时或下常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 程度,因为制动过程是将机械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 为热能,而制动器温度升高后,是否能保持冷状态时的制动效 能为其热衰退性能。此外,轮式机械涉水行驶后制动器还存在 水衰退问题。
一般制动系的轮式机械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车轮自动 防抱装置能满足这个要求,它可显著地改善轮式机械的制 动效能与方向稳定性。
第三节 轮式机械的制动效能
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S和制动减 速度。
一、制动距离 1、定义:指轮式机械速度为v0时,从驾驶员
踩着制动踏板开始到轮式机械停住为止所驶 过的距离。
1、制动过程分析:
下面是在附着系数φ值不变的条件下,对制动距离作一粗略 的定量分析,以研究各种因素对制动距离的影响。为了分析 制动距离,需要对制动过程有一全面了解。下图是实际测得 的制动踏板力、制动时间的关系曲线。
实际测得的制动踏板力、制动时间的关系曲线
下图是经过简化后的曲线。
(1)τ1:驾驶员接到紧急停车信号时,并没有立即行动,
二、制动减速度:
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车 轮滚动时)及附着力(车轮抱死拖滑时)有关。一般认为,在 不同路面上制动时制动到车轮抱死状态时具有最大的地面 制动力,因而产生最大的制动减速度,这时车轮在路面上 拖滑,留下黑色的拖印。
在平直路面上,当所有车轮都抱死时,车辆的地面制动力为:
滑动率S的数值说明了车轮运动中滑动成分所占比例,滑 动率越大,滑动成分越多。
制动力系数φb:制动过程中,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即
制动过程中的附着系数。
制动过程中,在不同滑动率时制动力系数φb的数值也不同。 下图给出了试验所得的制动力系数曲线。
OA段近似于直线,φb随S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过A点后φb上 升缓慢,至B点φb达到最大值。此后,滑动率再增加,制动力 系数有所下降,直至滑动率为100%。
3、制动时轮式机械的方向稳定性:制动时机械按照驾驶员 给定的方向行驶的能力,即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 能力的性能。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
轮式机械受到与行驶方向相反的外力时,才能降低 车速或停车,这个外力是由地面和空气提供的,但 由于空气阻力较小,所以实际上外力是由地面提供 的,称之为地面制动力。地面制动力愈大,制动减 速度愈大,制动距离也愈短,所以地面制动力对轮 式机械制动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由力矩平衡得:
Fxb
M r
N
式中:r — 车轮半径。
地面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制动器内制动摩擦片与制动鼓或 制动盘间的摩擦力,以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附着力。
二、制动器制动力
定义: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所需的力称为制动器制
动力,以符号Fμ表示,它相当于把车轮悬空,并踩住制动踏 板时,在轮胎周缘沿切线方向转动车轮所需的力。
一、地面制动力
行驶中制动系对机械施加制动力,使其车速降低,直至停 车,制动系中重要的部分是制动器,绝大多数采用机械摩擦 式,可分为蹄式、盘式和带式三种,轮式机械多采用蹄式制 动器作为行车制动。
制动时踩下踏板1,活塞3在推杆2的作用下使制动总泵4 中产生高压油,经油管5推动分泵6中的两个活塞使制动蹄10 绕支承销12旋转而向外张开,将摩擦片9紧压在制动鼓13上 产生摩擦力矩,其方向与车轮旋转方向相反,试图“抱死” 车轮不让其旋转。由于车轮与地面间有附着作用,车轮对地 面产生一个向前的切向力,同时地面给车轮一个反作用力Fxb, 正是这个力阻止车轮向前运动,称其为地面制动力,地面制 动力Fxb越大则车的减速度也越大。当松开踏板1时,在复位 弹簧的作用下,使两制动蹄回位,摩擦力矩消失,地面制动 力Fxb也消失,制动解除。
由此可见,轮式机械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 动力,同时又受地面附着条件限制。所以只有足够的制动 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大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 的地面制动力。
四、硬质路面上的附着系数:
1、制动过程分析:
上面分析制动力时,曾假设附着系数在制动过程中是常数, 但实际上附着系数与车轮的运动状况即其滑动程度有关。
F xm b axF z G mg
由于制动时空气阻力相对较小,可忽略不计,有牛顿第 二定律得:
Fxb max mj max mg jmax g
上式表明,若制动器制动力足够大,能使所有的车轮都能 抱死,则产生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与附着系数成正比,与车辆 的总质量无关。
从这三段印痕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制动强度的增加, 车轮滚动成分越来越少,而滑动成分越来越多。
一般用滑动率S说明滑动成分的多少:
SVwrr0w10% 0
Vw
( 1)车轮纯滚 Vw动 rr0时 w,: 滑动 S0率 ; (2)车轮纯拖w 滑 0, 时滑 :动 S1率 0%;
( 3)车轮边滚 0边 S1滑 0%。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