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全切除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全切除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膀胱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全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随机给予膀胱部分切除(A组)和根治性全切除(B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血尿天数、总体及不同临床分期术后1年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情况。
结果:A组术后血尿平均天数少于B组(P<0.05),术后血尿天数1~3 d的例数多于B 组(P<0.01),4~6 d的例数少于B组(P<0.05);两组总体及不同临床分期术后1年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膀胱部分切除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避免膀胱全部切除,且在治疗效果上与根治性全切无差异,可在手术耐受差的患者中推广。
标签:膀胱部分切除;根治性全切除;浸润性膀胱癌
中图分类号R69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110—0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1]。
膀胱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全切除手术是治疗膀胱癌的常见方法[2],本文就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别进行两种手术并比较两者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确诊的5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35~75岁,平均(56.5±9.3)岁;膀胱内单发肿瘤32例,多发18例,除1例为输尿管中下段移行细胞癌外,其余均为膀胱初发肿瘤;肿瘤临床分期:T2N0M0 27例,T3N0M0 23例;肿瘤病理分级:G1 13例,G2 22例,G3 1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行病理确诊。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并分别给予膀胱部分切除(A组)和根治性全切除(B组)手术治疗;均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对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均给予5—fu(20 mg/次)灌注化疗。
膀胱部分切除手术:下腹部正中切口,游离输尿管及膀胱,将肿瘤及其周围2 cm的正常组织切除,包括膀胱全层和外脂肪部分。
根治性全切除术:在直肠膀胱凹处切开腹膜,游离输尿管后,并结扎远端并切断输尿管,同时结扎膀胱癌与前列腺血管蒂,行膀胱切除并由切口取出,同时进行尿道改道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后血尿天数;进行术后1年随访,统计两组总体及不同临床分期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血尿情况
A组术后血尿平均天数少于B组(P<0.05),术后血尿1~3 d例数多于B
组(P<0.01),4~6 d的例数少于B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预后情况
两组总体及不同临床分期术后1年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全膀胱切除是根治膀胱癌的主要手段,但其对患者损伤较大,在全部切除的同时还需进行尿道手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
相关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如高龄)对根治术耐受较差。
膀胱部分切除仅对癌变组织进行切除,可减少机体损伤。
本研究发现:A组术后血尿平均天数少于B组,表明部分切除术血尿持续时间少于全部切除术患者,且大多集中在术后1~3 d,主要原因是部分切除仅切除癌变部位及周围2 cm处正常组织,对尿道损伤较小;而膀胱全部切除还需进行尿道切断和改道手术,导致术后血尿天数较长。
两组总体及不同临床分期术后1年复发率和无瘤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部分切除术也可取得和根治全部切除相似的效果,提示部分切除可用于对全部切除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
综上所述,膀胱部分切除可减少手术创伤,同时避免膀胱全部切除,且在治疗效果上与根治性全切无差别,可在手术耐受差的患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富广.浸润肌层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1):1649—1651.
[2]李博,权昌益,常文亮,等.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附2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0,50(2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