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忆往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往事
(一)分享难忘的回忆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中的两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留恋、
不舍,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真挚感情。

2.借助时间轴来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学习
整理资料的方法。

3.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为制作成长纪念册做好
准备。





1.阅读“阅读材料”,感悟真情。

2.回忆小学生活,记录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学习整理
资料的方法。

3.分享难忘的回忆,感悟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对学
校、老师和同学的真挚情感。





2课时
一、谈话激趣,明确任务
1.谈话导入。

导语:不久后,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敬爱的老师,告别亲爱的同学。

在这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首往昔的快乐时光。

2.明确学习任务。

(1)学习“阅读材料”中的《老师领进门》和《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情感。

(2)借助时间轴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二、研读材料,体会情感
过渡: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路上的领路人,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你的小学生活中,有没有哪位老师的教导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两篇文章,看一看小学生活给两位作者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研读《老师领进门》。

(1)了解作者。

刘绍棠(1936—1997)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品有《京门脸子》《蒲柳人家》《青枝绿叶》等。

(2)读文章,识记生字新词,把文章读通顺。

◆认识生字:
◆辨别多音字:
shènɡ(盛大) hē(喝水)
盛喝
chénɡ(盛饭) hè(喝彩)
◆理解词语:
[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

[串讲]语文教学中逐字逐句解释课文的意思。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引人入胜]引,引导,吸引。

胜,胜景,美妙的境界。

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

(3)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回忆了“我”童年时代在启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受到文学的感染,在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尊敬、热爱和感激之情。

(4)梳理文章结构。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进入邻村小学读书,并介绍了学校的概况。

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写“我”回忆往事,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部分(第13—14自然段):写启蒙老师对“我”的恩情让“我”终身难忘。

(5)理解重点句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明确:这句话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表达了对老师的启蒙教育的感激之情。

2.研读《作文上的红双圈》。

(1)朗读文章,圈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新词,教师巡视课堂,相机点拨。

◆认识生字:
◆运用多音字:
折——调皮的弟弟在我的书桌上瞎折(zhē)腾,把我今天刚买的铅笔弄折(shé)了。

他广博的见闻和深刻的思想让我深深折(zhé)服。

◆理解词语:
[矜持]①拘谨,拘束;②庄重,严肃。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寂静]没有声音;安静。

[折腾]①反复做(某事);②翻过来倒过去;③折磨。

(3)齐读文章,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本文讲述了“我”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被陆续刊载。

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

(4)交流讨论本文抒发的情感。

预设:本文所讲述的故事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出现,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

明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5)梳理文章脉络。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在学校举办的“红五月”征文比赛中投了稿。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我”的《补考》得到老师的赞许,后来被正式发表,以及“我”由此开始创作,成为作家。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我”对老师、母校的感激之情。

(6)思考问题。

作者为何说“人生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明确:因为在人生道路上,有时看似偶然的一件小事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偶然的事会产生必然的影响。

文中的“我”便是从一个小小的鼓励中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因为老师的红双圈,“我”增强了自信心,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所以作者这样说。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篇文章,感悟小学生活的美好,体会老师的恩情。

4.教师小结。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文章,从作者书写的关于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或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学生活的留恋、不舍,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真挚感情。

三、回忆过去,分享快乐
过渡: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

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啊,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回忆。

让我们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畅谈自己成长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快乐吧!
1.填写时间轴。

(1)了解什么是“时间轴”。

预设:教师出示一幅典型的时间轴,引导学生了解时间轴的形式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填写时间轴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录我们过去值得回味的点点滴滴。

明确:时间轴最主要的特点是记录的时间必须准确无误且有顺序;记录的事件要有意义、有代表性,不是记流水账,也不用记录烦琐小事。

(2)引导学生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分组交流回忆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填写时间轴。

方法指导:①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填写,纵向的时间轴一般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从过去到现在自己印象最深的人或事,横向的时间轴一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记录从过去到现在自己印象最深的人或事;②时间轴上记录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片,最好是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制作电子时间轴,这样就能记录下一些有趣的视频、音频等;③时间轴上记录的内容可以从一年级一直记录到六年级,也可以每个年级单独用一个时间轴。

(4)学生自主设计、填写时间轴,在班级展示,评选出最美时间轴。

2.分享难忘的回忆。

过渡: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填写的时间轴来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同学分享,一起来感受小学生活的难忘和有趣。

(1)明确要求。

要求: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如: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舍不得的人、有特别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关键词……
(2)确定分享的内容。

预设:引导学生以填写的时间轴为基础,自由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其他学生分享。

(3)指导方法。

①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讲述。

明确:不论是分享某个人、某件事,还是某个物品,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讲述,不能杂乱无章,毫无条理。

如分享一件有趣的事,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发生)、经过(发展)、结果六要素讲述完整。

我们可以先将这件事写下来,再讲给同学们听。

②引导学生把要分享的内容讲得清楚、生动。

明确:难忘的经历离不开人和事,要注意讲述当时自己的神态、行为、语言和心理以及当时的场景。

③注意讲述时的语气、语调,举止大方,富有情感,能调动大家的情绪。

(4)学生自由交流,分享难忘的回忆。

①分组讲述,教师引导学生先构思,再有条理地讲述。

②教师提示要求,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师:大家要注意倾听,等同学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同学在台上的讲述提出建议和意见。

(5)引导学生把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为后面的活动做好准备。

四、活动总结,提高认识
小结:这许许多多难忘的成长经历是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正是有了这么多难忘的经历,我们才不断长大、不断成熟,感谢母校让我们对校园生活有了那么多美好的回忆!
(二)制作成长纪念册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明确要求。

2.回忆小学生活,搜集、整理资料,为制作成长纪念册做准备。

3.掌握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4.学生合作制作、展示成长纪念册,评选出优秀作品。





1.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制作成长纪念册来珍藏小学生活中的美好记
忆。





2课时
一、研读材料,掌握方法
1.谈话激趣,了解成长纪念册及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意义。

导语: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大家必定会依依不舍。

为了珍藏这份美好的记忆、给母校留下永久的纪念,老师建议大家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把珍贵的点点滴滴汇集成一本成长纪念册。

(1)教师简单介绍成长纪念册。

明确:顾名思义,成长纪念册即记录下成长过程中值得纪念的点点滴滴,留下成长的足迹。

(2)指名说说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意义。

示例: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不仅是对已逝的时光的珍惜,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

许多年后,当我们都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成长纪念册将见证和连接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过渡:怎样制作成长纪念册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本上的内容。

2.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材料,初步了解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要求和步骤。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制作成长纪念册的具体方法,记录疑问。

4.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具体方法。

(1)掌握搜集、筛选资料的方法。

①指名读课本上列举的示例,教师课件出示。

◇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等
◇各种获奖证书、奖牌(复印件及照片)
◇老师和同学的寄语、祝福
……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示例,总结这些示例的特点——最能反映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②出示学生填写的时间轴,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可以选择哪些资料。

预设:时间轴上记录的内容都很有意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可以作为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自主选择。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选取的资料内容不能太片面,要涉及课堂和课外、校内和校外、老师和同学、同学之间等多个方面。

示例:同学和老师的笑脸、运动会上同学们拼搏的身影、某次活动中精彩的瞬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某次家庭作业、让人感动的一句话或者一件事等都可以作为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资料。

(2)掌握给资料分类的方法。

①了解给资料分类的必要性。

预设:学生搜集、筛选的资料涉及多个方面,显然是杂乱无章的,要想使这些零碎的资料更好地呈现在成长纪念册中,就要把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②学生读课本上的内容,交流给资料分类的方法,教师归纳整理、板书。

方法一:“编年体”。

即把搜集到的资料按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顺序进行分类,给每个年级取一个恰当的名字,如:一年级——我上学了,二年级——我进步了,三年级——我长大了,四年级——我学会了,五年级——我做到了,六年级——我毕业了。

每个年级内的资料也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类。

方法二:“栏目式”。

即按照设定的不同栏目把搜集到的资料分成几个部分,如可以设置以下栏目:“发展足迹”“多彩生活”“才艺集萃”“班级之最”“毕业赠言”。

③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的分类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分类方法。

④学生按照确定的分类方法给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类。

(3)掌握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给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类的方法都很有特色,现在我们就可以用这些资料来编排成长纪念册了。

①教师出示一本成长纪念册,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成长纪念册的组成部分。

明确:成长纪念册一般分为封面、扉页、正文三个部分。

②读课本上的文字,了解编排成长纪念册的方法。

预设:出示相关文字,指名读,教师板书步骤:“确定名字,设计个性化的封面——创作扉页用语——编排正文”。

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A.给成长纪念册取的名字要贴切、新颖、有趣,设计的封面要有个性,能反映纪念册的内容,引起人们的兴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扉页的内容要图文结合,创作的文字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老师或家长写。

要与正文内容联系紧密,文字不在多,而要精要、生动,最好能创作诗歌;图片与文字相关,与正文风格一致。

C.正文内容是纪念册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编排有序、体例鲜明,即要按一定的顺序编排,给每个部分取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其次内容要精当,慎重审查资料,确保内容准确无误、语言简洁;第三形式要多样、力求生动形象,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图案、不同的编排版式等丰富正文的形式。

总之,制作成长纪念册,最好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意。

③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富有创意的想法。

二、分工合作,精心制作
过渡:现在,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想把自己成长的足迹保留下来吧!让我们分工合作,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成长纪念册。

1.学生分组合作,制订活动计划。

预设: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方法,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制订计划,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教师出示活动计划示例。


××班制作成长纪念册计划
2.小组讨论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设计方案。

预设:成长纪念册的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纪念册的名称、栏目名称及内容、编排方案等。

(教师出示设计方案示例。


××班成长纪念册设计
3.搜集、整理资料,为制作成长纪念册做好准备。

4.精心制作成长纪念册,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根据分工,开始实施计划,完成各自的任务。

(2)教师留意学生的制作进度,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3)将制作好的成长纪念册装订成册,方便展示交流。

三、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1.在班级开展一次成长纪念册成果展。

预设:在教室里布置简单的展台,展示学生制作的成长纪念册。

2.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预设:引导学生在参观成果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历程,分享自己的成长乐趣,享受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阅读了课本中的《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掌握了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方法;接着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了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了合作精神,锻炼了动手能力。

借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机会我们回顾了小学六年的生活,
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体会到了深厚的师生情和同学情,让我们对即将结束的小学生活更加依依不舍。

2.学生总结、积累方法。

(1)交流总结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方法。

(2)交流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张纸条
上小学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

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

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找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

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

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

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

”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有________。

“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________。

“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

“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

(2)“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抄写下来。

【答案】(1)痴迷、梦寐以求;父母似乎没发现“我”拿钱的事;像上次一样,打开写字台的抽屉,私自拿出里面的钱去买书;不让父母知道,私自打开抽屉,拿父母的钱买书
(2)是父母留在抽屉的。

“从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条的尊严”这句话看出的。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1、痴迷、梦寐以求;2、父母似乎没发现“我”拿钱的事;3、像上次一样,打开写字台的抽屉,私自拿出里面的钱去买书;4、不让父母知道,私自打开抽屉,拿父母的钱买书。

(2)是父母留在抽屉的。

“从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条的尊严”这句话看出的。

【点评】(1)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后娘让他别再回家
暑假开学,爹给满子新娶的后娘和后娘带来的那个胖胖的五岁的小弟弟都走出院子送满子回学校读高三,后娘很温和地同满子说再见,①满子心里就像装进了一个春天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一直挂在满子心里,所以满子的笑脸就多。

老师同学都说满子变了一个人儿,满子忍不住抿嘴儿笑:当然!爹终于不再孤寂,满子能一门心思冲高考了!
可是,上半学期的一天上午,满子正由寝室去教室,突见邻居兴堂叔找来,兴堂叔看见他就喊: 满子……满子……”
满子忙跑过来: “叔,你咋来了?”
“我进城买农药,你……你参让我顺道看看你。


“我爹好吗?”
“好……,你娘对他一千个好哩。


“我……后娘好吗?”
“好,好呀。

可是……”
“咋?”
“你娘她……她不要你了。

她不许你回家去”
“可我想爹呀。


“想也别回,你娘说你要回去,她就走。

你爹让你千万别回家去。


满子的眼一糊,满子九岁时没了娘,他多想有爹又有娘呀。

可是,后娘的话满子得听,满子心疼爹。

满子潮着眼说: “我不回家,一定不回。


兴堂叔的眼也潮了,兴堂叔叫声“满子呀”,从兜里掏出一沓钱说:“这是你爹捎给你的一千块钱,省些用,够到高考了。


满子不由得瞪大眼睛:“爹哪来这么多钱?”
“他把你家的牛卖了。

为这,你娘气了一大场呢!眼下总算好了,满子,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呀。


满子接过钱,喊了声:“爹呀!”眼圈儿弘了起来。

兴堂叔小心地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照片捧给滿子: “满子,这是你爹的照片,想你爹了,就看上一眼吧。


满子双手接过照片,眼泪一下子淌下来,满子淌着眼泪对兴堂叔深深鞠了一躬。

兴堂叔重重拍了一下满子的肩说:“孩子,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呀!一定别回家去呀!”
兴堂叔走了,满子一口气跑回座位,泪水一下子打湿了几本书,他一时真有点儿拐不过弯儿来,那轮太阳还在呢……可钱和照片实实在在地揣在兜里,他抽泣一下,狠狠地把照片和钱捏了一下,那轮太阳就被捏出了心窝儿,满子想:她不要我就不要吧,只要她要爹就行。

再抽泣一下,慢慢擦干眼泪,可是,卖了拉犁的牛,爹该平添多少苦和累呀!他仿佛看见瘦削的爹在天里弯成一只硕大的虾。

满子拼命嚼书,每天都对自己说:只许胜不许败。

高考后,满子在城里打工,上大学不能再全靠爹了。

录取通知书拿到手,满子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儿:也许拿了通知书回家她不会骂的!这个想法儿一旦出现便难以克制,满子进村时正值的晌午头儿,正是各家坐在自家院子里的树荫下吃午饭的时间,毒辣辣的太阳把没有树前的土地、房屋晒得白花花的,灼死人,满子紧阵儿脚,走到自家院门口树荫下,
不灼热了,舒服了许多,满子又害怕起来,万一惹恼了她咋办?只一会儿,满子就拿定主意:不管咋地都要看一眼爹,他壮下胆,几步跨进院子大喊:
“爹——爹——”
没人应声!
他这才觉出院子里很静,院子里因少了那头牛显得很空落,在原来拴牛的地方坐着一个剥花生的小男孩。

②小男孩的脸瘦瘦的,胳膊细细,干瘪的小手似乎捏不开花生壳。

小男孩听见喊,猛地抬头。

他的脸怔怔的,两只眼睛格外大。

小男孩突然明白了什么,哇地哭起来:“哥,哥……咱爹早死了……娘不许给你说。


满子愣住了。

看着破旧的屋子,看着屋子上升起的黑黑的炊烟,满子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2)文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请探究下列两处省略号的作用。

①兴堂叔看见他就喊:“满子……满子……”
②你娘她……她不要你了。

她不许你回家去。

(3)选文语言精炼、内涵丰富,请品味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满子心里就像装进了一个春天的太阳。

②小男孩的脸瘦瘦的,胳膊细细,干瘪的小手似乎捏不开花生売儿。

(4)后娘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5)文章以“后娘让他别再回家”为题目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1)文章叙述一个后娘为了让孩子安心高考,费尽心思隐瞒了孩子亲爹去世的消息,独自挑起生活重担的感人故事。

(2)①语音延长;②说话断断续续、语意难尽
(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后娘的到来给满子带来了温暖,使他对生活充满希望,②通过对小弟弟的外貌描写,与上文“胖胖的”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家庭变故、生活困苦。

(4)①后娘是一个普良(富有爱心)、任劳任怨(贤惠)的农村女性。

②为了让满子安心学习,费尽心思、忍痛隐瞒满子爹去世的消息,独自承受误会,挑起生活重担。

(5)①以“后娘让他别再回家”为线索。

推动故事发展;②以“后娘让他别再回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直到最后点明事情真相,揭示主旨。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省略号的作用:①表明省略的话②列举的省略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

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