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1.2 走向“大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基础巩固
1.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从中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3.(2015•张掖诊断)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4.(2015•北京顺义区模拟)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文中□□□□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5.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6.(2015•滨州一模)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D.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能力提升
7.(2014•本溪高一模拟)《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8.(2014•陕西学业水平模拟)“(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一制度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9.(2014•长沙高一检测)“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的这段话()
A.肯定了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B.明确反对郡县制
C.否定了部分人的错误看法
D.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10.(2014•广州高一模拟)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故A项错误;秦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C
2.解析:解读题意,“正月”因与秦始皇的名字同音,而改为“征月”,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可排除;君权神授最早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故C项错误。
答案:D
3.解析:从题干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可以看出九卿作为国家行政机构也负责皇室事务,这就实际上使政府机构也成为皇家的内侍机构,这体现了化国为家的特点,目的就是突出皇权至上,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古代政体的现象而非本质,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B
4.解析: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与材料中“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相符合,故A项正确;刑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不负责“肃正朝列”,平章政事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官员,军机大臣是清朝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官员,均与题意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5.解析:“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分封制下世袭的贵族垄断政权,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秦朝以后“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无世禄之臣”,郡县制下皇帝任命的官员不世袭、无领地,完全听命于皇帝,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故D项正确。
答案:D
6.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特点的认识,可用排除法。
秦以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而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项错误;秦以前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故B项错误;先秦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答案:C
能力提升
7.解析:题干中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是秦朝郡县制的体现,因为郡县制下的地方郡守、县令都由中央任命,由中央把持。
答案:C
8.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
从材料“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得信息。
“正
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
A、C两项不是加强地方管理,排除;B项分封制造成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答案:D
9.解析:柳宗元的话指出,有人认为夏、商、周、汉因为实行分封制而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短暂而亡,这是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的。
意思是批评持这种看法的人。
答案:C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周朝的分封制,“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是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不是地方制度,故A项错误;以血缘为纽带的是分封制,故C项错误;秦朝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分封制实施于奴隶社会的周朝,故D项错误。
分封制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属于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由皇帝任免官吏,属于官僚政治。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