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休克课件-2024鲜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3/28
8
微循环变化过程
微循环收缩期
休克早期,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增多,微循环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收缩尤为明显。
微循环扩张期
休克进一步发展,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等因素导致微循环血管扩张,而毛细血 管后括约肌对酸中毒的耐受性较大,仍处于收缩状态,大量血液淤滞在毛细血管网内。
01 02 03
细胞因子释放
休克时,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 细胞等)活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 等)。这些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诱导炎症反应、 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等。
前列腺素类物质生成
休克时,环氧化酶途径被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前列腺 素类物质(如PGE2、PGF2α等)。这些物质可参与炎症反 应、调节血管张力、影响血小板聚集等。
细胞缺氧
休克时,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 导致细胞缺氧。缺氧状态下,细 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 程,ATP生成减少,能量供应不
足。
乳酸堆积
缺氧状态下,细胞通过无氧糖酵 解途径产生能量,导致乳酸堆积。 乳酸堆积可引起酸中毒,进一步
加重细胞功能障碍。
钠钾泵功能障碍
休克时,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功能 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升 高和钾离子浓度降低。这种离子 浓度的改变可影响细胞的正常生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休克时,呼吸系统可出 现呼吸急促、呼吸浅快 等呼吸困难表现。同时, 肺部可出现肺水肿、肺 不张等并发症加重呼吸
系统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休克时,神经系统处于 抑制状态患者可出现意 识障碍、昏迷等表现。 同时,脑部缺血缺氧可 导致脑细胞水肿、颅内 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
肝肾功能障碍
休克时,肝肾等重要器 官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肝 肾功能障碍。肝脏可出 现肝淤血、肝细胞坏死 等表现;肾脏可出现急 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
骤停。
03
低钠血症
休克时,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和肾脏排钠减少等原因,可引起低钠
血症。低钠血症可引起细胞水肿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13
器官功能障碍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心血管功能障碍
休克时,心血管系统处 于抑制状态,心肌收缩 力减弱、心率减慢、血 压下降。同时,微循环 障碍导致组织器官缺血 缺氧加重心血管功能障 碍。
2024/3/28
6
02
休克时微循环变化
2024/3/28
7
微循环障碍及其后果
微循环血管收缩
休克时,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增多, 导致微循环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括 约肌收缩尤为明显。
微循环血管床容量减少
组织缺氧
微循环血管收缩和血管床容量减少导 致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功能障 碍。
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血管床容量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降低。
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2024/3/28
14
04
休克时体液因子变化
2024/3/28
15
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与调节
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
在休克早期,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大量释放。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以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病理生理学休克课件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 休克概述 • 休克时微循环变化 • 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 • 休克时体液因子变化 • 休克治疗原则及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2024/3/28
2
2024/3/28
01
休克概述
3
休克定义与分类
2024/3/28
休克定义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综合征, 表现为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 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 损。
2024/3/28
微循环衰竭期
休克晚期,微循环血管床大量开放并淤滞血液,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降低,组织缺氧更为严 重,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细胞,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9
微循环改变对组织器官影响
脑组织
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微循环障碍可导 致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形成。
胃肠道
胃肠道黏膜对缺氧非常敏感,微循环障碍 可导致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疡形成甚至穿 孔。
2024/3/28
24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01
02
03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引起休克的原发病进 行积极治疗,如控制感染、 纠正心律失常等,以消除 休克的根本原因。
2024/3/28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通过补充血容量、应用血 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持 有效循环血量,保证重要 器官的血流灌注。
改善微循环
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如扩血管药物、活血化瘀 药物等,以改善组织器官 的血流灌注和氧供。
2024/3/28
20
药物治疗策略制定和实施
2024/3/28
血管活性药物 根据休克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维持血压和改善组织灌注。
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 针对休克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紊乱,使用抗炎药物和免 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乌司他丁等,减轻组织损伤和 促进修复。
心脏
微循环障碍使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收缩力 减弱,心输出量降低。
肺脏
微循环障碍可引起肺间质水肿、肺泡萎陷 不张等肺功能损害。
2024/3/28
肾脏
肾脏是休克时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微循 环障碍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 坏死等肾功能损害。
10
03
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
2024/3/28
11
细胞缺氧与代谢障碍
02
针对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休克患者,采用CRRT技术清除体内多余
水分和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
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
03
在休克治疗过程中,重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需求,提供合
理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22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2024/3/28
23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其危害程度评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理功能。
2024/3/28
12
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2024/3/28
01
酸中毒
休克时,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有氧代谢减少,无氧糖酵解增强,产生
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引起酸中毒。酸中毒可抑制酶活性、影响细胞膜通
透性和细胞功能。
02
高钾血症
休克时,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细胞内钾离子释放到细胞外液,
引起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跳
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等发生过敏反应, 引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心肌抑制等。
2024/3/28
5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休克的典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或神 志淡漠等。不同类型休克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异。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休克的类型和严重 程度。常用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 等。
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加强患者护理,包括呼吸道管理、皮肤护理、心理支持等;同时给予 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液体复苏和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的血容量和电解质状况,制定合理的液体复苏方 案,补充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同时纠正电解质紊 乱。
21
非药物治疗手段介绍和应用
2024/3/28
机械通气
01
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休克患者,及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改善
氧合和通气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和肺水肿。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白三烯类物质生成
休克时,5-脂氧合酶途径被激活,花生四烯酸代谢生成白三 烯类物质(如LTB4、LTC4等)。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趋化 作用和促炎作用。
2024/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17
凝血系统激活与纤溶亢进
组织因子释放
凝血酶原激活
纤溶系统亢进
休克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组织因子 暴露并释放入血。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 血途径的启动因子,与FⅦa结合形成 复合物后激活FⅩ为FⅩa,进而启动凝 血级联反应。
2024/3/28
18
05
休克治疗原则及措施
2024/3/28
19
治疗目标设定和评估方法选择
治疗目标
首要目标是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 和细胞代谢,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 止休克进展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评估方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意识 状态等指标,以及血气分析、乳酸测定 等实验室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 重程度和治疗反应。
休克时,肺部微循环障碍和炎症介质释放可导 致ARDS,表现为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等,严 重者可危及生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休克时,全身炎症反应和组织缺氧可导致心、肺、肝、 肾等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休克时,微循环障碍和炎症反应可激活凝血系 统,导致全身性血管内凝血,进一步加重组织 缺氧和器官功能障碍。
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作用 下,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 具有强大的促凝作用,可将纤维蛋白原 转化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定的血 栓。
休克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纤溶系统被 激活以清除血管内过多的纤维蛋白沉积。 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后降解纤维蛋 白和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FDPs等。 同时纤溶酶抑制剂如α2-抗纤溶酶也被 消耗或降解导致纤溶活性进一步增强。
血管加压素释放
休克时,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提高循环血量。
2024/3/2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休克时,肾素分泌增加,激活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 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同时刺激醛固酮分泌,促进水钠潴留。
16
炎症介质参与及作用
休克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和机制,休克可分为 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 染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等类型。
4
发病原因及机制
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由于大量失血、失液或烧伤等原因导致有效 循环血容量减少。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 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感染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
由严重感染引起,病原体及其毒素引发全身 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 容量减少和心肌抑制等。
25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2024/3/28
及时识别并处理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ARDS、MODS、DIC等。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 血液净化等。
多学科协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重症医学、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 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协作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