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人教三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量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个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主要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
启发式、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
15分
秒4分1小时(1秒1分1小时)
5.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
排队。
5毫米5分米5米
5千米5厘米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