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23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习通过观察、联想和创意设计,将废旧物改造成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
3.掌握基本的废旧物改造技巧,例如剪、贴、画、拼等,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4.课堂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废旧物品,创作一幅具有主题性的艺术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废旧物的美,提高审美品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废旧物的选择、创意构思和改造技巧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激发创意思维,我会通过展示多样案例和引导思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废旧物改造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废旧物改造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基本技巧将废旧物品变为艺术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废旧物再利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三: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学生在团队项目中可能存在意见分歧,影响作品完成效率。
-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分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难点四: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可能对废旧物改造的环保意义认识不足。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学生成果展示环节,我看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展示时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作用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开展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废旧物的定义,认识到废旧物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及其再利用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废旧物改造激他们关注生活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变废为宝,倡导绿色生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共同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废旧物改造活动,关注社会发展,树立尊重劳动、节约资源的价值观。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创意思维的激发。学生在面对废旧物时,往往难以突破原有形态,缺乏将其转变为艺术品的新颖创意。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展示多样的废旧物改造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难点二:实际操作技巧的掌握。学生在动手改造废旧物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
-解决方法:教师提供分步骤的演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多尝试,通过实践掌握技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引导学生们发现废旧物的“新生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整体来看,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参与度较高,但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觉得废旧物改造这一主题对学生们的吸引力很大,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然而,我在讲授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我需要更加深入地讲解环保理念,让学生们从心底里认识到这个主题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基本概念。废旧物再利用是指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通过创意和技巧,使其变为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它是环保和艺术创作的重要结合,有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一个旧瓶子通过绘画和装饰变成一件精美的花瓶,以及这一过程如何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举例: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废旧物改造对环境的具体贡献,如减少垃圾填埋、节约资源等,从而加深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废旧物的“新生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那些被我们丢弃的废旧物品?”(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赋予这些废旧物以新的生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废旧物改造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虽然我提前做了演示,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分组辅导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改造技巧。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他们能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废旧物再利用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了解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废旧物,发现其潜在的美学价值,并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
-掌握基本的改造技巧,如剪、贴、画、拼等,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件具有创意的废旧物改造作品。
-举例: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学习如何将一个普通的废旧瓶子通过绘画和装饰变成一件艺术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