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选修作业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作业
非选择题(共10小题,共150分)
1.(2018课标Ⅰ)[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

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

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

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

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

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

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9分)
2.(2018课标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

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

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

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

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

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
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

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

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政府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7分)
3.(2018课标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

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

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

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

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

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9分)
4.(2018课标Ⅲ)[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

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

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

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6分)
5.(2018课标Ⅰ)[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

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
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 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
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
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11分)
6.(2018课标Ⅱ)[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

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月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7分)
7.(2018山西太原一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4年6月,币原喜重郎出任日本外相,以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远东新秩序为国际基础,大力调整对华政策。

币原多次表示“日本对于中国之内乱仅严守绝对于完全不干涉主义”,“期望增加两国共存共荣之关系,及经济上之提携”,并主张将外交重点放在国
家关系之经济领域,“振兴对外贸易与本国人在海外投资企业”。

这种极具个人色彩、迥异于军国分子的表面性外交妥协,被国际称为“币原外交”。

——摘编自《日本外交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