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玉米苗期残膜回收机具的设计(全套图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
题目玉米苗期残膜回收机具的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201 年月日
摘要
本文对玉米苗期残膜回收机具进行了设计,主要用于小田作业,目的是回收清除废旧膜地膜,净化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针对现有的各型苗期地膜回收机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在地头需要人工协助卷膜,且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起膜、收膜不同步,须停车重新卷膜,收膜效率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苗期整膜回收机,将起膜,卷膜机构作为研究重点。

本设计主要包括玉米残膜回收机的机架、起膜铲、起膜轮、送膜轮、传动链轮、残膜回收箱。

通过起膜铲和起膜轮将土壤里的残膜卷出至送膜轮,再由送膜轮送入残膜回收箱,完成残膜回收。

关键词:苗期地膜回收机,起膜轮,送膜轮
全套图纸三维加1538937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corn plastic film recycling machine, mainly used for small farmland to recycling waste plastic film,purify the soil,protect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tter void farmland pollution, reduce the cost.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seeding mulching film recovery machine application, it’s need farmer to assist, and in the work,the film is not synchronous, shall stop the reroll film, the film and have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A new design of seedling whole film recovery machine as the research key. This design mainly comprises a frame, corn plastic
film collector,loosening shovel, membrane wheel,film feeding wheel, sprocket,plastic film recycling box. The shovel and membrane wheel will make the plastic film out of the soil to the feeding wheel,then the film feeding wheel send the plastic film into the remnant recycling box, complete the work.
Key words:plastic film collector, shovel, film feeding wheel, sprocket.
目录
1 前言 (1)
2 苗期残膜回收机概论 (1)
2.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2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研究发展现状 (3)
2.3国内的苗期揭膜机械 (4)
3起膜装置的设计 (6)
3.1技术要求 (6)
3.2 机器作业工艺方案 (6)
4 方案的选择说明 (7)
4.1收膜工艺 (7)
4.2各部件的结构特点 (7)
4.2.1划膜部件 (7)
4.2.2捡膜部件 (8)
4.2.3脱卸膜部件分析 (8)
4.2.4集膜部件分析 (8)
4.2.5动力分析 (8)
4.2.6得出方案 (9)
5 设计的主要参数 (10)
5.1起膜铲设计 (10)
5.2 收膜、送膜机构 (10)
6 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11)
7仿形机构的设计 (12)
8轴的设计 (14)
8.1轴上轴承的选用 (15)
8.2轴的尺寸设计 (15)
9主要零件的校核 (16)
1 前言
地膜覆盖这一农业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抗旱、保墒、提高地温, 确保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这一农业技术已由经济作物推广到大田作物, 并且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地膜覆盖技术确实为农业增产增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持续使用地膜而残膜回收得不到较好的解决, 又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难题, 即田间地膜覆盖技术带来增产的同时由残存在土壤中的地膜造成了
白色污染这一事实; 并且随着逐年累积在土壤中的残膜量的增加,这一问题越来
越严重。

因此解决残膜回收的问题从政府到农户己形成共识。

目前, 人工回收残膜劳动强度大, 回收效率低, 农民迫切需要实现机械化回收残膜的机具。

然而由于在实现残膜回收机械化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给收膜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农业部与国家科委确立了残膜回收机具研究这一攻关课题
并面向全国招标, 由此可以看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 苗期残膜回收机概论
2.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跨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己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阶段。

过去为解决温饱而主要追求产量增长的农业生产,已可以在保持总量平衡基础上突出质量和效益,向多样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更大规模地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和增值,使农业成为有活力的现代化产业。

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对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追求经济效益,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

地膜覆盖技术是一项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的切实可行的新型技术,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墒、防除杂草、节本增效等诸多优点,使幼苗免受冻害,并可提前播种,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提高作物的品质与产量,同时使各种作物的适作区向北推移、扩大。

对于利用有限水资源,发展我国早地农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试验表明,与露地种植比较,覆膜种植技术可使多种农作物早熟5~10天,在北方地温可提高2~4"C,膜内土壤水分耗散速度比膜外低0.9 mm/d,并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在干旱地区覆盖地膜后全生产期可节约用水150~220rnm,农作物一般增产30%~50%。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从50年代就开始逐步将铺膜种植技术应用于蔬菜及经济类作物。

我国70年代开始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应用于蔬菜、瓜类的生产,80年代开始应用于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近年来又将这一技术推广到玉米、甜菜和小麦等40多种作物的栽培上,解决了寒冷和干旱地区作物增产困难的问题,从而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现在地膜和种
子、化肥、农药一起成为不可缺少的农业生产资料。

在我国的新疆、山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等寒冷、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地膜覆盖栽培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使用过的地膜不能及时回收,很大一部分地膜被翻入土壤逐年积累,农用塑料薄膜主要由用作地膜的聚乙烯膜和用于温室的或塑料大棚的聚氯乙烯膜,无论哪种都是聚烯烃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都极难降解,土壤中可存在200~400年,使耕地遭到严重的污染。

根据调查测算,连续覆膜3年的棉田,地表每rn2有小碎片47.3块,折算每h 群有残膜52.1kg,耕层30cm内每m2有残膜56.6块,折算每hm2有残膜57.9kg,两者合计每hm2有残膜1l0kg。

废膜残留造成的影响主要有4个方面:
1)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

种子播在残膜上会因吸收不到水分和养分而不能发芽、出苗,造成烂种,幼苗黄瘦甚至死亡。

据调查,连续覆膜种植3~5年的田地,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下降10%~15%。

2)塑料地膜中含有聚乙烯、氯乙烯等有毒物质,可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同时,牲畜误食以后会引起病害甚至死亡。

3)残膜破坏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使土壤的透气性、蓄水性变差,作物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降低,最终导致作物难以发芽出苗,根系难以下扎。

4)同时土壤中的残膜也会影响机械作业。

据调查,废膜主要残留在农田的
n20cm的浅耕层内,约占总残留量的80%。

残留废膜易缠绕犁铧,严重影响整地质量;大量残膜还易堵塞播种机,造成播种不均匀,影响播种质量。

所以只有残膜及时的回收后才能进行正常作业,否则会影响整地机具的正常工作。

残膜能否得到及时回收,还直接关系到秸秆还田这项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地力的农艺措施的实施。

秸秆还田是一项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性状及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肥含量的重要措旌。

但覆盖在地表上的残膜若得不到及时回收,粉碎的秸秆将不能与土壤更好的融合,将延缓秸秆的腐蚀速度,从而大大降低秸秆还田应有的效果。

连续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多,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就越大。

我国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很大,全国约在333.33万hm2以上,由于连年使用地膜又不能及时回收构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因此,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工作思路转变的步伐,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整治田间白色污染,使残膜能够有效的回收己成为我们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残膜治理的主要方法有:
(1)采用可降解地膜;
(2)采用较厚强度较大的塑料薄膜;
(3)采用人工回收;
(4)采用机械回收地膜。

虽然每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控制地膜的危害,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前两种相对于我国农民的收入偏低来说,成本偏高,限制了农民对新技术的承受力。

人工回收的作业效率又太低,作业效率低—0.08hm2/(工·天)。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地膜普遍采用的厚度为0.006~0.015ram,强度很低,因为价格便宜,被农民广泛采用。

因此,对于当前我国使用地膜的状况,面积大,地膜薄,农民收入低的特点,研究价格便宜,性能优良的地膜回收机具是我国当前之需。

2.2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研究发展现状
国内的地膜回收机按作业时间主要分为苗期地膜回收机和秋后地膜回收机。

其中,苗期的地膜因为还未完全老化,地表上的地膜还比较完整,有利于收膜。

根据作业时间的不同,苗期回收分为出苗时回收地膜和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后再回收地膜两种作业形式。

出苗时回收地膜更有利于地膜的回收,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再回收地膜,会造成伤苗,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残膜也不好回收。

苗期揭膜机的代表机型有4TSM-4型悬挂式收膜机、JM一12废膜回收机、CSM-130BO型齿链式收膜机(采用无心圆辊收膜)、MSM,3型苗期残膜回收机(采用卷膜辊主动收集废膜)。

它们都是采用弹齿扎入地膜,挑起回收,容易撕裂地膜。

秋后地膜回收机主要捡拾破损很严重的碎膜,因作业条件的差异,作业机的残膜回收率也大不相同。

目前应用中的秋后地膜回收机有将近20余种,主要有弹齿式地膜回收机,如IFMJ一850型废膜捡拾机采用伸缩扒指式捡膜装置,经常出现壅土、撕裂地膜现象,有废膜缠绕,卸膜需停机的缺点;链式地膜回收机,采用输送链条筛选分离薄膜与土块,结构简单,可以收集碎膜,集膜机构一般后置,不需要停车卸膜。

气吸式残膜回收机,如4MQ—1.5型,该机回收率较高且不伤苗,但只能回收地表残膜,掩埋在土壤中的地膜无法收起,且工作环境恶劣,易于将尘土一同吸入膜箱,成本较高,农民无法接受,不符合中国国情。

秋后地膜回收机都采用集膜筐集膜。

目前,我国已有近20余种型号的地膜回收机械研制成功,在地膜回收机研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

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1)伸缩杆齿式捡抬滚筒:该种收膜机构工作可靠,残膜收净率高,但该机构的结构复杂,造价偏高。

如甘肃省农机推广站研制的1FMJ.850型残膜回收机,残膜收净率90%,生产率在0.3hm2/h,配套动力为13.2kw小四轮拖拉机。

2)弹齿式拾膜部件:由地轮带动收膜弹齿工作,结构简单,残膜收净率高。

机构中需要一个控制收膜弹齿工作位置的曲线轨迹滑道便于脱膜,因而给加工制造带来一定的困难。

同时该种收膜部件也无法实现残膜与杂草的有效分离。


1M.100型圆弧形弹齿滚筒式残膜回收机”1,以及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QS.2型秋后残膜回收机,残膜收净率90%,生产率在0.3hm2/h,配套动力为13.2kw 小四轮拖拉机。

根据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在考虑残膜拉伸率及地轮下陷和滑移的情况下,挑膜弹齿与行走地轮间的最佳速比应为1.64左右为宜。

该速比刚好将挑起的残膜拉紧,不易被推起的土壤压住,且收起的残膜较干净。

3)铲式起茬收膜部件:其在起茬的同时将残膜一起铲起,经输送带送入鼠笼式旋转滚筒进行土茬分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收净率高。

但其对土壤的性能有一定的要求,且收起的残膜与作物的根茬混合在一起,会给残膜的再生利用带来困难。

如内蒙古商都牧机厂研制的1MC-70型地膜回收起茬机,残膜与根茬收净率为90%,生产率在0.2~0.3hrnZ/h,配套动力为11kw小四轮拖拉机,起茬起膜深度8~l0om,机组作业速度3~4km/h。

4)轮齿式收膜部件:该种收膜机构采用苗期收膜机的收膜部件,靠收膜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转动收膜,结构简单,收起的残膜比较干净,便于残膜的再生利用,特别适宜捡拾玉米、高粱等有硬根茬地的秋后残膜回收。

对于破损不严重的残膜收净率比较高,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对于厚度在0.008mm以上的标准地膜,该机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残膜回收机构。

如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小型残膜回收
机,采用该收膜部件,在地膜破损不严重的情况下,残膜收净率90%左右。

生产率在0.2~0.3hm2/h,配套动力为11kw小四轮拖拉机。

5)齿链式收膜部件:其结构简单、紧凑、加工制造方便,既可用于苗期收膜,也可用于秋后收膜,该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由于其整个结构可以向纵向设置,可以前置,有利于整地复式作业。

目前国内收膜机的脱(卸)膜部件主要有刮板轮、推膜板、输送带和脱膜杆等。

在国外,地膜回收问题也是一直困扰地膜覆盖技术发展的一大难题。

但国外地膜回收技术的应用没有我国深入广泛。

国外大多采用综合的治理技术,因此残膜的危害远远没有中国严重。

国外一般采用的技术包括:
①采用厚度、抗拉强度较大的塑料薄膜。

国外一般采用的塑料薄膜的厚度一般在0.02~0.05mm之间(我国为0.007~0.015mm),利于机械收膜。

回收薄膜还可以重复使用,可减少总的地膜使用量,污染随之减少。

②国外大量使用可降解、无毒害薄膜。

如光解薄膜和生物降解薄膜以及植物纤维薄膜。

英国和前苏联普遍采用悬挂式收膜机,工作时松土铲将压膜土耕松,然后将薄膜收卷到羊皮网或金属网上。

收下的膜清洗干净卷好备用。

日本因覆盖地膜的土壤主要是火山灰土,土壤疏松易揭膜,且地膜较厚,强度大,覆盖期相对较短。

因此对残膜的回收处理相对好一些。

从总体来看欧美等国为解决残膜造成的危害,一方面推广使用高强度,耐老化地膜;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研制新型地膜,如可降解地膜等,残膜经一定时期而自动分解,形成无害物质而混入土壤中。

1972年,Parry开发了一种地膜回收机,该机在工作时将地膜与地膜表面的覆盖物卷在回收机卷膜辊上。

1993年,Sawyer和Roberson开发了一种地膜回收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卷膜辊将地膜从地表卷起,该机器包含一个使卷膜辊线速度与回收机工作速度相匹配的装置。

1995年,Lavo开发了一种地膜回收机,该机器在回收地膜时用一个刷子将地膜上的土壤刷去。

1995—1997年,Brooks开发了一种地膜回收杌,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机械振动将地膜与土壤分离,并将地膜撕成小片后处理成塑料球,以便回收。

1998年,R.LParish设计了一个装置,该装置控制液压马达的流量来控制液压马达转速,以使地膜回收机卷膜辊线速度与回收机速度相匹配。

以上国外机型存在的缺点是成本太高,而且对残膜的强度要求较高,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无法在中国进行推广。

2.3国内的苗期揭膜机械
玉米在浇头水前地膜老化较轻时采用人机结合的办法揭去地膜。

这时的地膜还未完全老化,地表上的地膜还比较完整,如果揭膜时间安排在早晚,地膜的韧性好,易于揭起,拾净率高。

而且在灌头水前将地膜回收,增强了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发育,并为施肥、开沟、灌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苗期揭膜机的代表机型有:
①MsM.3型苗期残膜回收机,采用起膜轮起膜,卷膜辊主动收集废膜,其收膜工作部件不需动力驱动。

②4TSM-4型悬挂式收膜机,采用地轮驱动。

采用类似的抓膜轮将地膜捡起,抓膜轮下安装起膜导轨以增加地膜揭起的可靠性,并用脱膜滚筒将捡起的地膜从抓膜轮上脱下,收集在集膜筐中。

③JM一1废膜回收机,采用地轮驱动。

将揭膜和中耕合为一体,先揭膜,再中耕。

揭膜部分主要是用卷膜部件将撕成条的地膜捡起并绕成卷。

无专门的捡拾部件,在地膜接头或地头需要人工辅助。

而且,当玉米株高超过500mm时,枝冠封垄会导致其作业速度大大降低,另外,它还要求铺膜机作业时在种行处打2排孔,揭膜时又常不能沿孔将膜揭开,影响回收效果“1。

④Ms.2型玉米苗期收膜机,利用轮上带齿的卷膜轮将起膜铲铲起的残膜挑起收集。

其收膜工作部件不需动力驱动。

以上几种占期地膜回收机对残膜的收净率都在85%以上,但是它们都是用于苗长到一定高度后的地膜的回收,这时已经经过了破膜出苗,残膜不完整了,而且都是采用弹齿由上往下扎入地膜,挑起。

撕裂应力大,地膜收不净,收上的地膜也不容易打捆运输。

而对于刚出苗时的相对还比较完整的地膜的回收,目前还没有适合的机型。

在灌溉条件好,揭膜后能及时浇水的地区,采用苗期(浇头水前)收膜,有利于以后的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后续作业,防止作物早衰,提高其品质。

但目前,苗期收膜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收净率低。

残膜回收问题日益突出。

苗期地膜回收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起膜、集膜机构等关键部件的研究上,着重起膜以及集膜的同步问题的研究,现有的苗期地膜回收机械都是使用轮齿式收膜部件,集膜部件普遍采用卷膜辊式。

但是在地头需要人工卷膜,且在工作中经常出现起膜和集膜不同步现象,地膜被撕裂,卷膜被迫中断,必须停车重新人工卷膜,降低了收膜效率。

3起膜装置的设计
3.1技术要求
配套拖拉机动力 3.7KN
工作幅宽1260mm
作业速度2——3km/h
工作部件类型圆弧齿
工作部件数6个
入土深度30——50mm
生产率100% (理论设计)
联接方式挂接
3.2 机器作业工艺方案
本次研究所设定的玉米苗期残膜回收机,因为这种模式在兵团种植最广泛。

机械残膜回收是在棉花最后一水后进行,此时地膜已经失去它的作用,针对地膜的特性,结合机械化收膜的特点、目前农业覆膜的实际情况及工作部件工作情况,机械收膜的工艺过程应包含有松土、起膜、挑膜、膜杂分离、脱膜、集膜等密切联系的工艺环节。

经研究,这种残膜回收机的收膜工艺应该是起膜铲将要回收的地膜与玉米根部的地膜彻底分离、捡膜器将地膜捡起、送膜器将地膜输送到集膜器、最后脱(卸)膜机构将残膜卸下并送入集膜箱中,决定其收膜效果的核心机构是收膜机构,它包含了划膜、捡膜、脱膜和集膜部件。

4 方案的选择说明
4.1收膜工艺
此次研究残膜回收机的收膜工艺应为:划膜(破膜)—--捡膜—--脱膜—--集膜.以下为收膜工艺所涉及到的主要部件及种类:
部件种类
划膜部

捡膜部件脱卸膜部

集膜部件
1 划刀式伸缩杆齿

刮板轮式集膜箱
2 圆盘式弹齿式推膜板式卷膜轮
3 齿盘式铲式输送带式
4 轮齿式脱膜杆式
5 齿链式
4.2各部件的结构特点
4.2.1划膜部件
名称特点结构特

使用性

经济性局限性
划刀式结构简

性能稳

制造容
易,价格低廉
圆盘式结构较
简单
性能良

不易制
造,价格较高
齿盘式结构复

性能良

价格较
高,不易制造
必须高
速作业
4.2.2捡膜部件
名称特点结构特

使用性

经济性局限性
伸缩杆齿式结构复

工作可

价格偏高
弹齿式结构简

收净率

制造困难无法实现
膜杂分离
铲式结构简

收净率

制造困难对土壤性
能要求较高
轮齿式结构简

收净率

经济性较

用于秋后
残膜回收
齿链式结构简
单.紧凑
性能稳

加工制造
方便
4.2.3脱卸膜部件分析
目前,国内收膜机的脱卸膜部件主要有刮板轮,推膜板,输送带和脱膜杆等.从现有机型的脱卸膜效果看,对于采用伸缩杆齿式捡拾滚筒收膜部件的收膜机,应用输送带脱膜比较理想:对于采用轮齿式收膜部件和齿链式收膜部件的收膜机,应用刮板轮和脱膜杆脱膜或采用输送带脱膜比较理想.
4.2.4集膜部件分析
集膜部件主要有集膜箱和卷膜轮.从集膜效果看,对于破损较轻,连续性好的残膜应用卷膜轮集膜的效果较好;反之集膜箱较好.
4.2.5动力分析
根据收膜工艺以及个部件的相互关系,由此可配备约翰的尔--天拖610A型拖拉机或铁牛—55,可采用一档慢速作业。

由于本机采用的是自被动力,所以不需要拖拉机从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

在地轮的带动下,通过链传动以及相应的齿轮啮合,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4.2.6得出方案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本课题的方案即: 部件
名称
划膜部件
捡膜部

脱卸膜部

集膜部件
1 起膜铲
圆弧齿式
圆弧齿式(链轮传动)
残膜回收

整机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
图1 玉米苗期残膜回收机结构示意图
松土铲
仿形机构
送膜轮
收膜部
残膜回收箱
5 设计的主要参数
5.1起膜铲设计
起膜铲主要是参照圆犁刀的形式,其作用是将地膜收起,保证后续部件能够完全将地膜收回。

此部件在整机中所起的作用是:第一起支撑作用,本机所采用的是牵引式挂接方式。

整体是由破膜部件和地轮进行支撑。

第二起破膜仿形作用,棉田不可能到处都是平坦的,总有高低起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仿形机构,此破膜机构在挂接杆的中部设置了弹簧,在挂接处还设了定位孔。

这样以来就很好地解决了仿形和限深的问题,起膜铲如图2
图2 起膜铲
5.2 收膜、送膜机构
收膜机构设计成圆弧齿形,其齿根部与起膜铲贴近更高效收膜。

收膜机构由行走轮上的链轮带动,起膜轮和送膜轮中心距为412mm。

起膜轮半径R180mm,齿长110mm,送膜轮半径R90mm,齿长110mm,保证两轮互不干涉,送膜轮由链传动使其转动,将起膜轮上的膜取下送入到收膜箱。

6 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链传动是属于带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

与属于摩擦传动的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因而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传动效率较高;又因链条不需要像带那样张得很紧,所以作用于轴上的径向压力较小;在同样使用条件下,链传动结构较为紧凑,同时链传动能在高温及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工作,与齿轮传动相比,链传动的制造与安装精度要求较低,成本低廉;在远距离传动时,其结构比齿轮传动轻便得多。

链传动的主要缺点是:(1)在两根平行轴间只能用于同向回转的转动;(2)运转时不能保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3)磨损后易发生跳齿;工作时有噪声;(4)不宜在载荷变化很大或急速反向的传动中应用。

链传动主要用在要求工作可靠,且两轴相距较远,以及其它不宜采用齿轮传动的场合。

链传动可应用于低速重型及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

按用途不同,链可分为:传动链、输送链和起重链。

输送链和起重链主要用在运输和起重机械中,而在一般机械传动中,常用的是传动链。

本设计中,起膜轮与卷膜轮都是采用链传动。

设计起膜轮与卷膜轮的动力来源均为地轮,根据两者的旋转方向都与地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及各部件的相对安装定位要求,设计传动布局如图5-1所示。

转向轮及张紧轮与地轮用链轮位于链条的内侧。

起膜轮、卷膜轮的反转都是通过将链轮置于链条的外侧来实现。

已知:地轮直径D1为460mm,起膜轮直径D2为360mm,拖拉机动力为13.2kW,前进速度为V=510km/h,功率P=0.5721kW。

1.选择链轮齿数Zl,
传动比i_D2/Dl=15/25
选主链轮齿数Z l=25,Z2=iZ1=15.
2.计算功率Pa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工作情况系数KA=1.2,则
P ca=K a·P=1.2×0.5721=0.6865kW
3.确定链条的链节距L p
初定中心距a=40p
链节数:
取L p =100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