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3:5.1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
一、选择题
合理的交通运输是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所运货物的性质、特点,选择运距短、运力省的交通工具和运输路径,在社会劳动消耗最小的情况下,迅速、优质地完成运输任务。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代运输方式中,适用货物范围广,且远距离运输价格最低的是( ) A.海运 B.铁路 C.公路 D.管道
2.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D.水路运输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4.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平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5.下图示意“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某岛屿”,图中兴建渔港的最佳区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为了加强区际联系,广东省拟与周边省区合作修建贵广、南广和西部沿海铁路。
据图完成6~7题。
6.决定西南地区铁路投资修建的因素和最大限制因素分别是( ) A.国防需要降水多
B.民族团结地形崎岖
C.经济发展地形起伏
D.能源运输地震多发
7.有关三大西南铁路修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强沿海与内陆联系,带动内陆经济发展②完善我国铁路网格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③缓解东西向和南北向原有铁路的运输压力④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点。
读图完成8~10题。
9.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货物①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
10.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运输受影响最大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区货运流量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由A市至C市和由C市至A市,大宗货运各以何种运输方式最适宜( )。
A.公路和铁路B.铁路和公路
C.铁路和水运D.管道和公路
12.A、B、C三地之间何种货物的运输是在浪费运力的( )。
A.钢材B.煤炭
C.棉布D.机械
读交通网络图,回答13~14题。
13.交通通达指数是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上图甲中通达性最好的点是( )。
A.a B.b
C.c D.d
14.交通的联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通达程度,其中通常用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来计算与比较。
那么上图中交通网络通达性比较正确的是( )。
A.丙>乙>甲B.甲>乙>丙
C.甲>丙>乙D.乙>丙>甲
15.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
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
交通建设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泰国曼谷,长达1 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沿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显著的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16.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跨越台湾海峡海上交通时间在4小时以内,空中交通时间在半小时以内,而建成台湾海峡通道后,陆路交通时间可缩短至半小时,这将极大地方便两岸往来,降低物流、人员往来成本,增强海峡两岸的国际竞争力。
台湾桥梁专家邱守峦在研讨会上表示,台湾海峡通道一旦建成,将成为连接两岸的“脐带”,极大地促进两岸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在台海隧道具体线路的选择上,两岸专家共提出四种隧道方案,如下图所示。
(1)若采用跨海大桥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要克服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自然障碍,这需要________条件作保证。
(2)若采用海底隧道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工程首先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气象条件 B.洋流条件
C.地质条件 D.可能对生态造成的影响
(3)若采用海底隧道形式打通台海通道,则材料二中你看好哪条隧道线路?试述理由。
17.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众人翘首以盼的京沪高铁2011年6月底正式运营。
除了“千里京沪一日还”的高速、低噪音和高平稳的舒适之外,那些一路陪伴旅客的高科技设备和手段,也使得京沪高铁“地面头等舱”的美誉绝非浪得虚名。
(1)京沪高铁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江苏、安徽4个省和北京、________、上海3个直辖市。
(2)决定京沪高铁建设的首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经济 D.交通
(3)京沪高铁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什么?
(4)你认为修建京沪高铁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
1.A
2.B
『解析』水路运输(河运、海运)运量大、适用货物范围广,远距离运输成本最低。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3.A
4.B
『解析』台湾多南北纵列山脉,东西向交通不便;铁路沿山谷、河谷修建,可降低施工难度,降低造价。
5. C
『解析』图中丙地靠近人口中心和渔场,又位于避风港湾内,有铁路相通,是建港的理想区位。
6.C
7.D
『解析』第6题,由题目信息可知,三大西南铁路连通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加强了内陆与沿海的联系,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可缩短路程,但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
第7题,由图可知,三大铁路主要联系东西方向,并不能缓解南北向铁路的运输压力。
8.C 9.A 10.D
『解析』第8题,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一般为贵重或急需,且重量不大的货物,根据图示可知③适合航空运输。
第9题,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选择水运或铁路运输。
根据图示可知,①的运距和重量都小于②,可确定①适合铁路运输,②适合水运。
第10题,④货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受天气、地面状况影响较大。
11.B 12.B
『解析』第11题,从A市至C市的货物有钢材、机械和棉花,并且以钢材、机械为主,较笨重,在公路、铁路、管道中只能选择铁路;在从C市到A市的货物构成中有蔬菜并且量最多,属于鲜货,宜采用公路或铁路,从C至A根据比例尺大约有200千米,路途不太长,利用公路运输更具有灵活性。
第12题,C、B两地的煤炭均运往A地,而A地亦向B地运送煤炭,故煤炭的运输是浪费运力的。
13.C 14.A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c点到达各顶点的路程最短,即c点的通达性最好。
第14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图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分别为0.8、1.2、1.4。
即甲、乙、丙三图交通的联结度为0.8、1.2、1.4。
15. (1)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有多样性。
(2)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泥石
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解析』第(1)题,昆曼公路经过的是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根据经过的区域,从地形、地质、水文、植被、气候等方面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第(2)题,影响交通线建设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地质、降水等。
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中破坏地表特别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横断山区垂直差异大,生物种类多,修建交通线除了直接破坏植被外,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动植物的死亡;山地植被破坏后,当夏季暴雨时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16. (1)气象、水文、地质技术
(2)C
(3)北线:线路最短。
(南线:有岛屿利用,可先期到金门岛)
『解析』第(1)题,跨海大桥的主要自然障碍主要与海面的气象、水文以及桥桩所依托的地质条件有关。
第(2)题,海底隧道建设首先考虑地质条件。
第(3)题,要从线路长短以及岛屿情况分析。
17. (1)河北山东天津
(2)C
(3)节约土地资源,提高铁路行车安全。
(4)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京沪间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加快铁路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