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用小括号解决问题》课件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认识小括号
第8课时认识小括号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认识小括号(教材第74页例3)【教学目标】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口算,抢答。
4+3+3= 5+0+3=3+4+9= 3+2+1=9-3-4= 10-3+7=10+5-2= 7-0-6=教师引导学生要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新课讲授】1.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3。
(1)出示教材例3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2)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同桌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3)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板书:“10-2-3=”“10-(2+3)=”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
板书课题:认识小括号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
(板书结果)10-(2+3)=先算2+3=5,再算10-5=5。
3.过渡到检验学识。
13-4+5= 7+7-6=13-(4+5)= 7+(7-6)=提醒学生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要们注意什么?汇报得出: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巩固练习】1.闯关游戏第一关。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限时4分钟。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小括号)
第4课时有小括号的加、减法【教材地位】小括号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学生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材设计了剪五角星活动和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有一定的认识,对小括号是初次接触,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解决问题时该不该加小括号,总是难以理解,为此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突破这一重难点。
【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重点难点】1.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2.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新知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出示卡片)3+8= 4+5= 12-7=12+3= 13-5= 18-9=7-4= 12+6= 11-8=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4+6-7= 8-2+5=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从左往右算。
师:对!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生:愿意。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3。
出示例3情景图。
师:小明和小勇帮老师做☆教具,一共有10个☆,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还剩几个☆吗?学生独立思考算出还剩下☆的数量后,集体进行交流。
生1:先算剪掉2个后,剩下几个☆,再算又剪掉3个后,还剩几个☆。
算式是:10-2-3=5。
师:你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1:先从左往右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PPT课件(带内容)
10–2–3= 5 8 5
58
可以这样算。
也可以先算一共剪掉几 个,再算还剩几个。
一个算式里有括 号,要先算括号 里面的。
可以这样列式: 10–(2+3)= 5 5
5
知识提炼
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小括号外面的。
小试牛刀
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选自教材P74 做一做)
小括号外面的。
课后作业
作业1:预习下一课。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6.6
谢谢大家
数学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
12-5+4= 11 7
12-(5+4)= 3
9
14-9-3= 2 5
14-(9-3)=8
6
巩固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选自教材P75 T1)
8+4+7= 19
13-6+3= 10
8+(4+7)= 19 13-(6+3)= 4
2.算一算。(选自教材P75 T2) 5+(2+3)= 10 7+(14-9)= 12 40+20+8= 68 90-(16+4)= 70
6.6
小括号
数学人教版 的运算顺序,会计算 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重点)
2. 理解小括号在计算中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 小括号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复习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14 9
15
2
16
3
6
9
6
探索新知
知识点 认识小括号及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
3.算一算,填一填。 60
20
54 20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小括号》
《小括号》教学设计固原实验小学数学组宋雪芬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1.动态呈现,积累感性经验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如图1);或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如图2)。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
还剩几个五角星?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画一画: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用算式表示解题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