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为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3.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5.自然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6.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7.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8.外部性的解决对策:解决外部性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是外部效果内部化,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就是要促使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成本的内部化。
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有:(1)政府的直接管制(直接管制是政府以非市场途径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性进行直接干预,包括命令和控制;(2)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价格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者行为或产品实行税收、收费或补贴),第二类数量控制(是通过分配市场许可设定可接受的污染水平),第三类责任制度(是设立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基准,如果生产者违反这个基准,他会遭受到某些财政性的后果));(3)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不要政府干预,让市场自己来达到最优的一种完全自由化的市场方法);(4)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对人们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以解决外部性)。
9.区域经济特色形成原因:(1)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区域由于自然资源和历史基础,人口、技术和资金,市场、组织和管理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一定的产业总是坐落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上,一定的劳动空间必定有一定的产业与之相适应);(3)劳动分工规律(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一直朝着两个方面发展:部门、行业分工和地域分工。
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要求各区域凭借、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部门);
(4)区域利益(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渗透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正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经济行为特征)。
10.适度人口: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
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
11.人口容量:指以不损害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破坏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提,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
12.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13.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技术
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14.研究与开发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等三类活动。
15.技术扩散的形式有空间梯度式技术扩散(是指以发源地为核心成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跳跃式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异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双向式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后又传回甲地的技术扩散过程)。
技术扩散的途径有:(1)交钥匙工程(2)技术关键诀窍的提供(3)技术许可(4)合伙经营中的技术成果分享(5)专利(6)外国子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7)单纯的产品仿效或生产过程模仿(8)直接购买纯粹的技术(9)购买体现技术特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