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版: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创新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学习目标
核心提炼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

1个模型——玻尔的原子模型 1个应用——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

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模型。

4.了解玻尔模型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阅读教材第57~58页内容,知道玻尔理论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

1.轨道量子化
(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2)电子运行轨道的半径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轨道是B(A.连续变化 B.量子化)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定态
(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作能级。

(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作基态,其他的状态叫作激发态。

3.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 )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 n ,m >n )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该式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思考判断
(1)玻尔认为电子运行轨道半径是任意的,就像人造地球卫星,能量大一些,轨道半径就会大点。

( )
(2)玻尔认为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能连续取值。

()
(3)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任意能量的光子。

()
答案(1)×(2)√(3)×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阅读教材第58~59页内容,能用玻尔原子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

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
图1
2.解释巴耳末公式
(1)按照玻尔理论,原子从高能级(如从E3)跃迁到低能级(如到E2)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hν=E3-E2。

(2)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并且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里德伯常量符合得很好。

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基态是最稳定的,原子受到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4.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5.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

思考判断
(1)玻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氢原子的巴耳末线系。

()
(2)处于基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其他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
(3)不同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能级,原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频率是相同的。

() 答案(1)√(2)×(3)×
三、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阅读教材第59~60页内容,了解玻尔理论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3.电子云:原子中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我们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如果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故称电子云。

思考判断
(1)玻尔第一次提出了量子化的观念。

()
(2)玻尔的原子理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氦原子的光谱现象。

()
(3)电子的实际运动并不是具有确定坐标的质点的轨道运动。

()
答案(1)×(2)×(3)√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要点归纳]
1.轨道量子化
(1)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2)氢原子中电子轨道的最小半径为r1=0.053 nm,其余轨道半径满足r n=n2r1,式中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

2.能量量子化
(1)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状态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2)基态: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能量状态,基态能量E1=-13.6 eV。

(3)激发态: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状态,其能量值E n =1n 2E 1(E 1
=-13.6 eV ,n =1,2,3,…)
3.跃迁与频率条件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
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高能级E m 发射光子hν=E m -E n 吸收光子hν=E m -E n
低能级E n 。

[精典示例]
[例1] (多选)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
A.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解析 选项A 、B 、C 三项都是玻尔提出来的假设,其核心是原子定态概念的引入与能级跃迁学说的提出,也就是“量子化”的概念。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绕核运动时不同的圆轨道相对应,电子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故选项D 错误,A 、B 、C 正确。

答案 ABC
[针对训练1] (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
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
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m >n )
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
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选项A 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越大,选项B 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选项C 正确;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选项D 错误。

答案 BC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和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要点归纳]
1.对能级图的理解
由E n =E 1n 2知,量子数越大,能级差越小,能级横线间的距离越小。

n =1是原子的基态,n ―→∞是原子电离时对应的状态。

2.跃迁过程中吸收或辐射光子的频率和波长满足hν=|E m -E n |,h c λ=|E m -E n |。

3.大量处于n 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n (n -1)2
种不同频率的光,一个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辐射(n -1)种频率的光子。

4.玻尔原子模型的局限性
(1)保留了经典理论,把电子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2)没有认识到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即电子出现的位置是一种几率情况。

[精典示例]
[例2] (多选)氢原子各个能级的能量如图2所示,大量氢原子由n =1能级跃迁到n =4能级,在它回到n =1能级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可能激发出频率不同的光子只有6种
B.可能激发出频率不同的光子只有3种
C.可能激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75 eV
D.可能激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0.66 eV
解析 氢原子由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可能发出的谱线条数为C 24,即6种频率或能量不同的光子,A 正确,B 错误;可能激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对应的,C 正确,D 错误。

答案 AC
[针对训练2] 氢原子的四个能级,其中E 1为基态。

若大量的氢原子A 处于激发态
E2,大量的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原子A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C.原子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
解析氢原子从激发态n跃迁到基态过程中可发出的光子种数为n(n-1)
2,则原
子A只能发出一种光子,原子B能发出3种光子,故选项A错误,B正确;又由玻尔理论知,氢原子跃迁到高能级时,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则选项C、D 错误。

答案 B
1.(对玻尔理论的理解)根据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电子绕核运转的轨道半径()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些不连续的特定值
解析按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的能量状态对应着电子不同的运动轨道,由于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则其核外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且是特定的,故上述选项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 D
2.(氢原子能级及跃迁)(多选)如图4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B、C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4
A.能量和频率最大、波长最短的是B光子
B.能量和频率最小、波长最长的是C光子
C.频率关系为νB>νA>νC,所以B的粒子性最强
D.波长关系为λB>λA>λ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能级差由大到小依次是B、A、C,所以B光子的能量和频率最大,波长最短;能量和频率最小、波长最长的是C光子,所以频率关系式νB>νA>νC,波长关系是λB<λA<λC,所以B光子的粒子性最强,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

答案ABC
3.(氢原子能级及跃迁)(多选)用光子能量为E的光束照射容器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子,且ν1<ν2<ν3。

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
A.hν3
B.h(ν1+ν2)
C.h(ν2+ν3)
D.h(ν1+ν2+ν3)
解析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射三种频率的光,可知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了第三能级,能级跃迁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氢原子吸收的能量为hν3或h(ν1+ν2)。

答案AB
4.(氢原子能级跃迁)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 eV,普朗克常量取h=6.6×10-34 J·s。

(1)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多大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
(2)今有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可以辐射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
中最小的频率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E2=1
22E1=-3.4 eV
则处于n=2激发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3.4 eV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

(2)根据C24=6知,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最多能辐射出的光子种类为6种。

n=4―→n=3时,光子频率最小为νmin,则E4-E3=hνmin,代入数据,解得νmin =1.6×1014 Hz。

答案(1)3.4 eV(2)6种 1.6×1014 H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