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泥石流》参考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参考教案1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浙江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了解到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到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了抗震救灾的方法。

本节课泥石流仍是地质灾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他们对地质种类及防灾抗灾意识有一定的提高。

7年级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好奇心强,但对泥石流却非深知。

教材由3部分组成,一是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二是泥石流的危害,三是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做好重难点——泥石流的形成原因的突破。

前面的地球仪和细胞已经帮助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模型思想,本节课采用模型方法解决重难点——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把模拟实验和泥石流现象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对泥石流的概念性认识。

通过影像、阅读材料的信息整理和信息提取,进一步加深对泥石流的认识,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泥石流的基本特点,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2、知道泥石流的危害,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及逃生的方法。

3、通过对地质灾害(前已学过火山地震)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与学习,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4、通过模型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东川泥石流的相关材料,概括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发生前兆。

2、通过土质山谷模型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并让小组进行合作讨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

生能讲,师不讲;生能评价,师可再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泥石流进一步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用模型联系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②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逃生)难点: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四、教具准备
土质山谷模型草皮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讲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试着从科学现象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追随美。

让我们带上好心情,一起去旅行!
【展示】云南东川旅游点图片集
【设问】这些云南东川的图片都具有奇特的外形。

你们知道东川的形成原因吗?——泥石流
【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
材料:云南省东川小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铜矿。

自唐朝开始,这里成为重要的铜产地。

由于慕白的古代冶铜的主要燃料,流域内本来十分茂密的原始森林早到长期的毁灭性破坏。

到20世纪50年代,小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在大约2000平方签名的流域面积内,发育有较大的泥石流沟107条,泥石流活动十分频繁,小江流域也因此成为我国注明的泥石流活动区,被人戏称为“泥石流王国”。

【互动】云南东川的形成原因——泥石流。

引出课题
【板书】第5节泥石流
【设问】关于泥石流,同学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①无人知②生只知是地质灾害③生全知师需灵活应变)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泥石流的知识?
【自由发表】
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2、泥石流的危害
3、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二)讨论学习,探求新知
【过渡】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揭开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阅读】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雨水的不断冲刷,山体常滑落下来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这些物质被水流挟带,变成粘稠的浆体,沿着斜坡或沟谷急速奔泻而下,成为泥石流。

(配书本图P3-48 泥石流)
预设:此时学生对泥石流仍缺少感性认识,待后完善。

【讨论】请你结合材料,试着说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小组讨论>
预设:流水、土质、地形(地形稍难,但由“斜坡沟谷”可引导学生推出)【讲解】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泥石流。

我们不可能亲临现场观察,但我们一样可以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模型。

<前已经学过模型方法,此处是再渗透>
【模型】图3-47 土质山谷模型
说明:制作此模型时需注意:使用的土壤质地要比较细,质地粗的土壤渗水比较快,坡面水流比较小,因此沙土也不适宜使用。

土壤堆成山谷后不要压紧,可以先用水试验后确定的压实的程度,以水能冲走土壤为宜。

坡面的坡度应大于45°,坡面也要有适当的长度,以80cm左右为宜。

【展示】模型的Flash<求助电脑老师>或相应的视频材料,增加教学直观性。

【活动】A①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观察图3-47A处发生的现象。

②加大洒水的量,使坡度形成较大水流,再次观察在A处发生的现象。

泥石流的成因:大量的流水
B若改变坡度,会有何现象呢?陡峭VS平坦泥石流的成因:地形
C引导:模型上的土壤会有影响吗?泥石流的成因:坡面物质性质
(此处是重难点集中地方,可根据生源情况选择性组织讨论)
【小结】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①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

②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流速大,冲刷力强。

③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展示】图3-48
【设问】能否试着给说说什么是泥石流呢?
【互动】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析】①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也容易引发泥石流。

——增加了流水量。

②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

(可以结合汶川地震后引发泥石流事件说明)——改变了坡面物质的性质。

(此处是对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的进一步透视)
【过渡】除了上述自然原因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
预设:人类活动
【追问】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引发泥石流?
【活动】①在土质山谷模型的B处堆入一些沙子,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

观察在A处趁机的泥沙和前面的活动相比有什么变化?
——冲刷力增强
②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起类似“堆沙子”的效果?
——开矿堆积放的矿渣,采石弃土、修建铁路、公路和水渠等不合理开发。

③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可由学生上台演示验证)——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
④再现阅读材料“泥石流王国”
——植被的减少加剧泥石流发生。

【小结】人类若改变地面形态和涂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都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讲解】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1000多年以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发区。

中国以四川、云南、西藏和甘肃等省区尤为严重。

世界上受威胁比较严重的除了中国,还有有哥伦比亚、秘(bi)鲁、瑞士和日本。

【设问】云南为什么会成为泥石流的多发城市?
预设:生会结合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师需提前准备资料:云南地形和气候(降水)特点。

2、泥石流的危害
【过渡】除云南,甘肃也是泥石流多发的城市,你知道在甘肃发生的破坏性较大的泥石流吗?
预设:2010年8月,洪水夹带着大量泥沙和石块袭击了甘肃省舟曲县,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

造成这次灾难就是泥石流。

(书本有简单介绍,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来说。


【视频】甘肃省舟曲特大泥石流
【设问】请谈谈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自由发表】……(师在此只需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形成危机意识是主要目的)
3、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过渡】泥石流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学习科学,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科学,保护自己。

泥石流发生前有何征兆、我们又应该做出哪些应急措施呢?
【阅读】材料:某日夜间,云南东川蒋家沟一带乌云密布。

次日凌晨3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

到天亮,大雨逐渐转为小雨。

6时25分的时候,雨还在下,忽然从山沟里传出火车轰鸣一般的巨响。

这种怪声就是泥石流爆发的响声。

在巨响传出之前,往常流水不大的沟槽中,流量很快增大到每秒3-4立方米。

稍过片刻,突然出现断流状态。

又过了几分钟,随着响声增大,泥石流滚滚而出。

(若前播放的甘肃舟曲泥石流视频中征兆,则播放视频)
【设问】提取信息,泥石流爆发前有什么征兆?
【自由发表】……(师在此处补充泥石流的特点:突发性、历史短)
【讲解】但请大家注意:这些征兆并不能完全正确地提示是否会发生泥石流。

【设问】当泥石流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选择逃生路线呢?
【自由发表】……(师不做评价,采用生生评价。


【读图】图3-50 图中泥石流莱西市的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讨论】……
【小结】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讨论】根据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灾害?
【自由发表】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可自学)【阅读】自学P109阅读材料防止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三)总结归纳,知识内化
【导入再现】“泥石流王国”为什么能成为旅游胜地?
为什么云南东川能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什么云南东川能巧搭赛车平台,推动民生促进经济发展?
请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试着说说看有哪些改变?
【自由发表】……
【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
材料:1964年,科学家再小江流域对泥石流进行野外观测研究。

科学家利用山势,在泥石流经过的地方设置了一系列的连环拦挡坝,把水放走,把泥石流带来的大量石块固定在山谷中;在泥石流最开始形成的区进行地表改造,用合理搭配的草、灌木、乔木,重新建起立体的植被环境;在泥石流的下游,建立供泥石流通过的沟槽,有效地把泥石流逐渐引向危害小的地区,甚至淤积在人们设计
好的地方,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小结】在科学家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小江流域昔日多条“尼龙”肆虐的泥石流沟,今天已被绿色覆盖。

科学在“泥石流王国”里创造出了奇迹。

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新知应用,知识深化
准备几个练习做缓冲
七、作业布置,巩固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