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5篇(多篇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集锦5篇
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

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__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

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

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

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

“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

“刺”左半部分是“”不是“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

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

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

扁鹊告诉国
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

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

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

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

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

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

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四)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

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

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

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积累词语。

2.总结《北京的春节》的写作特点,学习“按顺序、有详略”的写作方法。

3.阅读短文,认识多音字“还”,了解多音字形同音义不同的特点。

4.学习古诗《元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古诗。

5.组织语文生活,让学生写一写本地过春节时的情景,要求详略得当,叙述流畅,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自主积累古诗。

习作,学习有先有后、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读一读,记一记”
①出示词语:
初旬核桃荔枝菱角万象更新灶王寡不敌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词,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③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能确定读音的词语。

④指名说自己不能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

⑤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读一读,写一写”
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②纠正错误读音,提醒大家注意儿化音和带儿字词语的读法要区分开来。

③听写词语。

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再写几遍。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
春节不只一天,节日的事不只一件。

在《北京的春节》中,作者选了一些典型的事情来写,比如腊八吃腊八粥、做腊八蒜,放年假时儿童买杂拌儿,除夕的团圆饭,元旦拜年,元宵节的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自然流畅。

2.指名读。

3.引导理解。

写一篇__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如果事无巨细,一一叙述出来,让人感觉杂乱无章,没有中心。

所以先要定好一个中心,再围绕中心进行选材,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在叙述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最能体现中心的事情详细地描写。

4.思考:这把“金钥匙”有什么作用?
三、咬文嚼字
1.出示句子:还欠款二两银子。

2.指名读句子,
教案《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乐园七》教案》,来自网!
说说句子意思。

一种意思是还欠二两银子,另一种意思是已经归还二两银子。

3.什么原因导致两人出现分歧?指名说原因。

老师随机板书句中多音字“还”的读音。

4.自由读“咬文嚼字”,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5.你还看到过这样因为多音字误读而曲解意思的情况吗?请举例说说。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述古诗学习方法
了解作者——朗读全诗——理解大意——体味情感。

二、古诗诵读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

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2.看注释。

疏通大意: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吉祥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3.指导背诵古诗,自主积累古诗。

三、小结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春节快到了,现在你一定非常向往过春节吧,是不是又想起了往年过年的情景呢?
2.谈谈往年过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者你最开心的一天。

二、习作
1.同学们都说得很精彩。

但是如果把你们刚才说的按原样写在一篇作文里,你们觉得怎么样呢?(杂乱无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2.习作要求:
①注意写过年时特有的情景。

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某一天的经历。

②如果写一天的经历,要围绕某个意思写,比如忙碌、热闹、快乐……主要写与此有关的事情,不要面面俱到。

③写事情的时候,也要写到人,通过人们的言行、表情写出他们在节日里的心情、感受。

④可以先和同学交流一下过年的经历,互相启发。

3.学生作文。

4.指导修改。

5.誊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语文教案-最佳倾听者。

2、愿意参加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咕咚》故事一则;语言游戏“老师说…”。

活动流程:引起兴趣——加深难度——再加深难度——再加深难度——活动结束
活动过程:
一、听口令做动作,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幼儿教案《语文教案-最佳倾听者》。

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发口令的速度渐渐加快,动作出错的幼儿取消游戏资格,最后的幼儿为获胜者。

二、加深难度,听短句数相同的字。

教师口述一短句,让幼儿数句中共出现几个“我”字。

看哪位幼儿数得最正确。

三、再加深难度,听故事数相同的字。

教师讲故事《咕咚》,让幼儿数故事中共出现了几个“咕咚”,看哪位幼儿数得最正确。

四、游戏“老师说……”。

1、教师发出口令,口令中有“老师说”的'幼儿照口令做相应的动作,没有“老师说”的幼儿就保持原来的动作,看谁坚持到最后。

2、游戏数次后,可请幼儿做发口令者,教师参与幼儿活动。

(该游戏可请听课老师一起参与)
五、活动结束。

语文教案篇4
一、教材简说
“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

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欣赏一下课文插图,你会看到风娃娃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长得真可爱。

读读课文,你又会发现,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

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

人们都责怪他,他还不知道为什么呢。

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

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

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

“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6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要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

笔顺:及。

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

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下面不要写成“衣”。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猜对了吗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听录音朗读,注意以上的重点词句。

4自由选择一部分朗读,并展示给大家听。

5说说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板书在黑板上。

6你能帮风娃娃回答课文最后的问题吗?
(三)实践活动搜集资料,再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一:自选板块,自主研读 (一)通读全文,理清线索 1?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以上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二)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
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三)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

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2?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片断二:四会字教学(自主识字、写字)
(一)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纸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二)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三)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四)听写生字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五、资料袋风风指的是空气的水平流动现象。

风向指风的来向;风速指空气流动的速度。

气象服务中常以风力等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

风促使干冷和暖湿空气发生交换,常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

风是一种自然能源,很早以前,人
类就学会制造风车,借风力吹动风车来抽水和加工粮食,现在人们还利用风车来发电。

帆船的行驶也是靠风力的推动。

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风也经常给人类带来灾害。

暴风、台风、飓风、龙卷风等对人类的危害都很大。

识字一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

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本课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复现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我会读”中的词语,具有积累词汇和巩固生字双重目的',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如,尽力、尽量;爽快、凉爽、直爽……写字时应注意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可按照“主动学习”的策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培养积累词语的习惯。

(一)识字写字
识字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安排上,要突出这个重点。

在引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应倡导自主识字,注意在生活中识字。

比如,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过程中自主识字;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用学到的词语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识字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反复朗读中识字,在积累词语中识字。

要求认识的字要在多次复现中巩固。

在认读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在学生认识后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反馈、巩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戏、听写、阅读补充的短小儿歌等。

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出要求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在学生记住了要求写的十
个字后,再指导学生写字。

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教师范写的作用。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二)朗读感悟
朗读在本课教学中既有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又有助于积累词语和感悟秋天的美好。

朗读的方式要多样,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确,要有层次性。

可先让学生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如,先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再边读边想象,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最后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秋天美好的情境中,寓识字于朗读,以朗读促识字。

可让学生自主读“我会读”中的词语,以体现自主学习。

可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秋天的景色,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三)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补充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段落或短文(教师自编或改编)。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五、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语文教案篇5
课题: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我们学过《寻隐者不遇》这一首诗,还记得吗?请大家背一背。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

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

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

(出示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这些朋友的名称下做上记号,看看作者到底去拜访了哪些朋友。

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反馈,简单地说说这篇__的大致内容。

(大自然的朋友:山水、植物、动物、风云雷雨等。

)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心情好;高兴。

)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
⑴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⑵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⑶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