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中的欲望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5月第39卷㊀第3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bimonthly )May ,2023
Vol.39㊀No.3收稿日期:2023-02-19
作者简介:何劲虹,女,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㊂
周远,女,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㊂
引用格式:何劲虹,周远.‘洛丽塔“中的欲望场景[J].外国语文,2023(3):57-63.
‘洛丽塔“中的欲望场景
何劲虹1㊀周远2
(1.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重庆㊀400031;2.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㊀611844)摘㊀要:纳博科夫通过对欲望结构㊁叙事愉悦㊁重复以及文本空间的叙述,在‘洛丽塔“中构建了一个明显的欲望场景㊂欲望结构是研究小说美学问题的场所;叙事的愉悦即审美愉悦,表现在欲望场景中;重复表明事物出现的可能性,使事物显示出多层次的立体感;文本空间则是基于人们熟悉的美国,是小说的空间背景㊂小说情节通过欲望场景将叙事愉悦㊁欲望重复㊁文本空间等方面凸显出来,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和变化的历程㊂
关键词:洛丽塔;欲望场景;愉悦;重复;空间
中图分类号:H0-0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3-0057-07
0㊀引言
纳博科夫 是一位世界知名作家,一个语言天才 (纳博科夫,1991:1),其作品 语言优美,笔法新颖,既有现实主义成分,又有现代派色彩 (罗洛,1991:602),其中‘洛丽塔“尤为突出㊂小说中的情色场景,能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㊂从这个意义上说,情色描写是一种产生小说反射性的技巧㊂根据茨维坦㊃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的观点,话语关注两个方面: 一方面,说话人的动作,即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某种现实的揭示,而这种现实只有话语本身才能赋予㊂ (Todorov,1981:26)实际上,‘洛丽塔“所引出的 现实 ,其题材意在把读者同文本分开,看成是对 语言的运用 ㊂艾伦㊃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指出,读者过于关注‘洛丽塔“的故事而忽略了作品的写作手法(Robbe-Grillet,1965:4)㊂显然,读者把小说视为透明的观察世界的窗口㊂托多罗夫指出,文学文本中存在两种现实, 人物的世界和叙述者与读者的世界 (Todorov,1981:26),肤浅的读者往往只关注前者而不顾及后者㊂本文从欲望结构㊁叙事愉悦㊁重复以及文本空间四个方面对‘洛丽塔“的欲望场景的建构进行探索㊂
1㊀文本中的欲望结构
‘洛丽塔“表现了欲望主题的变化㊂ 文本乃文学作品之 本 ,它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运载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㊂ (傅修延,2004:1)‘洛丽塔“的文本不止涉及亨伯特的欲望,还构建了清晰的欲望结构㊂如果按照尤里㊃洛特曼(Jurij Lotman,1977:12)所指出的那样, 艺术理念在结构之外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欲望结构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洛丽塔“是艺术结构所具有的思想,即研究小说美学问题的场域㊂作为一部反映本能的小说,作家必然考虑对欲望的再现㊂在‘洛丽塔“中,虚构世㊃
75㊃
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3期㊀
界的人物之间反复再现的欲望显示,叙述者与读者之间反复流露的欲望中存在某种含义㊂细察‘洛丽塔“,读者便会发现,小说的场景是虚构世界中的欲望场所,同时还是显而易见的欲望结构,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可孤立地看待㊂文本中所表现的欲望和读者对文本的欲望是相互促进的,这种方式推动叙事情节的展开㊂正如托多罗夫所言: 以欲望作为主题固有的东西之一,文学间接揭示其秘密,这是其首要的规律;文学仍然是其自身的基本对象㊂ (Todorov,1981:107)与场景交织的欲望结构在‘洛丽塔“第2部分第20章中被主题化了㊂在描写小仙女网球比赛中,
亨伯特唤起了 那道轨迹正统的纯净 (纳博科夫,2005:368),即经典的连续性:她在发球之前总要先缓一缓,放松一会儿,而且往往还先把球拍一两下,或者用脚在场地上蹭一两下,总显得相当从容,总对分数不怎么在意,总是那么快活,她在家里过的那种阴暗的生活中难得露出这种样子㊂她的网球是我所能想象的一个年轻人把虚幻艺术发挥到顶点,尽管就她来说,那大概只是基础现实的几何学㊂(纳博科夫,2005:367)
就像游戏一样,欲望结构是一个世界,或者一个操场,并由它自己的密码来标示㊂游戏可以作为内部复制的一个实例,反映了‘洛丽塔“纯洁的轨迹㊂这一场景刻录在亨伯特的记忆里,一种特有的瞬间,这一瞬间与小仙女激发起的欲望的缺失和策略有关:
我本来可以把所有的击球动作㊁她所有的迷人之处都用一段段胶卷永远保持下来,这种遗憾今天叫我灰心丧气地不住呻吟㊂那会比我烧毁的那些照片更有意义!(纳博科夫,2005:368)亨伯特渴望小仙女有一丝出现的踪迹,她身体样子现在也没有出现㊂但是,更有意义的是,胶卷的实体似乎本身记录下小仙女那道轨迹正统的纯净,而快照只会起反作用,使连续东西成为不连续欲望的结构图像中的碎片㊂克里斯丁㊃麦茨(Christian Metz)说明了照片如何与叙事原则在本体论上的不同:
在叙事中,叙事实例采用一系列能指,这种形式要求文学叙事有相当长的持续时间,解读它需要时间;就以电影叙事来说,弄懂它也需要时间等㊂相反,在静止的摄影里,表现的是一个凝固的时间点;观众的摄入量也可以设想是瞬间的;即使摄入量是延长的,它不是以一种控制的时间顺序来解读能指这种形式㊂(Metz,1974:19)
麦茨认为,小说中的欲望结构具有时序性和延续性的特点㊂相反,照片基本是不延续㊂亨伯特说的照片是特殊的快照,具有零碎的㊁瞬间的性质㊂它们捕捉静止的瞬间,这个瞬间不是设置在欲望结构的时间顺序里㊂亨伯特的快照无法表现连续性,只是显示短暂的瞬间,切断了事件发生的前后联系㊂快照是没有开始㊁中间㊁结束,没有 控制的时间顺序 ㊂电影胶片带的纯物质性已暗示一条叙事线,这条线贯穿在放映机里㊂在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根据其出现的先后加以解读㊂像任何叙事线,它会引起持续的期待和渴望,使连续性成为碎片,也许会盲目迷恋上小仙女㊂爱情到来之前,这种分裂在小说中预演稍微早一点了㊂在他与小仙女初次见面后不久所记的日记里,亨伯特记述了自己对性欲的幻想:
我一闭上眼睛,就只看见她的固定不动的部分,一个电影摄影的定格画面,一个突然闪现的㊁绝妙可爱的下身,正如她坐在那儿,从格子花呢裙下抬起一个膝盖,系她的鞋带㊂(纳博科夫,2005:68)㊂这一感受以亨伯特的后续电影幻想为背景来解读㊂‘洛丽塔“第一部分记录了亨伯特的欲望结构,而第二部分则记录了他的爱㊂利奥㊃贝尔萨尼(Leo Bersani)认为, 爱升华并使感觉小说化 (Bersani,1976:93)㊂那就是,爱要求的不是恋物对象,不是支离破碎静止的形象,而是亨伯特唤起肉㊃85㊃
㊀何劲虹㊀周远㊀‘洛丽塔“中的欲望场景㊀
体描写的正统的轨迹㊂当然,没有拍这部电影,亨伯特反而有智慧,把他的‘洛丽塔“ 他狱中的手稿㊁我们读到的文本植入另一种叙事的欲望结构中,带来叙事的愉悦㊂
2㊀小说的叙事愉悦
感情体验中的情绪及其变化,还和人的生理机能联系密切,它能引起人的面部表情㊁手势㊁声音,乃至机体内部各种生理因素的变化㊂在这个意义上,审美愉悦总是伴随着生理运动,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㊂ (阎增武,1991:351)‘洛丽塔“表现的叙事愉悦就是一种 审美愉悦 ,表现在开始时的欲望场景中,亨伯特利用洛丽塔的身体进行自慰:
坐在沙发上,我通过一连串暗示中的行动,总算使我隐蔽的欲望逐渐适应她坦荡的四肢,为使这个计谋成功,我需要作出一些隐秘的调整,而我这么做的时候,要分散这个小姑娘的注意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时用一个疯子内在的目光牢牢盯住我的遥远㊁宝贵的目标,我谨慎小心地增强了那种令人着迷的摩擦 也就是将横搁在我膝头的两条腿晒得黑黝黝的㊁沉甸甸的腿与一股难以言传的激情形成的隐秘的肿瘤分隔开的那种织物的质地磨损㊂(纳博科夫,2005:89-90)
小仙女可能不知道她的身体有助于操作㊂用小仙女的身体这种方式,亨伯特指挥他的意识,以及顺序本身对准一个目的,他的 遥远㊁宝贵的目标 ㊂亨伯特的性行为成为亨伯特和读者所期待和渴望的目标㊂性欲隐含着叙事的愉悦,并且在文本中产生一些张力,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对叙事愉悦的感知,即亨伯特的欲望的满足激发了读者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期望㊂正如罗兰㊃巴特(Roland Barthes,1975: 58)认为的那样,叙事愉悦 描写的与其说是文本期望的性爱场面,不如说是为文本做准备,为了其本身的提升 ㊂在‘洛丽塔“中,通过描写亨伯特自慰所产生的叙事愉悦也是一种为文本的产生所做的准备,是对文本的提升㊂当亨伯特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连续性和叙事愉悦时,他深有感叹地说道: 可惜没有一部影片记录下这种奇怪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同时或重叠的像姓名首写字母那样串联在一起的动作㊂ (纳博科夫,2005:89)亨伯特的话语流露着小说文本的自涉性,也表明叙事的愉悦已经达到顶峰㊂
在此,欲望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不是作为明确的主题,而是一种叙事愉悦的程序㊂纳博科夫在小说的 后记 中郑重其事地说明‘洛丽塔“与色情的无关: ‘洛丽塔“开头几章的某些技巧(如亨伯特的日记)让我最初的读者误认为他们读的是一本淫秽的书 他们是否认为我的书是写色情的我并不感兴趣㊂ (纳博科夫,2005:498-99)
可见,‘洛丽塔“是一部关于欲望的书,其叙事的愉悦也是叙事结构的愉悦㊂可以推测,小仙女的身体并不比独有的叙事愉悦更加重要㊂也就是说,洛丽塔的身体是起了叙事功能的作用的,给叙事愉悦功能提供了一种过渡的方式㊂叙事愉悦的顺序按下面的方式展开:
我希望有学识的读者都来参加我正准备重新扮演的这个现场 (纳博科夫,2005:87)
主角:哼着小曲的亨伯特㊂时间:六月里一个星期天上午㊂地点:充满阳光的起居室㊂道具:旧的条纹图案的长沙发㊁杂志㊁留声机㊁墨西哥小摆设㊂(纳博科夫,2005:88)
纳博科夫使用戏剧化的语言进行叙述,旨在更好地凸显小说的欲望结构㊂普罗费尔(Carl R. Proffer)认为, 洛丽塔已是安全的唯美型,她成了在一种顺序欲望结构中只有多功能作用的元素,叙事愉悦 (Proffer,1968:53)㊂从这个意义层面考察,亨伯特心中的小仙女已是 安全的唯美型 ㊂亨伯特个人主观感受的方式是用洛丽塔的身体来使自我获得愉悦,但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可与配合㊂戏剧化的
㊃95㊃
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3期㊀语言提示还趋向于使顺序形式化㊂根据维克多㊃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lovsky)的看法, 艺术是一种体验对象的艺术性手段;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Shklovsky,1965:12)㊂此刻,小仙女的作用是用来激发展现欲望结构并赋予独特的叙事愉悦㊂
叙事愉悦会使情节发展迟缓㊂诚然,迟缓会跟叙事愉悦一同起作用,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行㊂延缓使世间万物发生作用,甚至是揭示话语的作用㊂据什克洛夫斯基的观点,延缓是叙事艺术的基本特征,这种手法是与陌生化的理念一样, 使感知难度和长度的增加一致 (Shklovsky,1965:12)㊂同样,什克洛夫斯基还认为, 感知的过程就其本身而论,是审美的,且须延长 (Shklovsky,1965:12)㊂亨伯特自慰顺序的描写,是实现 陌生化 的策略㊂因此,亨伯特细微地感受着延缓的作用:在我掠过的指尖下面,我感到那些细小的汗毛顺着她的小腿非常轻微地竖了起来 她的少女的体重㊁她不知羞耻的天真的小腿和圆滚滚的屁股都在我的饱受折磨㊁暗暗挣扎的紧张的膝盖上移动㊂突然,我的意识起了神秘的变化㊂我进入了一个存在的平面,一切在那儿都无足轻重,除了注入的我身体内部酝酿成的快乐㊂开头我内心深处的根茎的美妙的扩张,变成了一阵充满热情的激动 怀着如此确立起来㊁并正顺利走向最终震动的那种深切炽热的快感,我感到可以放慢节奏,以便延长那股激情㊂(纳博科夫,2005:91)
在这个顺序中,叙事线的展开㊁话语的推进及其向着目的的前进,遭到一种情节发展相反的力量的阻碍㊂如卢博米尔㊃多勒兹尔(Lubomir Dolezel)所说, 从读者或评论者的观点来看,无疑,故事时间,在文学建构过程中,情节发生的时间是变形的 (Dolezel,1976:209)㊂情节流动延缓很自然,是因为亨伯特想方设法延长期望和欲望造成的,他和读者的期望和欲望,用以延迟叙事愉悦顺序高潮的到来: 在我自己修建的内宅里,我是一个容光焕发㊁体格强壮的土耳其人,充分享受自己的自由,故意把享受他的最年轻㊁最脆弱的女奴的快乐时刻往后推延㊂ (纳博科夫,2005:92)
亨伯特使这种叙事愉悦推迟具有 可与艺术领域的某些技巧媲美的一种微妙的生理平衡 (纳博科夫,2005:92)的特点㊂用来延缓亨伯特的欲望结构的技巧,也是用来延缓叙事愉悦顺序的技巧㊂因此,顺序显露出自身的延缓技巧㊂延缓叙事愉悦的手法让读者感受亨伯特所玩的期望和欲望的游戏㊂
3㊀重复的运用
重复的作用 是为了表明事物出现的可能性,使事物显示出多层次的立体感 通过多种带有差异的反复呈现方式,也可以从视角上直接接受事物的不确切性和迷离恍惚状态 (王先霈,1991:84)㊂我们知道,重复是一种重要的小说创作技巧: 单词㊁短语㊁和句子的重复相对容易识别㊂段落的重复有一些难度,尤其是如果它们相隔很远:主题或环境或目的的模糊重复是最难识别的 有意识的重复也可以通过一种更广义㊁更抽象的方式,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目的㊂ (卢克曼,2012:124-125)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重复的重要性,‘洛丽塔“涉及的是重复,欲望不断在小说中的重复㊂‘洛丽塔“第一部分接近尾声,亨伯特对小仙女最初的窥视已结束,然而叙事愉悦的线索仍然继续着㊂欲望结构也在持续,因为这个故事的叙事愉悦路线取决于窥视㊂亨伯特一遍又一遍重复小仙女的窥视㊂
因此,与小仙女成对之后,亨伯特欲望的复现: 我又感到欲望蠕动,我对这个可怜的小仙女的欲望竟然这么强烈㊂ (纳博科夫,2005:221)性隐喻的使用有助于解释叙事愉悦㊂亨伯特的欲望以及随之而来的重复支撑着叙事的路线㊂重复是展现欲望的策略,是叙事的关键手法㊂如爱德华㊃凯西㊃06㊃
㊀何劲虹㊀周远㊀‘洛丽塔“中的欲望场景㊀
(Edward Casey)写道: 通过重复的行为,我们试图恢复或保持实际或可能缺失的东西 当前感知或占有缺失的东西㊁无法行动或认知㊂ (Casey,1975:251)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第一部分表现出来的对小仙女最初的窥视,肯定窥视本身是亨伯特的童年经历的一种重复;小说第二部分预演在美国多家汽车旅馆里窥视的重复㊂仔细审视小说中重复的作用,多勒兹尔认为,在故事时间和讲故事的行为时间之间的区别是有效的(Dolezel,1976:209)㊂在‘洛丽塔“中,故事时间是所描述事件的时间,而讲故事时间也是洛丽塔死后亨伯特写手稿的时间㊂可以说,重复是亨伯特实现自己欲望的策略,既是他与小仙女有牵连的时间(故事时间),更重要的是回顾过去(讲述故事行为的时间)㊂在他同洛丽塔风流韵事中,他意识到她作为小仙女的阶段会将会瞬间即逝;假如亨伯特强烈地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她不可避免地变成像她母亲一样的成人时,那未来的情况便会隐隐约约出现㊂根据这一未来的情况,小仙女确实是 可能消失了 ㊂正如从而他记起凯西所言,重复,一次次在不起眼的汽车旅馆展现的性行为,起作用与这个必然消失有关㊂回想起来,这种缺失的时间是相当长的㊂洛丽塔消失了㊂她回到他身边无望了㊂根据爱德华㊃凯西的看法, 在缺乏感觉的情况下,唯一可能的存在实际上只是形式 (Casey,1975:263)㊂亨伯特老想着那构成小说第2部分早先书页中的那种重复,即多次性欲场景的记录㊂现在重复不再是一种 保持现在 的策略,而是 复原 的策略㊂当然,复原只能是想象㊂然后,强调重复,下决心用一本同名书代替这女孩㊂面对这女孩的必然消失,叙事的笔调变得忧郁了㊂当亨伯特写手稿时,事件已经久远㊂如罗曼㊃英伽登(Roman Ingarden)认为的那样, 即使当我们把过去的事件带回记忆时 这样,缩短它的时间距离,我们仍然并不了解,它不断地又不可避免地陷入过去越来越深 (Ingarden,1973:117)㊂事实上,‘洛丽塔“显示了双重缺失,因为虚构的 前言 告诉我们,亨伯特和洛丽塔两个人现在都已经死去㊂
关于亨伯特带着洛丽塔周游美国时人物的内心活动,格里耶将其分为四种情况(圆周运动㊁双重性格㊁孤独㊁重复),这四种情况在纳博科夫的人物刻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㊂正如读者所见,双重性格的主题表现在亨伯特对密码文字追逐的过程中㊂他与奎尔蒂的关系涉及多种变化的情况㊂我们所知道的奎尔蒂都是由亨伯特报道的㊂
罗伯-格里耶印证了一个情况,就是有明显孤独的色彩㊂恰如托尼㊃塔纳(Tony Tanner)所说, 纳博科夫的作品充满着强烈的个人体验孤独意识 (Tanner,1971:34)㊂人们认为,亨伯特有计划地逐渐使小仙女失足㊂在汽车旅馆后寻找封闭幽静的地点,即私人的幻想空间㊂亨伯特赋予了空间别致的特色: 各种类型的旅游中,我不久就变得特别喜欢实用的汽车旅馆 干净㊁整洁㊁安全僻静的角落 偶尔,我会租下内有一张单人床加一张小床或是两张成对的单人床的房子;那是天堂的牢房㊂ (纳博科夫,2005:229)性欲的场景逐渐发生在一个接一个的小房间里,孤立的场景凸显了亨伯特的痴迷㊂
循环和重复的现象进一步说明了旅行内在的特点㊂在罗伯-格里耶看来,亨伯特同小仙女的旅游重复到无限的程度,循环永无终点㊂因此,罗伯-格里耶在他的分析中所设想的循环是对叙事的定位㊂循环和重复起作用,宛如他们在‘洛丽塔“中所做的一样㊂无疑,小说的后半部少了些表面上的现实内容,因此更加凸显了作品的游戏元素㊂罗伯-格里耶从概念上解读‘洛丽塔“,认为在现实主义读者的眼中游戏元素颇为奇怪㊂
4㊀文本空间的运用
在这部小说中,纳博科夫处理文本空间的技巧,超乎常人的想象㊂约翰㊃斯塔克(John Stark)指㊃16㊃
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3期㊀出, 纳博科夫把‘洛丽塔“根植于非常熟悉的美国,而且在小说中通常使用空间背景 (Stark,1974: 94)㊂斯塔克的断言显然忽略了这个 空间背景 绝不是 传统的 ,相反,小说显露出描述的惯用手法,从而突出了小说的自反性㊂
米歇尔㊃比托尔(Michel Butor)认为,任何小说都可以通过各种旅行来叙述(Butor,1968:32)㊂在比托尔看来,小说情节描写的旅行,暗示着叙事带人们去感受空间的距离㊂当然,这是一种设想的叙事旅行的空间距离㊂在纳博科夫的自涉性小说中,亨伯特和洛丽塔的旅行显示旅行可以理解为内部复制的一个实例㊂小说错综复杂的路线,是由于旅行场景错综复杂的公路造成的㊂在罗伯-格里耶看来,迷宫的出现不仅为一种对主题的痴迷,也是一种文学结构的模型㊂然而,作为主题的迷宫,是叙事路线本身的主题化㊂因此,罗伯-格里耶特别对亨伯特迷宫似的旅行感兴趣就并不奇怪了㊂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变成了一个文本,通过这一文本来描绘洛丽塔:
在我们整整一年的旅行中,每天早晨,我必须设想出一件事儿,空间和时间中的某一特殊的目标,让她去指望,让她好一直过到上床睡觉的时候㊂否则,失去一个具体㊁持久的目标,她生命的框架就会坍塌崩溃㊂(纳博科夫,2005:238)
展开的叙事建立在洛丽塔和读者的期望和欲望的基础上㊂ 一个具体㊁持久的目标 显示文本空间,这种文本空间是我们在引发的期望和欲望策略来阅读的㊂亨伯特的话语演示是结构蕴涵意义㊂小仙女被赋予期望和欲望,即被 指望 的某种东西, 空间和时间中的某一特殊的目标 是路线的结束,即欲望的对象㊂亨伯特为我们提供的文本空间背景成为有关叙事意向性的自反冥想场景:我一连几个小时费心尽力地为她讲解美国的地理,让她获得 正在游历各处 ,正在开往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一个异常有趣的地方的印象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时伸展在我们面前的如此平滑可爱的道路,它们越过像碎布块拼成的被子似的四十八个州 才知道去识别那些迷人之处㊂(纳博科夫, 2005:238-239)
像洛丽塔一样,读者有 正在游历各处 ㊁正在开往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一个异常有趣的地方的印象 ㊂路线描述了包含路线叙事的定向㊂英伽登认为, 人们可以把解读一部文学作品同到访的一个国家加以比较 (Ingarden,1971:98)㊂把景观转化为叙事的文本空间㊂洛特曼说,一个地图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情节的文本空间: 但是如果我们在地图上画一条线,可能在海上或空中航线,这个文本就假定一个情节:一个动作就引入了,这就居于结构之上㊂ (Lotman,1977:239)旅行成为叙事路线,即亨伯特草拟的叙事线㊂在‘洛丽塔“中,小仙女走完了公路,如同读者走完了叙事路线,两种活动使期望和欲望充满期待和生机㊂美国地貌成为欲望的地域㊂他们的旅行成为一种略读,记载在书页里,书页描写的狂热的步伐可吸引读者去浏览㊂
总的来说,小说的自涉性使读者意识到自己意向的进取心,由对情节的欲望所驱动来解读㊂在我们审视的欲望场景里,纳博科夫暗示一种互文性的设计,不涉及具体先前的文本空间,而跟欲望结构更多的规程有关,这确定了线性叙事㊂就讽刺意义而论,这一策略相当于表现在文本空间的欲望和读者的欲望㊂纳博科夫的小说表面上是描写现实,然而小说的潜台词揭示和探讨的问题却是文学欲望的结构㊂
5㊀结语
‘洛丽塔“中的人物洛丽塔㊁亨伯特㊁奎尔蒂在时空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一系列矛盾冲突的㊃26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