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秦观《春日》原文译文鉴赏
![秦观《春日》原文译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5a630d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a.png)
秦观《春日》原文|译文|鉴赏《春日》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随着诗人的心情用上了拟人化手法,于是花草也显得多情善感,表现得十分细腻。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春日》原文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及注释译文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注释1.选自《淮海集》。
秦观(1049~1100),宋代文学家,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2.丝:喻雨。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雨后放晴。
5.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6.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7.春泪:雨点。
鉴赏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春日》鉴赏及赏析
![《春日》鉴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e2077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1.png)
《春日》鉴赏及赏析《春日》鉴赏及赏析《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春日》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95fb9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7.png)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春日》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春日》原文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春日》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春日》古诗_作者李商隐_古诗春日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春日》古诗_作者李商隐_古诗春日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https://img.taocdn.com/s3/m/d42a734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d.png)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春日》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草木阴阴的映照下,弯曲的小溪显得格外碧绿,一场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溅起细沙。
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流水去追赶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繁盛。
②趁:追逐。
《春日》赏析这首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朱熹《春日》译文《春日》鉴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译文《春日》鉴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e2e2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1.png)
朱熹《春日》译文《春日》鉴赏及赏析《春日》是由朱熹所创作的,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春日》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译文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春日》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春日》原文注释及赏析
![《春日》原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ebfef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0.png)
《春日》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春日》(五首选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①,霁光浮瓦碧参差②。
有情芍药含春泪③,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
①万丝:细雨。
②霁光:雨后初晴的阳光。
③春泪: 春日的雨点。
【赏析】
作者以词人之笔赋诗,自有其清新婉约之致。
自从元好问《论诗绝句》拈出此诗称为“女郎诗后,此诗几成少游的标志性作品。
但诗境有别,不妨各擅其妙,正无需厚此薄彼。
诗写一夜春雨,晓来雨霁,光耀碧瓦,赏心悦目。
雨丝与晴光交织成一个梦幻般的背景,全力烘托出花的绰约风姿,使人从拟人化的描绘中,充分感受到春和大自然的妩媚生动。
本篇用字精警,写得情思绵绵,生动如画,体现了阴柔之美。
春日古诗的诗意
![春日古诗的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522d7e017f1922791788e80b.png)
春日古诗的诗意春日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有引导学习之意。
为大家分享了春日的诗意,一起来阅读吧!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古诗诗意好日子里在泗水河边寻找春天的景色,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无聊的时候发现春天的景色很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天。
《春日》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诗词简介《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古诗《春日》
![小学古诗《春日》](https://img.taocdn.com/s3/m/980646384028915f814dc232.png)
《春日》作者: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春日》意思: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春日》写作背景: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春日》鉴赏: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3bb9a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5.png)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①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②寻芳:「芳」花草。
春游踏青的意思。
③泗水:水名,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
④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
⑤东风:春风。
翻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赏析:《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游春观感,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拓展知识: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61364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74.png)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秦观)宋朝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译文一声春雷,落下绵绵细雨。
雨后初晴,阳光投射在刚刚被雨洗过的苍翠碧瓦上。
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
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春日》注释丝: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雨后放晴。
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春泪:雨点。
《春日》赏析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春日》原文及译文
![《春日》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6efc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4.png)
《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表面上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因为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朱熹通过这首诗,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展现了他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和向往。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在晴朗的日子里,我来到泗水边寻找春天的美景,无边的风光在这一刻都焕然一新。
轻易地就能认出春风的面貌,因为春风吹过,万物复苏,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哲学思想,使得诗歌既有美丽的自然画面,又富含深刻的文化内涵。
朱熹的这种写作手法,使得《春日》成为了一首兼具文学美和哲学深度的佳作。
春日古诗文
![春日古诗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96d1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5.png)
春日古诗文
《春日》宋朝|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简介
《春日》这首七言律诗是宋代的朱熹所作。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
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翻译/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211f8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1.png)
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春日》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朱熹《春日》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春日》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诗意: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赏析: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0496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0.png)
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朱熹《春日》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翻译: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人,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和理学家。
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
赏析:《春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风和日丽、生气勃勃、百花竞艳、万物更新的美好景象,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把春天写活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秋名句。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
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古诗《春日》原文附赏析
![古诗《春日》原文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78e80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e.png)
古诗《春日》原文附赏析古诗《春日》原文附赏析诗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小学古诗《春日》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春日》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cafa2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c.png)
【导语】朱熹宋朝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闽学派的代表⼈物,儒学集⼤成者,世尊称为朱⼦。
朱熹是⾮孔⼦亲传弟⼦⽽享祀孔庙,位列⼤成殿⼗⼆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下⾯是分享的⼩学古诗《春⽇》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春⽇》 宋代:朱熹 胜⽇寻芳泗⽔滨,⽆边光景⼀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 风和⽇丽游春在泗⽔之滨,⽆边⽆际的风光焕然⼀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春天。
胜⽇:天⽓晴朗的好⽇⼦,也可看出⼈的好⼼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河名,在⼭东省。
滨:⽔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们⼀般认为这是⼀⾸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句“胜⽇寻芳泗⽔滨”:“胜⽇”,点明天时;“泗⽔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滨”结⽳,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边光景⼀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边光景”逆承⾸句“胜⽇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时新”,既写出春回⼤地,⾃然景物焕然⼀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新的欣喜感觉。
这⾥不做细碎描写,不在⼀草⼀⽊⼀⽯上做剪贴,⽽是从极⼴⼤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形象的语⾔,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句中的“识”字承⾸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寻芳,本不期望有⽆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把春⽓、春景形象化了,拟⼈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成的,⼈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春日》教学设计总第4节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
(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仲春阳春晚春残春暮春春令三春阳春春辉春风春水春光春色春汛春雨春景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暖踏春春雷春潮春华春季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深如海春寒料峭春满人间四季如春春风和煦春和日丽春风送暖春风浩荡春风化雨春潮滚滚春花怒放春意正浓春苗茁壮百花争春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花烂漫春桃吐蕊枯木逢春春水盈盈春风轻拂春风拂面春和景明春风荡漾春风徐来春江水暖春雨丝丝春雨绵绵红杏闹春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
——郭沫若●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东方风来满眼春。
——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
——冯梦龙●春到人间草木知。
——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
——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
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
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
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
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
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
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