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美术素养从《十个太阳》开始——教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艺教育一直以来注重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于艺术素养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
在文化课中,美术教育特别是绘画教育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在美术教育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其美术素养呢?本文从《十个太阳》这个教材入手,对于美术教师进行一些教案解析,希望能够给美术教育者更多的启示。
一、教材背景解析
《十个太阳》是由美国著名插画家约瑟夫•布隆的作品,作品创作于1992年。
此作品是以苏丹古代神话故事传说为蓝本的绘本,该故事源自于苏丹故事库,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绘本中,布隆通过对苏丹传说故事进行改编创作。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勇敢的王子,他试图登上天空取走十个太阳,以解救被大火烧死的人们。
在王子中二次往返太阳之间,展现了他怎样与飞禽走兽搏斗的情节,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许多色彩鲜艳和独特的绘画形式,以及故事情节中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学目标
1.辨认绘本中艺术风格。
2.运用画笔表示光线、阴暗及颜色变化。
3.运用PPT、谷歌素材及自己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形象表达出书中的事物,同时创造
自己心中的图形。
教学内容
本课依据约瑟夫•布隆的绘本《十个太阳》,主要围绕着艺术风格和绘画技巧,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肢体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
1.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简介,使学生对于作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2.以作品中的人物和动物为例,向学生讲解书画风格,并探讨作品背后潜藏的文化内涵和
意义。
3.通过模仿和实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画笔表示光线、阴暗和颜色变化等。
教学过程
本课程整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入
1.复习上一次课程中学习到的植物、景物等线条绘画,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2.向学生介绍布隆的作品《十个太阳》,以及这幅作品的题材主题和特点。
第二部分:实践学习
1.学生开始学习,老师询问并引导学生回忆布隆绘画作品的基本主题和潜在文化内涵。
2.从画面中段选取人物或动物,让学生用画笔模仿画出此动物和人物,涂上正确的颜色。
3.模仿绘画中的颜色变化和光线,寻找和创造自己的图形。
第三部分:展示作品
1.学生自行制作PPT,根据自己学习绘画的特点,将各自学习到的图形展示出来。
2.原创图片及制作原理以及学习方法的分享。
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模仿、实践和展示等。
其中,讲解部分以简单的语言和多样的展示形式为主,如图像、实物、音频、视频等。
实践阶段,学生通过模仿布隆绘画人物和动物,加强记忆及练习学习的重要性。
三、知识点深入剖析
1.艺术风格和意义
学习布隆的作品,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而如何选择和运用颜色对于绘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布隆在作品中运用了鲜艳、大胆的色彩,并巧绘出不同的人物图形,体现出他对于故事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文化背景的把握。
2.布隆的色彩运用
在布隆的作品中,对于色彩的处理显得尤为精细和独到,从而使得绘画气息更加浓重,人物形象更具立体感。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来了解色彩运用的原理和技巧,找到自己的色彩配比和表现形式。
3.形象的创造
本课程中,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模仿,同时也需要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图形。
通过创造形象,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下艺术表现的特别之处,并了解创作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反馈和检验
本次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认识艺术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利用模仿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运用技巧和图像表达能力。
在课后的检验中,让学生自行制作PPT,展示自己的成果,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十个太阳》的教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美术教育中的文化背景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的技巧和文化背景,既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也能为美术教育带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