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不可把火车当做质点
B.在地面上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参考系是地面
C.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它们的路程一定相等
D.直线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
2.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B.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时,物体是受力物体还是施力物体是相对某个力而言的
C.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3.中国飞人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中取得了9.83s的成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83s”表示时刻
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运动员的成绩越优秀,其平均速度越大
D.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运动的位移就是路程
4.一辆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方向相同,且加速度越来越小,则()A.汽车的速度在减小
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开始反向运动
5.如图所示,将弹性小球以10m/s的速度从距地面2m高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向上反弹,经过距地面1.5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m/s,从A到B过程,小球共用时0.3s,则此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大小为0.5m ,方向竖直向上
B .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3m/s ,方向竖直向下
C .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约为1.67m/s ,方向竖直向下
D .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256.7m/s ,方向竖直向下
6.A 、B 两个小球用长为1m 的细绳相连,用手拿着A 球并由静止释放,测得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0.2s 。

不计空气阻力,取2=10m /s g ,则释放时A 球离地面的高度为( ) A .1.25m
B .1.80m
C .3.60m
D .6.25m
7.某汽车正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前方出现紧急情况需刹车。

从刹车开始计时,汽车在第1s 内的位移为8.0m ,在第3s 内的位移为0.5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0.6s 末速度为8.0m/s B .汽车在2.5s 末速度为0.5m/s C .汽车在第2s 内的位移为4m
D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 2
二、多选题
8.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 t =0 到 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 v -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12
2
v v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 .甲、乙两汽车的加速度都逐渐减小
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2m/s ,则在这1s 内该物体的( )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2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5m/s 2
10.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

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 ) A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甲乙,丙停在空中 B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甲乙,丙匀速上升
C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甲乙,丙匀速下降,且v v <甲丙
D .甲、乙匀速下降,且v v >甲乙,丙匀速上升
11.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x 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直线b 与曲线a 相切于点(4,-15)。

已知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4s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小是乙的平均速度大小的3倍
B .0~1s 内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C .=0t 时刻,甲的速度大小为8m/s
D .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三、实验题
12.图中的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速度”“时间”或“位移”),其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填“交流约8V”“交流220V”或“四节干电池”)。

(2)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 (打点时间间隔为0.02秒)。

①试根据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 、F 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①试根据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2m/s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某研究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由带有刻度尺的竖直支架、小球释放器、小球、光电门A 和B 及光电门计时器和网兜组成。

实验时,按图装配好实验器材,小球、两个光电门和网兜在同一竖直线上利用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的距离小球释放器,打开计时器后释放小球,记录下计时器显示的小球从光电门A 到光电门B 所用时间t ;保持光电门A 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B 的位置,重复实验,多次读出两个光门间的距离h 和小球经过两个光电门所用时间t ,在坐标纸上做出~h
t t
图线,如图乙所示。

(1)为提高实验精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一些
B .小球的直径越大,实验精度越高
C .应该选用材质密度较大的小球
(2)乙图中,图线与纵轴交点坐标为b ,题图线斜率为k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________,小球释放点距光电门A 的高度为________。

(用题目给出的已知量表示)
四、解答题
14.如图所示,登山运动中,小张用0.8m/s 的速度由营地x 爬到山顶y 。

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4km ,相对于x 升高了1.2km ,随即小张以1.2m/s 的速度返回营地,x 、y 的水平距离为1.6km 。

(1)求小张由x 运动到y 的位移的大小。

(2)求小张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3)小张的朋友小李从x 点爬山,他比小张晚5min 出发,平均速率为0.7m/s ,结果两人同时到达山顶,问小李由x 爬到y 共通过了多少路程?
15.道路交通法规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超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行驶,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行驶,则属于交通违章行为、一辆以20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红绿灯路口,当汽车车头与停车线的距离为25m 时,绿灯还有2s 的时间就要熄灭(绿灯熄灭,黄灯即亮)。

若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 2。

请通过计算说明: (1)汽车能否不闯黄灯顺利通过;
(2)若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能否恰好紧靠停车线停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需要以多大的加速度制动。

16.某玩具枪竖直向上连续发射三颗完全相同的子弹(均可视为质点),相邻两颗子弹
离开枪口的时间间隔为1s 。

第1颗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30m/s ,由于机械故障,其后每颗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依次递减5m/s 。

已知重力加速度210m/s g ,忽略子弹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

求:
(1)第1颗子弹速度减为0时,第1颗子弹与第2颗子弹之间的距离;
(2)第2颗子弹速度减为0时,第1颗子弹离枪口的距离;
(3)第2颗与第3颗子弹第一次相撞时,第1颗子弹离枪口的距离。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火车的长度不可忽略,不可把火车当做质点,故A正确;
B.在地面上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是描述月亮相对云的位置发生变化,参考系是云,故B 错误;
C.两个质点通过的位移相同,路程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和位移的大小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A.桌面发生微小形变,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这是木块受到弹力的直接原因,A错误;
B.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例如木块放在桌面上,对于压力来说,木块是施力物体,对于支持力来说,木块是受力物体。

但对于一个确定的力,该物体不能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B正确;
C.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桌面受的力,物体的重力是物体受的力,二力受力物体不同,C错误;
D.弹力的大小和重力无关。

例如用两块木板从左右两侧夹住一个物体的时候,弹力和重力无关,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9.83s”是一段时间,表示时间间隔。

故A错误;
B.运动员有最大速度的限制,且为了取得好成绩会尽快达到最大速度,不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故B错误;
C.成绩越优异则所用时间越短,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所用时间,在位移不变的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

故C正确;
D.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

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B.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意味着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故A错误B正确;
C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故CD 错误; 故选B 。

5.C
【详解】AC .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规定向下为正,从题中可以看出,小球从A 到B 位移为0.5m ,方向指向末位置,即方向竖直向下,由公式=x
v t
可得,小球平均
速度大小为
0.5
m s 1.67m s 0.3
v =
≈ 方向竖直向下,故A 错误,C 正确;
BD .速度变化量等于末速度减初速度,规定向下为正,则有
7m s 10m s 17m s v ∆=--=-
负号表示与规定方向相反,即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7m s ,由加速度定义式
v
a t
∆=
∆可得,小球平均加速度的为 2217
m 56.7m s 0.3
a -=
≈- 即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256.7m/s ,方向竖直向上,故BD 错误。

故选C 。

6.B
【详解】释放时A 球离地高度为h ,则根据公式可得,对A 研究
21=2
h gt 对B 研究
21
1(0.2)2
h g t -=
- 解得
1.8m h =
故选B 。

7.C
【详解】假设第3s 内汽车速度没有减到零,则有
21312x x at -=
解得
23.75m/s a =
第1s 内位移为8.0m ,即
210111
2
x v t at =-
解得
09.875m/s v =
由于
3s v a
< 说明假设不成立,由此可知第3s 内汽车已经停止运动,故
2312
x at =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
012at v a t =-⋅ 210111
2
x v t at =-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
010m/s v =,24m/s a =,0.5s t =
故汽车0.6s 的速度为
1040.6m/s 7.6m/s v =-⨯=
汽车2.5s 末的速度为
104 2.5m/s 0v '=-⨯=
汽车第2s 内的位移为
22011111
2(2)1021448m 4m 22
x v t a t x =⋅--=⨯⨯-⨯⨯-=
故选C 。

8.AD
【详解】A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等于速度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两车时间相同,甲的位移大,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大,A 正确; B .
12
2
v v +表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C 车的平均速度,乙车的位移小于C 车的位移,所以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
12
2
v v +,B 错误;
C .甲车速度图像的面积大,位移大,C 错误;
D .两车速度图像的斜率都减小,加速度都减小,D 正确。

故选AD 。

9.BC
【详解】若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相同,则位移和加速度分别是
08.5m 2
v v
x t +=
= 20
7m/s v v a t
-=
= 若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相反,则位移和加速度分别是
0 3.5m 2
v v
x t -==- 20
17m/s v v a t
--=
=- 所以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7m/s 2,也可能17m/s 2;位移的大小可能是8.5m ,也可能3.5m 。

AB.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5m ;不可能大于12m , A 错误,B 正确;
CD. 加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小于5m/s 2;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2m/s 2,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10.ACD
【详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且乙的下降速度大于甲的下降速度,即
v v >甲乙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则丙可能静止在空中,或者匀速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或者丙匀速上升。

故选ACD 。

11.AD
【详解】A .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a 为甲,由图可知,前4s 内,甲的位移为24m ,乙的位移为8m ,则甲的平均速度大小是乙的平均速度大小的3倍,故A 正确;
B .在x -t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0~1s 内两图线斜率都为负,即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故B 错误;
C .由题意可知,4s 时,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即甲的末速度为
()15m 7m 2m /s 4s
x v t ---∆===-∆
甲在4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m 9m 6m /s 4s
v --==-

02
v v v += 可得
010m /s v =-
即甲的速度大小为10m/s ,故C 错误;
D .由上述分析及
0v v at =+
可得
()202m /s 10m /s 2m /s 4s
v v a t ----===-
即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故D 正确。

故选AD 。

12. 电火花计时器 时间 交流220V 0.400 0.721 0.80
【详解】(1)[1][2][3]图乙是电火花计时器,它是测时间,其电源采用的是交流220V 。

(2)①[1][2]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则
2(3.62 4.38)10m/s 0.400m/s 20.2
AC B x v T -+⨯=== 2
(6.807.62)10m/s 0.721m/s 20.2
EG F x v T -+⨯=== ①[3]根据
2x aT ∆=
可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2
2222(7.62 6.80 5.99 5.20 4.38 3.62)10m/s 0.80m/s 990.1
DG AD x x a T --++---⨯===⨯ 13. AC##CA 2k 2
4b k
【详解】(1)[1]A .两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一些,可以减小距离及时间测量的误差,还可以减小小球大小对实验误差的影响,故A 正确;
B .小球的直径越小而质量大,实验的精度越高,故B 错误;
C .实验应选用材质密度较大的小球,这样可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故C 正确。

故选AC 。

(2)[2][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
2A 12
h v t gt =+ 变形为
A 12
h v gt t =+ 对照图像,有
A v b =,12
k g = 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2g k =
小球释放点距光电门A 的高度为
22
A 24v b s g k
== 14.(1)2000m ;(2)0.96m/s ;(3)1890m
【详解】(1)由几何关系可知,小张由x 运动到y 的位移的大小
2000m l =
(2)求小张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12224002m/s 0.96m/s 240024000.8 1.2
s
v s s v v ⨯===++ (3)小张到达山顶时间
12400s 3000s 0.8
t == 小李由x 爬到y 共通过了
()0.73000560m 1890m s '=⨯-⨯=
15.(1)能;(2)不能,理由见解析
【详解】(1)若驾驶员使汽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加速行驶,则2s 内前进的距离
21012
x v t at =+ 代入已知数据得
211(20222)m 44m 2
x =⨯+⨯⨯= 由于
125m x >
所以汽车能不闯黄灯而顺利通过。

(2)若汽车紧靠停车线停下,则其位移为25m ,设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有
2022v a x '=
代入数据可得
220225a '=⨯
求得
28m/s a '=
由于a '大于5m/s 2,所以汽车不能够恰好紧靠停车线停下。

16.(1)15m ;(2)43.75m ;(3)0
【详解】(1)第1颗子弹的初速度130m/s v =,速度减为0所用时间
112
30m/s 3s 10m/s v t g === 此时第1颗子弹高度
222111110m/s (3s)45m 22
h gt ==⨯⨯= 第2颗子弹的初速度
2305m/s 25m/s v =-=()
第1颗子弹速度减为0时,第2颗子弹运动时间
211s 31s 2s t t =-=-=()
速度
2222'25m/s 10m/s 2s 5m/s v v gt =-=-⨯=
第2颗子弹还处于上升阶段,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22222'gh v v =-()
代入数据解得第2颗子弹的高度
2222
2222
'25m/s 5m/s 30m 2210m/s v v h g --===⨯()()() 第1颗子弹与第2颗子弹之间的距离为
1245m 30m=15m h h h ∆=-=-
(2)设第1颗子弹速度减为0后,经过't 第2颗子弹速度减为0,
22
'5m/s '0.5s 10m/s v t g === 此时第1颗子弹从最高点下落距离为
22211''10m/s 0.5s 1.25m 22
h gt =
=⨯⨯=() 第1颗子弹离枪口的距离问 11''45m-1.25m 43.75m h h h =-==
(3)第3颗子弹的初速度为
325m/s 25m/s 5m/s 20m/s v v =-=-=
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
2012
h v t gt =- 第2颗与第3颗子弹位移相等时相撞
222311''1''1''2''222
h v t g t v t g t =---=---()()()() 代入数据解得
1''6s 2t t ==
根据对称性可知,此时第1颗子弹落回枪口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