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庆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 卷 (阅读题共6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森林是能帮助吸收人类排放的、其数量呈螺旋式上升的二氧化碳的“救星”,是人类的一张“免交罚款出狱卡”。
这一美好愿望,又有一大半寄托在热带雨林——所谓“地球之肺”上。
因为曾有研究表明,空气中增多的二氧化碳能使热带雨林中的树木生长加快,从而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封闭于树木或覆盖土壤的其他植被之内。
然而,科学家对巴罗科罗拉多岛上的森林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显示,上述想法未免过于乐观和天真。
科学家发现,树木的生长开始变得更为缓慢——这是它们的成长开始受损于气候变化的一个迹象。
因此,科学家指出:别指望靠林未来吸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森林树木自身的麻烦就已经够它们受的了。
“树木将有助于吸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观点,已流行了数十年。
上世纪60年代初,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步上升,从而第一次引起人类关注的时候,科研人员曾推测,全球植物将以从大气中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的方式,对气象变化作出反应。
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试验似乎也证明了这种论断——培育在被泵入比正常大气中更多二氧化碳的容器舱内的试验植物,其生长速度要比正常的植物快40%。
到1995年,这一观点更加风行。
当时有科学家报告说,在对亚马孙雨林中的一块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森林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观测后,他们发现,当空气流经这片森林上方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似乎明显减少了。
他们还进一步推算出,整个亚马孙雨林的面积高达600万平方公里,如果每平方公里热带雨林一年内能吸入100吨二氧化碳,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但是,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赞同这样的观点。
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指出,测量得到的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并不等同于其所蓄积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的确,树木在生长时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同时树木在为获取能量而呼吸的过程中,也向大气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事实上,一片不断摄入碳元素的森林,只能将其通过光合作用吸入的碳元素中的极少部分贮存起来。
与此同时,还有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使得雨林树木生长速率变慢。
科学家在巴罗科罗拉多岛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20年间,树木的生长速率比以往变慢了-25%。
而在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中,在过去的10年间,树木的生长速率也放缓了25%。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而幼树或树苗的生长速率的下降更为惊人。
这可能意味着,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气候变化已经损害了热带雨林蓄积碳元素的能力。
(选自(大自然探索)2018年第6期)
1.下列各项中,关于“森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能大量贮存人类排放的、数量呈螺旋式上升的二氧化碳。
B.科学家已发现气候变化可能损害了热带雨林蓄积碳元素能力从而影响其生长率。
C.上世纪60年代初科研人员已经推测证明森林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D.巴罗科罗拉多岛上的森林已经被科学家证明根本不能吸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画线句成立依据的一项是 ( )
A.研究表明热带雨林能将多余的二氧化碳封闭于树木或覆盖土壤的其他植被之内。
B.在含有更多二氧化碳的容器舱内的试验植物其生长速度要比正常的植物快40%。
C.空气流经亚马孙雨林中一块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森林上方时二氧化碳明显减少。
D.不断摄入碳元素的森林只能将通过光合作用吸入的碳元素中的极少部分贮存起来。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行数十年的树木将有助于吸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观点不完全正确。
B.科学家研究巴罗科罗拉多岛森林发现树木生长缓慢唯一原因是气候变化。
C.科学家指出现在地球上的林木已经永远无法吸收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D.事实已经证明把热带雨林看成“地球之肺”完全是人类天真错误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其中4—6题每小题3分。
陆赞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
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
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赞往谒之。
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
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
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
”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
”又以书判拔草,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赞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
贽性忠荩,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言事。
德宗好文,益深顾遇。
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才气不适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赞于上前。
而赞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
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时赞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缙绅荣之。
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
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贽以受入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
不恤其他。
”
(节选自(旧唐书•陆贽传))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张镒有时名.名:名声
B.敢不承.君厚意承:接受
C.共短.贽于上前短:错误
D.初贽以受人主殊遇.遇:礼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久之.不为辅相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及镒为.卢杞所排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能交结权幸蟹六跪而.二螯
D.又以.书判拔萃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担任寿州县尉时曾拜访过刺史张镒,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
B.陆贽忠于职守,敢于直言进谏政治得失,故德宗皇帝对他一直宠信有加。
C.陆贽虽精于吏事、才能突出,但受朋党排挤,官职一直没升到辅相位置。
D.陆贽为人忠诚、秉性廉洁,从不收受别人钱财,清廉之风深得朋友嘉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剌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贽以受入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一—9题。
清平乐
南宋•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革,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今年燕子谁家?
注:张炎祖父张濡曾把守临安城西独松关,杀元朝劝降使者廉希贤,惹奴元主。
元军攻下临安后,其家遭灭门之祸,张炎幸免而流亡天涯。
此词是他重回故里杭州游西湖时所作。
8.上阕中“总被诗愁分了”中的“诗愁”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之。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5小题,5分)
(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
(5)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苦夏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了。
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儿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
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是我逃遁似的一步跳出了夏天,还是它就像1976年的“文革”那样——在一夜之间崩溃?
②身居北方的人最大的福分,便是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分明。
我特别能理解一位新加坡朋友,每年冬天要到中国北方住上十天半个月,否则会一年里周身不适。
好像不经过一次冷处理,他的身体就会发酵。
他生在新加坡,祖籍中国北方;虽然人在‘‘终年都是夏”的新加坡长大,血液里肯定还执著地潜藏着大自然四季的节奏。
③北方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
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
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
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吗?
④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
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蜒、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
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的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
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蜒,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
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无比强大。
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
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不复存在。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⑤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
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
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
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
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
苦,原是生活中的蜜。
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
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
你用尽平生力气,最终所获得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
你该怎么想?
⑥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
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
强者之力最主要是承受力。
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天。
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
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苦夏,锻造出我这反常的性格习惯。
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⑦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
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勃发、
秋之灿烂、冬之静穆。
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
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
友人说,我在这音乐的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
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
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⑧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进发,心境昂然。
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
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
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
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⑨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的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邂逅你,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1.文章二、三段所写的北方的四季有何特点?结合下文看,写北方四季有何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第九段中说对夏充满了“崇拜”,结合全文请具体分析作者为什么“崇拜”夏。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 文章第二段叙述新加坡朋友故事的目的是证明北方人有感受大自然四季分明的福分。
B.文章第四段描写父亲的一些生活故事目的是表现苦夏承载着自己童年的欢乐和不幸。
C. 巴文章以苦夏描写为出发点,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表达自己对苦夏的由衷崇拜。
D.文章第七段写我对<四季)音乐的感受,目的是说明我的音乐感受力远不如那友人。
E.文章最后一段呼应开头一段,有首尾圆合之妙,这是抒情散文经常使用的结构手法。
第Ⅱ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其中15—17题每题3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跌宕携手合作洽谈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B.竣工沧海—粟下马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缘分关怀倍至什锦菜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惆怅韬光养晦合得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把大师的佳作推向公众,几十年来,集腋成裘
....,遂成一部“普林斯顿文库”。
B. 来自中国台湾的美国职棒大联盟洋基队投手王建民,已成为洋基球迷和台湾家.喻户晓
...的新英雄。
C.美国洛杉矶监狱人.满为
..患.,现在的情况是,进入牢房的一般囚犯只需服满10%的刑期就可获释。
D.香港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人们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萍水相逢
....的浪漫感觉。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 )
A.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事务繁多。
B.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C.最近,一些风景名胜区相继发生因影视拍摄等活动,造成植被、水体等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建设部12日正式叫停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影视拍摄活动。
D.目前,虽然美国没有打算对伊朗动武,仍以政治、外交方式应对伊朗核问题,但是美国国务卿赖斯却声称保留通过军事手段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18.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4分)
提示语:到家服务,送气上门。
(液化气站广告)
改写为:服务到家,运气上门。
(1)提示语:衣冠不整,拒绝入内。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馆招贴)
(2)提示语:赚钱不多,概不赊销。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小店)
19.“批注”是阅读文章时即时记录的要言不繁的心得、评语,请阅读<荒原觅食)片断,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不少于两层意思的批注。
(5分)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一种新的恐惧。
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消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他就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这地方的狼很多。
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他向后推去,仿佛它是被风刮紧了的帐篷。
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黑金政治”的三个特点。
(6分)
“黑金政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一种是社会经济集团使用资金暗中扶持政客或政治集团,帮助其谋取并运用国家权力,以谋取公众财富来为自己的集团利益服务。
另一种则是政客或政治集团为谋取国家权力,暗中勾结社会经济集团,为自己提供政治动作资金,在获取政治权利后,使用社会公众财富对这些经济后台投桃报李。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1.两题任选其一。
(6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奥运会赛场上夺得金牌是每位参赛运动员的梦想。
金牌,是汗水与心血的结晶,是自己与对手较量的结果。
但是突破比金牌更重要。
突破,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而实现的精神梦想。
突破比金牌更加契合“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
因为突破,菲尔普斯挑战人类的想象和体能极限,成就奥运第一“金人”;因为突破,刘春红玩转杠铃连破三项世界纪录,创造纪录的书写方式;因为突破,六朵金花顽强拼搏实现了中国体操史上首枚奥运女团金牌的夙愿,她们在冲击国人的情感神经,她们的笑容在泪光中绽放,美丽灿烂……
请根据下面材料内容以“突破”为题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根绳子的话,那么这根绳子的形状就是我们的状态。
长、宽、深三个方面,合成我们所经历的程度,这也就相当于绳子的立体组成——绳子的长度、宽幅和深度。
长度即我们的寿命,寿命的丰富程度则取决于我们的宽和深。
宽幅是我们涉猎和领悟的领域,比如家庭、生活、事业和工作等。
而深度则是我们对这些领域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庆市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A项错在“能大量贮存”,据原文信息森林只能把碳元素极少部分贮存起来而要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去; C项错在“已经推测证明”,原文信息是“似乎也证明了”,其实还没被完全证明;D项错在“根本不能吸收”,据原文信息森林能大量吸收并且能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
2.D.(D项是持怀疑论的科学家的发现,故不属于画线句成立的依据。
)
3.A。
(B项推断错在“唯一原因是气候变化”,据原文信息可知还有“其它原因”;C项推断原文无依据;D项推断太绝对,原文信息是“未免过于乐观和天真”,是不完全肯定的意思,但也没有完全否定。
)
4.C。
(短,诋毁,是动词义而“错误”是名词义。
)
5.B。
(B项两“为”都是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A项前“之”是衬音助词,无义;后一“之”是指示代词,“这”之义。
C项前一“而”是转折连词,“却”之义;后一“而”
是并列连词,“和”之义或不释。
D项前一“以”是介词,“凭着”之义;后一“以”是修饰连词,“着”之义或不释。
)
6.C。
(A项错在“担任寿州县尉”“一见如故”,此时陆贽刚卸任华州县尉,张镒“初不甚知”陆贽,所以一见如故错;B项错在“一直宠信有加”,陆贽曾“动失上之欢心”;D 项错在“清廉之风深得朋友嘉许”,原文信息是朋友规劝他别“太峻”,并未嘉许其清廉之风。
)
7.(1)卸去官职后,陆贽往东行走,回乡去探望母亲,路途经过寿州,(寿州)刺史张镒当时有被世人推重的名声,(所以)陆贽前去拜访他。
(5分)
(2)陆贽因为自己蒙受了皇帝的特别对待,所以不敢爱惜自己,朝廷政事只要有处理不妥当的,他都极力进谏不隐瞒自己的看法。
(5分)
8.暮春已至、春将消逝的伤感情绪;西湖繁荣不再、萧条冷落的伤感情绪;国破家亡、浪迹天涯的伤感情绪。
(4分,答到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9.借燕子无所归依比喻自己孤独无依,(1分)借夜雨淅沥、砸花有声寄托自己心境悲苦,(1分)描写燕子与夜雨渲染了悲凉气氛,(1分)拓展了上阕“诗愁”的内涵。
(1分)10.(任选5句,有错别字或随意增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1)俭以养德(2)悟已往之不谏
(3)长风破浪会有时(4)宁移白首之心
(5)日月忽其不淹兮(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1.①北方四季分明,具有起承转合诗一般的节律。
(3分)
②为下文表现夏的最壮美、最热烈作铺垫。
(3分)
12.①父亲挨斗挨整让我的童年充满着痛苦的记忆;(3分)
②父亲挨斗挨整让我童年的夏天不再有欢乐。
(3分)
13.①苦夏负载着童年的欢乐和不幸;②苦难人生犹如苦夏可收获人生甜蜜;③苦夏可激励我去苦斗,磨练我的承受力;④苦夏的酷热让我感悟到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每点2分,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14.D、E。
(D项写《四季》音乐目的是表现我对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
的感受,并不是说明我的音乐感受力不如友人。
E项说最后一段呼应开头一段是错误的,最后抒发的是对夏的崇拜,而开头一段是描写夏的逃遁,内容不相似、不关联,因而无法呼应。
)(5分,错选、多选、少选择本题不得分。
)
15.C。
(C项“倍”应改为“备”,“渡”应改为“度”。
)
16.D。
(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此成语不能用来形容“和朋友”相聚。
)17.B。
(A项“肩负……于一身”改为“集……于一身”或“肩负……任务”, C项“破坏”
后加“的问题”,D项“保留”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权力”。
)
18.①衣冠楚楚,登堂入室。
(2分)②本小利微,现金交易。
(2分)
19.示例:①用“罗网”“帐篷”比拟狼嚎声,化听觉为视觉、触觉,妙用通感,让读者感受具体深刻;(2分)②细品“交织”“摸到”“推去”三词,可以想见狼嚎声的凄惨、恐怖、悠长、浑重,大荒原的荒凉,可以想见“他”的恐惧感、无助感是突然而不断加剧的。
(2分)(共5分,其中语言组织1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20.(1)社会经济集团与政客或政治集团相互暗中勾结。
(2分)(2)是金钱和权力之间的交易。
(2分)(3)损害公众利益。
(2分)
21.(略)评分参照2018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陆贽字敬舆,是苏州嘉兴人。
他从小就孤独生活,独特自处性格不同于一般人,对于儒家学说他非常勤奋地钻研。
十八岁那年他进士及第,凭着博学宏词科进士的身份,被朝廷授予华州郑县县尉的官职。
卸去官职后,陆贽往东行走,回乡去探望母亲,路途经过寿州,(寿州)刺史张镒当时有被世人推重的名声,(所以)陆贽前去拜访他。
张镒刚开始不太了解陆贽,陆贽停留了三天,第二次拜见他时他才和陆贽见面交谈。
(交谈后)张镒非常欣赏陆贽,大加称赞,请求陆贽和他结为忘年交。
等到告辞时,张镒赠送陆贽一百万钱,说:“希望这能凑足太夫人一天的伙食钱。
”陆贽坚决不接受,只收下一串新茶,说:“我哪敢不接受您的深厚情意。
”后来又凭着精通法律文书的才能超出同行,他被朝廷挑选出来授予渭南县主簿官职,不久升调担任监察御史。
唐德宗在做太子时,就向来了解陆贽的名声,于是继位后就下召让陆贽担任翰林学士,不久就调任他担任祠部员外郎。
陆贽本性忠诚,在担任皇帝身边的机要职务后,时刻感激皇帝深厚的知遇之恩,总想着有办法来效命报答皇帝。
所以朝廷政治措施偶或有考虑缺失的地方,无论大小陆贽都一定要直言陈说,由于这个原因陆贽被德宗皇帝更加特别地看重礼待。
德宗回到京城后,陆贽被调任做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的职务还像过去一样兼任。
刚开始,陆贽因蒙受张镒的知遇举荐之恩,所以能够担任朝廷的机要职务;等到张镒被卢杞排挤掉了,陆贽内心常怀忧虑恐惧情绪;等到卢杞被谪贬,陆贽才敢上书朝廷谈论政事,德宗喜欢陆贽的文章,因而对陆贽更加特别地看重礼待。
当时吴通微兄弟二人都在翰林院任职,也蒙受着德宗的宠信礼待,他们的文章才华不能比得上陆贽,但他们却能结交朝廷中被皇帝宠信的权臣,于是和权贵们一起在皇帝面前诋毁陆贽。
陆贽被朋党们排挤,同行们又嫉妒他的才能,再加上他谈论政事言词激烈,行为失去了皇帝的欢心,所以很长时间不能担任宰相职务。
陆贽对于议、论、应、对等文章,通晓并熟悉它们的体势和写作规律,铺叙陈说分析推断时,落笔像有神帮助一样,当时的文章名家们,没有不推崇他的。
当时陆贽的母亲住在江东,皇帝派内使官迎接她到京城居住,给她诰命封号让她荣耀。
不久母亲去世了,陆贽往东送丧回乡途经洛阳,寄居在嵩山丰乐寺内。
地方官员赠送的办丧事的钱财和另外呈献的酒食礼物,陆贽一概不接收。
陆贽因为自己蒙受了皇帝的特别对待,所以不敢爱惜自己,朝廷政事只要有处理不妥当的,他都极力进谏不隐瞒自己的看法。
朋友曾经规劝他,认为他太耿直,陆贽说:“我的行为对上不辜负天子,对下不辜负自己的学识才能。
其他的事情我就不顾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