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编版语文高二上选择性必修《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 (《子罕》)
翻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 颂乐各自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学习任务一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 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主要是“观”人们的道 德精神心理状态。
《论语》之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感情。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观其风俗,则 知其所以教。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礼记·经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雍也》)
思无邪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论语》中关于“诗”的章句,进而理解儒家的“诗教” 传统。
2.理解孔子对《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从而 理解儒家的中庸思想及美学原则,以提升审美能力。
学习任务一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翻译: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先代典籍、道德行事、忠诚、守信。
怨,指讽刺时政。
《诗经》之例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学诗以致用。
学诗以达仁。
志之所至, 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 乐亦 至焉。乐之所至, 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区别。
2. 在下面横线上完成填空,以使上下文意思畅达,并解说理由。
(100字左右)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
则宜诱之歌诗以
,导之习礼以
,讽之读书以
。
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 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近可用于事奉父母,远可用于事奉 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论语》之例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志意”。
《论语》之例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
礼,以忠信为本。
“类”,指的是社会伦理道德原则,核心是仁。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学习任务二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
翻译:孔子说:“鼓舞善心,激发道德意识在于学《诗》; 端正行为,使人卓然自立就要学礼;陶冶人的性情,养成 完美人格在于学乐。”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阳货》)
(《礼记·孔子闲居》)
小结
《毛诗》序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经:常道,用作动词,意为使归于正道。
《诗经》能教化民风民俗,敦厚人伦秩序,有利道德修 养。《诗》教实质为仁教,是借《诗》触发对仁的觉悟, 以自觉完善君子人格。
中庸学《诗》以扩充识见。 3.学《诗》以识人论世。 4.学《诗》以修身达仁。 5.学《诗》以从政治民。 6.学《诗》以别成会悟。 7.学《诗》以兴观群怨。
作业
1. 《鄘风·相鼠》《魏风·硕鼠》这两首诗被称为《诗经》讽刺文学中
的“双璧”。但在表现主旨上又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请指出二者的
翻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 颂乐各自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学习任务一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 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主要是“观”人们的道 德精神心理状态。
《论语》之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艺术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感情。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观其风俗,则 知其所以教。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礼记·经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雍也》)
思无邪
★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论语》中关于“诗”的章句,进而理解儒家的“诗教” 传统。
2.理解孔子对《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从而 理解儒家的中庸思想及美学原则,以提升审美能力。
学习任务一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翻译: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先代典籍、道德行事、忠诚、守信。
怨,指讽刺时政。
《诗经》之例
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学诗以致用。
学诗以达仁。
志之所至, 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 乐亦 至焉。乐之所至, 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区别。
2. 在下面横线上完成填空,以使上下文意思畅达,并解说理由。
(100字左右)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
则宜诱之歌诗以
,导之习礼以
,讽之读书以
。
翻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 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可以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近可用于事奉父母,远可用于事奉 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论语》之例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 《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志意”。
《论语》之例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
礼,以忠信为本。
“类”,指的是社会伦理道德原则,核心是仁。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学习任务二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
翻译:孔子说:“鼓舞善心,激发道德意识在于学《诗》; 端正行为,使人卓然自立就要学礼;陶冶人的性情,养成 完美人格在于学乐。”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⑵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阳货》)
(《礼记·孔子闲居》)
小结
《毛诗》序云:“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经:常道,用作动词,意为使归于正道。
《诗经》能教化民风民俗,敦厚人伦秩序,有利道德修 养。《诗》教实质为仁教,是借《诗》触发对仁的觉悟, 以自觉完善君子人格。
中庸学《诗》以扩充识见。 3.学《诗》以识人论世。 4.学《诗》以修身达仁。 5.学《诗》以从政治民。 6.学《诗》以别成会悟。 7.学《诗》以兴观群怨。
作业
1. 《鄘风·相鼠》《魏风·硕鼠》这两首诗被称为《诗经》讽刺文学中
的“双璧”。但在表现主旨上又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请指出二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