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讲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 最主要原因。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大陆板块
巨大的山脉
与大陆板块
(喜马拉雅山)
碰撞
海沟-岛弧
大陆板块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与大洋板块
海沟-海岸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1、我们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 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你认为地壳运动(如火山、地震 的形成)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 动的最主要原因。
地形复杂多样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山地 盆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山高坡陡
四周高、中间低平 海拔高、边缘陡峭, 地面起伏和缓 地势低平、面积广阔 坡度平缓,山顶浑圆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动地带
4、板块相撞挤压地区常形成山脉,板块移动张裂地区
形成裂谷或海洋,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基本面貌。
11、板、印说块度出构洋各造板大学板块块说和的太名平字洋
板块有什么不同?
A
D B
C
F
板块3、之仔间细互观相察碰,撞生形长成边巨界大与山消脉亡 板块边之界间有彼何此区分别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火山喷出的 岩浆主要来自 哪里?
软流层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
地
环
中
太
海
平
—
洋
喜
的
马
陆
拉
地
雅
和
山
周
一
围
带
海
区
读图: 世界上哪些地区火山比较集中?
火山
分类 活火山、死火山、 休眠火山
分布
环太平洋沿岸、地中 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构成
火山口、火山管、 火山锥
喷发物 固态、液态、气态
地震产生的原因:
地震结构示意图
将世界地震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 你能发现他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
地震 基本重合
火山
答: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 释放有关,因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 合的。
泥石流的形成自然原因
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 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 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 的流水。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 植被保护后,水土流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 会时常发生。 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 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 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其他建筑活动中, 破坏了山坡表面等
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 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有关概念:
1、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 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
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 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 地震的影响最大。
4、震中距:各点离震中 的距离。
5、震源深度:震源距 地表的垂直距离
亚欧,C板块和 ,太D平洋 板块,碰E 撞而造成,F的。 。
金牌考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 将出现新的大洋。 C、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的进行 着。 D、板块漂浮在海面上,相互之间不 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
地球上哪些地方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 呢?
0。
90。南纬:S 赤道把地球分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为南北半球
平面示意图
政区图
你知道这些地图有什么 用途,如何使用它们吗?
旅游图
地图:
1、地图的概念: 2、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2)图例 (3)方向:
①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 ②指向标定向法: (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③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金牌考题
1、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在不断扩张,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金牌考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
,B A ,C
。
(是(32))图红海中B ①仍,在和原②不因或断是扩③和展④的原四D地因距是。离在不断缩F。短的
C E
(2)板块的碰撞和 张裂 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 原因。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使福岛第一核电 (站1发)写生出核图泄中漏字,母引表起示人的们板的块恐名慌称。:按A图中应该,是B
度数的变化 规律
划分半球的 界线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 向西向东各180° 90°
赤道
20°W
160°E
W E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那条经线为0 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比较
0°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经度
纬度
本初子午线
赤道
90。北纬:N
180。 0。 180。
西经:W 东经:E 20。W和160。E经线圈
地壳变动形式(上升/下降 /弯曲/断裂、缓慢/激烈)
a、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上升
b 、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的升降 c 、 弯曲的岩层(褶皱) d 、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断 层)的痕迹
上升或下降
弯曲
缓慢
断裂
e 、地震 f 、火山
激烈
……
火山灰和气体
岩浆通道 火山锥
火山口 熔岩流
岩浆
1、火山由哪几 个部分构成? 其喷发物主要 有哪些?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 子午线。
在地球仪上,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赤道 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
回归线 23.5°N 为北回归线,23.5°S 为
南回归线。
极圈 66.5°N为北极圈, 66.5° S为南极圈
纬线
经线
形状特征 圆
半圆
长度
赤道最长
相等
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
0°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张裂 裂谷、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 最主要原因。
金牌考题
1、人们在 大陆漂移说
和
海底扩张说 两大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 全球可以分为 六 大板块,这些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上,并处于 不断的运动中。
金牌考题
1、测量发现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升 高,你能解释原因吗?
第三章:人类家园---地球
地球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两极方向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
归纳
1.登高望远
证明 地球
2.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是一 个球
3.麦哲伦环球航行
体的 现象
4.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和方 法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
地震结构示意图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地 震 分 布
地震的有关概念:
1、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 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
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 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 地震的影响最大。
4、震中距:各点离震中 的距离。
5、震源深度:震源距 地表的垂直距离
化而形成。即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 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 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主要包 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 特征: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有些
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
明显的砂粒和砾石。
石灰岩
页岩
(3)变质岩
先成岩石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化变学质变岩化
接触带
片状的结构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岩
②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①冷却凝固
岩浆
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④重熔再生作用
③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②外力作用:风化、
侵蚀、搬运、堆积
三大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什么?岩浆
岩石名称 花岗岩 玄武岩 砂岩 石灰岩 大理岩
颜色
肉红色、 黑色、灰 白、灰、 白色、灰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冰川作用: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人类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
2.三种岩石的成因: 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形成 沉积岩:地表碎屑物堆积、压实、固化形成 变质岩:岩石在地壳、岩浆运动产生的高温高
压下发生反应形成
岩浆岩
• 成因: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 后形成的。
• 特征: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 柱状结构。
沉积岩
• 成因:地表碎屑物砂一岩层层堆积、压实、固
魏格纳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பைடு நூலகம்源》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 美国地质学家赫斯、迪 茨提出海底扩张说
魏格纳[德国]
(1880——1930) 气象学家、
地球物理学家。
目前: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为六大 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 和张裂
地形部位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分布特点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处 等高线重叠处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
等高线较密处 等高线较疏处
1、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内部力量形成地壳运 动、火山、地震等。
2、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流水作用
地图
(1)比例尺: 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0)-----
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 -----
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根据岩石的成因不同,我们把岩石分 为了三类
__岩__浆_岩___、__沉__积__岩___、__变__质__岩___。
地球的内部结构?
软流层位于地表 以下60-400千米 处,主要由呈熔 融态的岩浆物质 组成
岩石圈是由地 壳和上地幔顶 部(软流层以 上),共同组 成的
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地轴穿过地心;
两极
经线 纬线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 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 点叫南极。
石灰岩 变质
(高温) 岩浆
变质带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三、组成地壳的岩石
岩石种 类
形成原因
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侵入 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特征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 气孔或柱状结构。
沉积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 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 征或化石。
地壳中的岩石在岩浆、
变质岩 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
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浅灰色
色
浅红
色
矿物晶体 有明显的
晶体颗粒
气孔结构
有
有晶体颗 粒
片状结构
有
沙粒和砾 石
化石
岩石种类
岩浆岩
微小颗 粒
可能有 可能有
岩浆岩 沉积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四、地地壳壳变变动的动证和据火山地震
褶皱:岩层受挤压时而产生
的弯曲变形
断层:
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过度而产生的断裂
地壳变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地壳变动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