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传家书_《给自己补课:关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0月15日星期日zzy《给自己补课:关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经常听各位先修说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之前都是从字面上去揣度,对自己要树立志向为行动提供方向,要勤奋学习、刻意练习,要时时自省、有过就改。
光从字面上理解,对于责善这个词不是很有把握。
听过几位先修分享致良知学习心得,结合上下语境,目前是理解为出于善意,鼓励、引导好行为。
先生的本意是不是这样呢?很有必要给自己补上一课,关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经过查询了解到上述四个词出自《教条示龙场诸生》,是先生创办书院时对追随者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一生的要求。
原文读起来比较费力,特意找了一份翻译成白话的资料参照着看。
看过一遍翻译稿后,发现之前学习的致良知文章都被这篇《教条示龙场诸生》总结了。
先生从立志开始说起,可以理解为明确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和现代人提倡的以终为始、不忘初心说的是一样的道理。
接着先生从勤学、改过两个维度告诉我们达成志向的路径,我个人理解勤学是做加法,改过是做减法,都是以立下的志为准绳,并且需要持之以恒,应了前行也是修行这样的说法。
人是社会化动物,个体之间会有互动,彼此之间会产生影响。
先生又从互动这个维度阐述了奔向光明之志的过程中,怎么和别人互动,如何看待他人发起的互动,见自己见众生。
这些只是文白第一次对照阅读后的一些收获,希望后续不断揣摩、点滴践行后会有新领悟。
期待ing
《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的现代文翻译附录如下:
诸位相聚于此(龙场驿)听我讲学,我很欣慰。
但我担心能力有限,无法帮助你们。
有四件事,希望你们能做到,这也是我对你们的感谢之意吧。
哪四件事呢?它们是: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要严肃对待这四件事,不可疏忽!
1.立志
不树立志向,天下就没有能成功的事。
即使是各行各业的技艺工人,也都是立有志向的人。
现在的学者对学业旷废懈怠,虚度光阴,而一无所成,都是因为没有树立志向而已。
我认为,立下成圣的志向,就会成圣;立下成贤的志向,就会成贤。
志向不立的人,就如没有舵的船、没有缰绳的马,飘飘荡荡,漫无目标,最终要奔向何方呢?有人说过,如果立志为善,而父母却愤怒你、兄弟怨恨你、家乡父老厌恶你,那么,你就不必为善了;如果立志为善,而父母爱你、兄弟喜欢你、家乡父老敬爱相信你,你何苦不为善,不当君子呢?如果你为恶,父母爱你、兄弟喜欢你、家乡父老相信你,那你为恶也未尝不可;如果你为恶,父母愤怒你、兄弟怨恨你、父老乡亲厌弃你,你何苦必为恶而做小人呢?诸位知道了这些,就知道所立的志向应该是什么了。
2.勤学
立下成为君子的志向后,就该勤奋学习。
凡是学习不勤奋的,肯定是其志向不坚定。
我很欣慰,跟随我的弟子和朋友们都不以聪慧敏捷取胜,而以勤奋、坚定、谦虚为第一。
诸位可以观察下我弟子和跟我亲近的朋友中,如果有“肚子里明明空空的,却假装很充盈;明明是没学问,却假装懂得很多”;隐藏自己的短处、妒忌别人的长处、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说大话来欺骗别人,这样的人,就算天资很高超,同学们不会讨厌他吗?不会轻视他吗?他就算用那种方式来欺骗别人,别人就真的会被他所欺骗吗?会有人不在背后偷偷地嘲笑他吗?如果有人谦虚低调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目标坚定、虚心做事、不耻下问,与人相处总是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从自己身上寻找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知晓自己的不足,忠诚守信而又乐观豁达、表里如一,纵然他的资质禀赋愚钝不堪,同辈之中,有谁不称赞羡慕他呢?那些原本没有多大才能,却又不求上进的人,人们当然认为他确实没有才能,还有谁会尊敬他推崇他呢?各位同学看到这些,就知道,为了志向必须要勤奋学习了。
3.改过
过错,大贤大能之人也有,无人可以免除,然而他们仍是大贤大能之人,就因为他们知错能改。
所以说,我们不应以不犯错误为贵,而应以善于改正错误为贵。
诸位扪心自问,平日在廉耻忠信方面有缺陷吗?也有轻视孝顺友爱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诈苟且刻薄的习气吗?我想,你们大概还不至于如此。
如果真不幸有这类人,全是因为他不知天理而失足,平时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规劝告诫而造成的。
诸位试着自我反省一下,万一有和这种情况接近的,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
然而也不应就此过于愧疚,导致在改正错误发扬从善方面毫无勇气。
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过去的错误,即使过去是盗贼流寇,今后也可以成为彬彬君子。
如果说我过去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万一人们不相信我,而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反而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进而破罐子破摔,一错再错,对这种人,我非但无话可说,而且近乎绝望。
4.责善
所谓责善,就是互相监督、提醒,从而让对方的品格臻于美好,它是朋友之间不可多得的美好品质,须真诚告诫并循循善诱讲给朋友听。
尽心尽力体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采用委婉温柔的表达方式,使朋友听到它就能够接受,深思出道理后就能够改过,对我有感激却没有恼怒,才是最好的方法啊。
如果首先揭发朋友过错和缺点,极力斥责他的过错,令他无地自容,他会羞愧难当并记恨在心,即使他口已服却心不服,只是因形势所迫而暂时服从,这是刺激他继续做坏事。
所以但凡揭发别人的短处,攻击别人的隐私,故作正直的举止来谋取名誉的人,都不是用语言监督、提醒朋友,使朋友臻于美好的人。
即使是这样,让我被别人以这种方式“责善”也不是不可以。
他人用这种态度加在我的身上,凡是攻击我过失的人,我都把他看成是我的老师,怎么可以不快乐地接受并心存感激呢?我对于圣道没有什么心得,我的学问是粗浅的。
错误地让你们跟随我在此学习,即使我日思夜
想,罪过尚不能免除,何况过错呢?人们说对待老师要不冒犯不规劝,并说在老师面前不能提意见,这是大错。
在老师面前提意见,直言相谏不能说是冒犯,即使婉言规劝也要让他能意识到。
让我按正确的做,我才能得以明白正确之处;我做错了,也能够改正错误: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学生和老师互相学习而成长”。
同学们互相监督、提醒,使对方品格臻于美好,就从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