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卡地平对脑缺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卡地平对脑缺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
作者:王培培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2期
摘要:尼卡地平是一种新型临床药品,它是通过静脉来传导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断剂,其医学原理是扩张动脉血管,但是不会对心肌的变时和变力性产生明显影响。

最近几年来,科研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尼卡地平具有良好的脂溶性,且PKa相对较低,能够在缺血细胞膜内快速溶解和分布,对脑缺血性损伤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另外,根据细胞凋亡理论可以证明尼卡地平能够导致bcl-2上升,这会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数量,从而保护大脑不受进一步损害。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近十年来尼卡地平对脑缺血临床治疗案例,对尼卡地平治疗脑缺血的医学原理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分析,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理论指导。

关键词:尼卡地平;脑缺血;药理作用;临床研究
尼卡地平是一种通过静脉来传导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断剂,具有良好的脂溶效果和较低的离解性,能够在缺血细胞膜内快速分布和溶解,在脑缺血情况下进行再灌注有可能损害血脑屏障,尼卡地平有利于稳定和修复血脑屏障,促进大脑局部部位新陈代谢。

有研究显示[1]:将NC -PLGA微球和尼卡地平注入人脑闹池中,可以减缓基底动脉中的血流运动速度,基底动脉的直径明显升高,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得到明显改善,继而改善脑缺血症状。

1尼卡地平治疗脑缺血症状的医学原理
2004年,王天龙[2]对尼卡地平在各类疾病中临床应用做以详细的阐述,其中对其药理机制进行解析:在麻醉状态下给予尼卡地平,具有有效的血管扩张作用,尼卡地平对器官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是以麻醉狗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尼卡地平能够加快动脉血流速度,作用顺序依次为椎动脉>冠状动脉>股动脉>肾动脉,由于尼卡地平对基底动脉及冠状动脉药理反应十分灵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使用尼卡地平,不仅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还可以改善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保护靶器官,可在临床上可以被用于缓解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缺血等。

尼卡地平之所以能够缓解脑缺血,这与其具有脑血管扩张功能有关,尼卡地平能够对人脑中的冠状血管进行扩张,疏通血管,降低脑血栓、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病发概率,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尼卡地平治疗人脑缺血的基本原理是:它能够有效避免缺血组织细胞出现钙超载情况,通过将细胞中的钙离子导流出去,可以避免再灌注引发的心肌及脑缺血损伤,促进缺血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同时借助磷酸酶的去磷酸化作用促进bcl-2快速生成;遏制缺血组织细胞内的钙内流,减少细胞内钙超载,修复bcl-2。

尼卡地平能够促进bcl-2上升,后者会减缓凋亡细胞数,从而避免人脑进一步遭受损害[3]。

2尼卡地平单独使用对脑缺血的临床试验
有研究人员从心血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出发研究尼卡地平的医学药理,他们通过研究发现[4]:用兔子活体作为试验对象,对四组每组六只兔子进行比较试验,分别进行如下分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电针刺组,尼卡地平组,电针刺+尼卡地平组。

采用物理外力闭合心脏冠状动脉,30min后形成缺血并松开进行灌注。

对第二组试验兔子活体进行电针刺激,形成缺血后再使用尼卡地平,分别在缺血前后30min进行再灌注,2h后抽取静脉血进行分析,测出多巴胺血液比重。

通过研究发现,尼卡地平对缺血/再灌注后Hsp70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效果,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明显要低得多,因此血管扩张效果最明显。

苏州医科大学在此基础上,将尼卡地平的缺血模式研究推广到脑缺血领域,选择的实验对象为沙土鼠。

成浩[5]选用30只小白鼠活体作为实验对象,将它们分成三个试验对比组,即假手术组、缺血组和尼卡地平处理组,其中假手术组只进行常规手术操作,不发生脑缺血;缺血组物理隔断颈动脉,形成脑缺血症状;尼卡地平组在形成脑缺血前采用肌肉注射尼卡地平,3d后提取小白鼠脑组织进行化验分析,发现锥体细胞数量大幅下降,受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尼卡地平处理组的正常锥体细胞数最多,受损细胞数量较少。

我们可以解释为:脑缺血再灌注会损害血脑屏障,而采用尼卡地平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脑缺血症状缓解后钙离子会快速回流到细胞内,从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恢复大脑正常供血。

3尼卡地平混合使用对脑缺血的临床试验
有研究人员在单独使用尼卡地平时出现了其他并发症状,因此不能判断尼卡地平可以安全保护大脑,因此必须要采用混合用药来弥补这个缺陷。

王屹[6]采用异丙酚与尼卡地平混合使用的方法,通过物理隔断小白鼠颈动脉认为形成脑缺血症状,将小白鼠分成三组进行试验,即尼卡地平组、异丙酚组以及二者混用组,通过对比三组小白鼠缺血情况,发现尼卡地平组与异丙酚混用组小白鼠脑中的凋亡细胞数量最少。

因此,采用尼卡地平与异丙酚混用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大脑中凋亡细胞数量,这可以有效避免单独使用尼卡地平带来并发症状的问题。

另外,还有研究人员[7]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尼卡地进行动物活体研究,发现使用尼卡地平参附注射液以及两者混合使用对大脑皮层区神经元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再灌后,与未经处理的缺血对比发现,前者小白鼠脑中凋亡细胞数量明显要少得多。

因此,对于脑缺血症状处理,可以考虑采用尼卡地平参附注射液并使用混合用药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数量。

本实验还定位该药的作用机制中bcl-2为重要因子,其脑保护作用与脑细胞中不bcl-2蛋白增强有关。

本实验先采用物理隔断颈动脉造成大脑缺血后,再灌注,五分钟后提取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进行化验分析,发现缺血组织中有大量凋亡细胞出现,因此可以判断在短暂性脑缺血情况下再灌注导致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神经细胞的凋亡。

4结论
本例中通过对近10年尼卡地平对脑缺血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证明尼卡地平在扩张脑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组织,增加患者全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患者自觉症状等方面作用显著,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但考虑到此类研究多局限在动物实验,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为进行更大、更多临床研究为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孙晓欧,王中,石建,等.脑池内局部应用尼卡地平多聚体缓释微球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1):1177-1179.
[2]王天龙.尼卡地平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2004.
[3]王屹,柳子明,周海燕.尼卡地平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沙鼠缺血后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急症医学杂志,2003,12(5):312-315.
[4]王震虹,王祥瑞.电针刺复合尼卡地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497-500.
[5]成浩,杨建平.尼卡地平对脑缺血后海马CAI锥体神经元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5):521-523.
[6]王屹,柳子明,周海燕.尼卡地平联合异丙酚预处理对沙鼠缺血后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312-315.
[7]张义轩,马传根.沙土鼠脑缺血后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与参附注射液联合尼卡地平预处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2):2357-2360.
编辑/张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