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运动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踝运动学
足踝的功能:
•支持体重,在平地步行时,踝关节力为体重的4.5倍;
•对不规则平面进行调整和适应,保持重心落在支撑面上;
•跑、跳、攀登、步行;
•代替手的部分功能;
足踝的解剖:
1、足骨包括7块跗骨(距骨上跟骨下足舟骨连三楔骨骰骨在外)、5块跖骨头和14块趾骨。
足骨分为3段:后足(距骨和跟骨)、中足(足舟骨、三块楔骨、骰骨)、前足(跖骨和趾骨)。
这些骨及其附属韧带形成了3个足弓即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
足弓增加了足的弹性,使足成为了具有弹性的“三足架”。
人体的重力从踝关节经过距骨向前、向后传到跖骨头(主要是第1第5跖骨头)和跟骨结节,保证直立位足底着地支撑的稳定性,在行走和跳跃时,发挥弹性和缓冲震荡的作用,同时还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以保护体内器官,特别是使脑免受震荡。
2、踝由内踝(在踝部的内侧面,是胫骨远端的一个突起)和外踝(在踝部的外侧面,是腓骨的最远端)构成。
外踝低于内踝,相差1CM左右,因此踝关节外翻运动受限,易发生内翻损伤。
3、足的关节和运动机能学
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滑车组成,是屈戍关节。
滑车的内、外侧面分别与胫骨的内踝外侧面和外踝的内侧面相关节。
胫、腓骨由胫腓前、后韧带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牢固的关节窝(踝穴),容纳楔形的距骨滑车。
由于距骨滑车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滑车前部嵌入关节窝内,关节较稳定;但在跖屈时,较窄的滑车后部进入关节窝内,于是足能够作轻微的侧方运动,此时关节不够稳定,故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跖屈情况下。
内、外踝尖端下方的连线与踝关节轴方向接近。
当膝关节的水平轴垂直人体中线时,内踝尖端通常在外踝尖端的前上方,因此踝关节轴倾斜于矢状面和额状面。
垂直轴也与水平轴倾斜。
这单关节轴与主要面均不垂直,而与这三面相交。
这种轴称为三向轴。
因此踝跖屈30°包括了三个轴的运动:矢状面(跖屈)>28°、水平面(内旋)为1°、额状面(旋前)为4°。
踝背屈30°包括运动:矢状面(背屈)>28°、水平面(外旋)为9°、额状面(旋后)为2°。
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背屈0°——20°,跖屈0°——45°,外翻0°——25°,内翻0°——30°。
胫腓连结:包括骨间膜和胫腓前、后韧带。
活动范围很小,但对于正常的背屈和跖屈至关重要。
踝关节背屈时,胫腓关节有少量的向上滑动,当膝关节损伤或外科固定限制胫腓关节的运动,可导致踝关节背屈受限。
距下关节(跟距关节):跟骨的上面三个关节面与距骨下面相应的关节面相关节。
在距骨中、后关节面之间有一条沟,形成跗窦。
这
条沟是通踝部的内、外侧。
跗窦的全长有跟骨间韧带牢固地将两骨连结。
在跗窦内的韧带和脂肪组织富有感受器、神经纤维可直至小脑。
跟骨间韧带是“距下本体感觉中心”,来完成闭链运动的快速反射。
该关节也有三向轴。
其关节轴线为从内侧前上方向外侧后下方倾斜。
产生选前和旋后两个动作,旋前=背屈+外展+外翻,旋后=跖屈+内收+内翻。
4、跗横关节(Chopart关节):由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关节面组成,呈“S”形。
临床常沿此关节进行足的离断。
该关节参与前足在后足上的运动,在旋前时降低纵弓高度而旋后时增加足纵弓的高度。
但这些关节本身不产生独立的运动。
韧带的附着和骨性结构连结跗横关节和距下关节形成三向轴。
在内翻时,足舟骨和骰骨向内侧移动并在固定的距骨下方绕距骨旋转,跟骨随着骰骨向前和在距骨下方转动。
5、跗跖关节(Lisfranc关节):由骰骨和3块楔骨与5块跖骨基
底部关节形成。
构成了足纵弓和足横弓的基础。
第4、5跗跖关节最灵活,背屈和跖屈以及旋前和旋后的总运动量分别为9°和11°。
足、踝肌
跨过踝关节的肌除腓肠肌和腘肌外都起于近侧的胫骨和腓骨。
由于没有肌附着距骨,所以从小腿到足的肌同时作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作用踝或足的肌根据位置分为三群。
1、后群
功能:胫骨后肌在足弓的动力性支持中有重要作用,胫骨后肌麻痹,距骨向下的力拉长了内侧足底韧带,使足弓下降而产生平足畸形,此时体重经足舟骨落在地面上。
趾长屈肌、拇长屈肌主要功能是在行走、跑步和足趾站立时的闭链运动中,在上述运动中屈肌收缩来支持足纵弓,并在行步的离地相时将力作用于地面。
2、外侧群
a、腓骨长肌:由腓浅神经(L4-S1)支配,主要外翻足和跖屈踝关节。
并能压低第1跖骨头。
b、腓骨短肌:由腓浅神经(L4-S1)支配,作用为外翻足和背屈踝关节。
功能:在闭链的单腿站立、行走、跑步和跳跃等运动中提供足弓的支持,调节足对地面的适应性和控制着地脚和小腿的位置。
腓骨肌麻痹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可能发生踝关节内翻扭伤。
3、前群肌
a、胫骨前肌:由腓总神经的一分支和腓深神经的一分支支配(L4-S4)。
背屈踝关节。
b、拇长伸肌:由腓深神经支配,伸拇趾跖趾关节和拇趾指骨间关节和背屈踝关节。
c、趾长伸肌:由腓深神经的一分支支配(L4-S1)。
伸第二到第五跖的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以及背屈踝关节和外翻足。
功能:当胫骨前肌麻痹时而伸趾肌完好时,伸趾肌仅产生有限的足背屈,单独的趾长伸肌作用能产生踝的强力外翻。
若前群肌麻痹可导致步行摆动相时足下垂,因而需要过度屈髋、屈膝代偿来防止足接触地面。
4、足底固有肌
第一层:拇展肌、趾短伸肌、小趾展肌
第二层:跖方肌、蚓状肌
第三层:拇短屈肌、拇肌收肌(二个头)、小趾短屈肌
第四层:骨间背侧肌、骨间足底肌
功能:与跖腱膜、足的韧带和腱之间的广泛连接形成了动、静结构的强力复合体。
虽然固有肌可以做外展、内收和屈趾,但主要功能室在行走和跑步时支持足弓,补充长屈趾肌的力和摆动相中对抗屈肌来保持趾伸直。
[1]刘克敏,敖丽娟运动学华夏出版社2014-01-01ISBN:9787508079622
[2]Dutton's Orthopaedic Examination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 3E (2012)
作者:上海市同济医院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