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5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 其《国情咨文》中说:“我 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 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 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 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 为自由的灯塔。”
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从未像 现在这样重要。如果我们在国外发挥 领导作用,就能够通过阻止侵略,促 进危险的冲突得以和平解决,从而打 开国外市场,帮助民主政权,积极地 对付全球各种问题,使美国更加安全 和繁荣。 -克林顿《参与和扩展的国家安全战略》
依靠经济、军事实力,以“民主”和 “人权”为旗帜,建立“单极世界”
奥巴马在英国国会大厦发表演讲
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随着快速变化的发生,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已成为时髦 的质疑,声称伴随着这些国家崛起,美欧在全世界影响力 是否会走向衰落。这种论点认为,也许这些国家代表着未 来,我们发挥领导作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这种论点是错 误的。现在正是我们发挥领导作用的时候。……即便在更 多国家能够承担全球领导责任之时,为了使这个世纪实现 更和平、更繁荣和更公正的目标,我们的同盟依然必不可 少。在威胁与挑战要求各国必须携手努力,相互协调之时, 我们依然是全球行动最大的推动力量。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
欧共体
发 展 中 国 家
苏联 中国 日本
今后十年,除中国之外,我看不出还有哪个国家 的综合国力可以接近美国。如果找不到第三个国家在 十年内能成为超级大国,世界就不可避免地两极化, 而两极化中的一极就是中国。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 义的教条化理解和思想僵化,缺乏理论创新”这也是目前 社会上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在苏共70年的思想领 域内,既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面,也有背弃马克思 主义思潮的一面;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也 有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往往各种思 想交织在一起,有时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二: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 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 建问题上,法国和德国也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材料三: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 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中国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 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 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3.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4.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苏联解体过程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 ②八一九事件
起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 影响: 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
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 ③苏联完全解体标志: 《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1991年)
解体的影响 两极格局最终崩溃,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结束。
山姆大叔忙“坏” 了
美国这么“忙”为的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指导思想的最明显特征是背叛 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苏共28大制定的“人道的、民 主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修改苏联宪法、取消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这一时期当然也有“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戈尔巴乔 夫等人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社会主义 国家改革开放当然要吸收全人类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 有益的经验成果。但如果不假思索地对资本主义的一切 顶礼膜拜,甚至把其糟粕当成精华,后果必然是毁灭性 的。
欧洲
一体化进程加快,组建欧盟、启用货币欧元,努力建 立欧洲独立防务体系,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 务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 经济大国,军事力量膨胀的主要继承者,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自然资源丰富,普京领导下走出了低谷
中国 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一: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 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 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 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