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情况与母婴结局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情况与母婴结局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究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情况与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
我院378例初产妇(2018年8月~2018年12月),入院顺序分为自由体位组
(n=189)与常规体位组(n=189)。
常规体位组实施常规体位分娩,自由体位组
实施自由体位分娩。
对比2组产程、母婴结局。
结果自由体位组第1、2、3产
程时间均较常规体位组短(P<0.05);自由体位组会阴侧切及新生儿压迫性青紫
发生率低于常规体位组(P<0.05)。
结论初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可显著缩
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 自由体位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
分娩体位对母婴结局具有直接影响,而仰卧位作为既往常用分娩体位,有助
于降低胎心、胎儿监测及接生难度,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极易削弱骨盆可塑性,加重产妇疼痛,增加产程时间[1]。
有学者指出,转变分娩体位,对缩短产程、改
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2]。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378例初产妇,分析自由体位
分娩对分娩情况与母婴结局的影响。
现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378例初产妇,入院顺序分
为自由体位组(n=189)与常规体位组(n=189)。
其中自由体位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6.72±1.58)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01±0.23)周;
家属文化水平:24例小学及初中,125例高中及大专,40例本科及以上;常规体位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04±1.49)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8.99±0.25)周;家属文化水平:23例小学及初中,127例高中及大专,39例
本科及以上。
2组一般资料(年龄、家属文化水平、孕周)均衡可比(P>0.05)。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头位、足月生产;胎儿发育良好;知情
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头盆不对称或产道狭窄者;存在明显出血
倾向或凝血机制紊乱者;存在胎盘早剥或脐带脱垂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
疾病者。
1.3 方法 2组产前均加强胎儿、胎心等监护。
1.3.1 常规体位组应用常规体位分娩。
除第1产程可选择自由体位待产以外,其
余产程均行半卧位或仰卧位,胎头娩出后,鼓励初产妇向下屏气,作外旋转动作,以缩短胎儿娩出时间。
1.3.2 自由体位组实行自由体位分娩。
利用图解、影像资料等形式于产前1~2d
告知初产妇及家属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的原因、目的、益处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以
进一步缓解初产妇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剖宫产率。
鼓励初产妇自由
选择第1产程分娩体位,如站立、慢走或卧位等。
第2产程结合初产妇首次生产
特征、自身舒适度需求,选择适宜体位分娩:a侧卧:取高坡侧俯卧位,胸部尽
可能贴近产床;b跪姿:协助初产妇分开双腿,应用双腿齐跪或单跪姿势,上身
紧靠产床并保持直立;c坐位:指导产妇坐于产床中间,两手紧握扶手,脚踩支架;d站位:引导初产妇倚墙而站,两手紧握扶手;或站于产床床尾,两手紧握
扶手;e蹲位:最大限度抬高床头,并垂直于地面,指导初产妇倚床而蹲,或两
手紧握床栏,蹲于地面,同时严格监测初产妇呼吸、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并
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初产妇及时调整分娩状态及体位,提前做好接生准备。
1.4 观察指标(1)对比2组第1、2、3产程时间。
(2)对比2组母婴结局,包
括会阴侧切、产后出血、新生儿压迫性青紫及窒息。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程时间剔除中转剖宫产例数126例,自由体位组第1产程时间为
(382.21±99.52)min,第2产程时间为(30.29±4.62)min,第3产程时间为
(6.84±1.28)min;常规体位组第1产程时间为(457.72±101.48)min,第2产程
时间为(60.86±6.81)min,第3产程时间为(7.21±1.42)min。
自由体位组第1、2、3产程时间均较常规体位组短(t1=5.911,P1=0.000;t2=42.415,P2=0.000;
t3=2.166,P3=0.031)。
2.2 母婴结局自由体位组出现2例产后出血,3例会阴侧切,0例新生儿窒息,2
例新生儿压迫性青紫;常规体位组出现7例产后出血,12例会阴侧切,4例新生
儿窒息,9例新生儿压迫性青紫。
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无显著
差异(χ21=1.821,P1=0.177;χ22=2.274,P2=0.132);自由体位组会阴侧切及新
生儿压迫性青紫发生率低于常规体位组(χ21=5.623,P1=0.000;χ22=4.588,
P2=0.032)。
3 讨论
分娩作为一种强烈应急源,可导致产妇生理、心理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初
产妇,缺乏相应分娩经验,加之其畏惧疼痛或担心分娩过程中发生意外,从而导
致中转剖宫产率提高,降低母婴生存质量[3]。
常规平卧或仰卧位分娩虽在一定程
度上可便于产妇各项检查,但其可增加血液儿茶酚胺含量,减弱盆底功能,提高
分娩难度。
而自由体位分娩结合蹲位、坐位、跪姿、侧位等多重体位优势,有助
于弥补常规体位不足,保障分娩顺利展开。
同时自由体位分娩借助扶手、床栏等
工具,可有效提高初产妇自控感,加快子宫收缩,进而缩短产程时间[4]。
本研究
数据显示,自由体位组第1、2、3产程时间均较常规体位组短(P<0.05)。
表明初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对缩短产程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另外,自由体位分娩
应用于第2产程,有助于改善宫内压力,调整胎儿纵轴与产轴,减轻产道阻力,
缓解局部疼痛,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自由体位组会阴侧切
及新生儿压迫性青紫发生率低于常规体位组(P<0.05)。
可见自由体位分娩应用
于初产妇,可显著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可知,初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 陶洁静,朱秀梅,邵亦琦.自由体位联合分娩减痛法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临床应
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5):649-652.
[2] 郑后,顾凯芬,林燕萍.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
志,2017,32(23):2161-2162.
[3] 张喜梅,吴娜,厉跃红,等.自由体位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自控感与分娩结局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7,17(5):59-61.
[4] 肖青青,高静,李幸,等.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分娩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J].国际妇
产科学杂志,2017,44(5):55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