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图文转换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1.下面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
请指出活动标识的设计核心元素,并分析活动标识设计的视觉效果及其意蕴。
【答案】①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
②活动标识中,“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解析】【分析】本题构图要素包括数字符号“70”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1949—2019”表示建国时间和今年的时间,“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整个图案呈鲜红色,既与国旗的颜色一致,也增加了喜庆色彩。
寓意结合各个要素的含义综合思考。
意思对即可。
故答案为:①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核心元素,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主题。
②活动标识中,“70”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醒目的金色立体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2.下图是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趋势坐标图,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人际关系交往变化
(1)根据坐标图,总结三条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求语言简明、准确,每条不超过25个字。
(2)结合自己成长过程的体会,向父母提出三点针对孩子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
【答案】(1)①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②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③与教师的交往在8岁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基本不变。
(2)①6岁以前,孩子对父母非常依恋,父母要给予孩子家的温暖和爱,通过活动、游戏等培养亲子感情。
②6-12岁,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已不那么强烈,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可以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并且教给孩子一些交友的方法。
③12岁以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更多地愿意与同学朋友交流,父母要相信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观察图表,首先是标题,然后观察坐标轴上的数据,发现规律。
本题是从婴儿期到青年期人际交往发展变化趋势坐标图,横轴上是年龄,沿坐标轴方向递增;纵轴上是百分比,沿坐标轴方向递增。
图中有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和双亲、同伴、老师的交往变化情况。
根据三条曲线的走势可以概括规律:和双亲的交往呈现递减趋势,和同伴的交往呈递增趋势,和老师的交往先是呈增长趋势(8岁之前),然后呈平稳发展趋势(8岁后)。
考生可根据以上分析概括答案。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
考生应认真观察图标,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阐明自己的见解。
本题要求“结合自己成长过程的体会,向父母提出三点针对孩子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因此要重点结合孩子和双亲变化关系的曲线具体分析。
从图表可见,6岁以前,孩子对父母的交往最多,非常依恋,父母要关爱子女,培养亲子感情。
6-12岁,孩子和父母的交往变少,和同伴的交往增多,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和伙伴的关系。
12岁以后,孩子有了自己的交际范围,与同伴的交流更多,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相信孩子,也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故答案为:⑴①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②与同龄伙伴的交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③与教师的交往在8岁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之后基本不变。
⑵①6岁以前,孩子对父母非常依恋,父母要给予孩子家的温暖和爱,通过活动、游戏等培养亲子感情。
②6-12岁,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已不那么强烈,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可以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并且教给孩子一些交友的方法。
③12岁以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更多地愿意与同学朋友交流,父母要相信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给予更多的自由空间。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
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3.请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请写出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50个字)
(2)针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请你向政府部门提出一条建议。
(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漫画讽刺了一些地方以发展经济之名损坏文物古迹,同时修建“假古董”以刺激经济发展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2)地方政府需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或: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解析】【分析】(1)审读题干关键信息,漫画的标题为“急功近利”,可理解为“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再根据漫画中的关键词“发展经济,拆真文物”和“经济发展,造假古董”的对比,讽刺了一些人或政府部门为了发展经济,破坏损毁文物古迹,同时修建假文物古迹来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
(2)文物古迹被破坏了就不会再生,因此对于图片中的态度和做法是不被赞成的,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应该让经济发展与保护文物并存。
故答案为:⑴漫画讽刺了一些地方以发展经济之名损坏文物古迹,同时修建“假古董”以刺激经济发展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⑵地方政府需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或: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⑵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能力。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题目。
为宣传“晚睡强迫症”的危害,引起更多人关注,光明中学学生做了一份宣传海报。
(1)海报的小贴士有四个标题,请仿照已给标题句式拟写另两个标题。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熬夜有哪些伤害?(一)
①________
熬夜时,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
长期缺乏睡眠,人就会感觉紧张、焦虑,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
②________
长期热夜是肿瘤高发的一个诱因。
因为熬夜会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乱,使得细胞代谢异常,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导致细胞突变,提高患癌风险。
熬夜有哪些伤害?(二)
③熬夜夺走好视力
熬夜超负荷用眼,在灯光下苦战一夜,容易使眼肌疲劳。
长此以往,会导致视力下降,还可能会出现眼睛疼痛、干涩、发胀等问题。
④熬夜或致失眠抑郁
熬夜不但伤身,还伤神!长期熬夜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神经衰弱等问题,还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2)这份宣传海报采用了下面的图片,请写一段创意说明,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1)熬夜诱发心血管病;熬夜提高患癌风险
(2)图案中微笑的侧脸与有很重黑眼圈、脸颊满是痘痘或色斑的侧脸构成鲜明对比,左半边脸的宁静、平和与右半边脸的烦躁、苍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显示出熬夜的巨大危害。
画面给人很强冲击力,直观而震撼。
【解析】【分析】(1)做题时,首先明确要求,把握答题方向。
题干要求“请仿照已给标题句式拟写另两个标题”,需至少注意两个方面。
一方面,已给标题是③熬夜夺走好视力、④熬夜或致失眠抑郁,二者都是以“熬夜”为主语的“主谓宾”句式,且着眼于危害的角度表达,这一特征是仿写要遵循的;另一方面,标题拟写,要弄懂标题的作用,注意与文段的联系。
从材料文体上看,是宣传海报,意在宣传“晚睡强迫症”的危害,引起更多人关注。
依照所给材料的中心,熬夜“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熬夜会“导致细胞突变,提高癌风险”,两个标题可按照上面的句式特征,依次概括为“熬夜诱发心血管病”“熬夜提高患癌风险”。
(2)本题画面中心是两张脸,一张是微笑的侧脸,一张是有很重黑眼圈、脸颊满是痘痘或色斑的侧脸。
它们构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
左半边脸是宁静的,右半边脸是烦躁、苍白的,显示出熬夜的巨大危害。
直观而震撼,给人很强冲击力。
”
故答案为:⑴熬夜诱发心血管病;熬夜提高患癌风险;⑵图案中微笑的侧脸与有很重黑眼圈、脸颊满是痘痘或色斑的侧脸构成鲜明对比,左半边脸的宁静、平和与右半边脸的烦躁、苍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显示出熬夜的巨大危害。
画面给人很强冲击力,直观而震撼。
【点评】⑴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压缩语段需要两种能力:筛选和概括。
解答此类题
目,要对语段的每个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信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推断信息最终的指向,筛选出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
⑵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题型上属于图文转换题,描述图画的内容及蕴意。
画中的文字通常都为解题作出提示,在仔细对画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发散思维(分析、联想、想象等)这个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
答题前要仔细观察画面,要看清,看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明确画所指内容,包括画中的文字。
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表达方式应以描写为主。
5.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状?从漫画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漫画的题目是“滞后”,画面上的牛肉膏、瘦肉精、回炉面包、染色馒头洋洋得意、理直气壮地往前迅跑,而监管却在后面追喊,累得气喘吁吁。
(2)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或问题严重、繁多、猖狂等),监管部门监管不利,严重滞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解析】【分析】本题考核图文转化的能力。
⑴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漫画中的人、景、物等信息点进行分析,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⑵本题漫画的标题是“滞后”,注意漫画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画面上的牛肉膏、瘦肉精、回炉面包、染色馒头洋洋得意、理直气壮地往前迅跑,而监管却在后面追喊,累得气喘吁吁。
结合人物之间的关系可知,是讽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不利,严重滞后,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故答案为:⑴漫画的题目是“滞后”,画面上的牛肉膏、瘦肉精、回炉面包、染色馒头洋洋得意、理直气壮地往前迅跑,而监管却在后面追喊,累得气喘吁吁。
⑵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或问题严重、繁多、猖狂等),监管部门监管不利,严重滞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漫画常考核标题、概括画面的内容和解释寓意等题
目,一般都需从概括画面的含义入手,然后解释寓意,寓意要注意和现实中的事情紧密联系,注意揭示的是一类现象。
⑵漫画类转换的答题要点:①漫画的构成元素图画:是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②漫画题答题要点:a.细察画面,抓住矛盾。
(人、物、景不遗漏;细致分析)b.分析细节,揣摩寓意。
(分析图中每个元素的密切关系;夸张处有弦外音;细节处表达真正意图)c.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标题,漫画中的文字,标题中的提示)
6.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
【答案】(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漫画题,题干给出了两个小问题,第(1)题要求“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即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作答时要细察画面,(人、物、景不遗漏),分析细节,抓住矛盾。
本题漫画中有两个人坐在一起吹笛子,一个人按孔,一个人吹。
第(2)题问“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这是分析漫画的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
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科学分工”,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吹得笛子,非得两个人分工,看来这“分工”并不“科学”,而且还浪费资源,使得工作效率太低,答题时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点评】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
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
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
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
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
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
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7.下面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概括归纳“学习金字塔”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请概括归纳主要内容。
(2)谈谈该图给你的启示。
【答案】(1)①学习内容平均保留率在30%及以下的演示、试听、听讲等学习方式,一般都是被动学习;
②而学习内容平均保留率在50%及以上的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方式,一般都是主动学习。
(2)学习方式不同,学习效果不一样。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主动学习。
【解析】【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的文字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两种学习类型,七种学习方式和这些学习方式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被动学习的方式分为三种,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相对较低;而主动学习的四种方式下,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留存率较高。
由此可以得出,此示意图是要启示我们要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内容更长久的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
【点评】图文转换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审题,整体看图。
2.注意部分和细节。
3.表面描述。
4.深层寓意。
5.语言表述要简洁明确。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高。
8.右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高一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解析】【分析】这是高三学习的流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始时要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根据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或者听课,发现规律,在练习中使用这些规律,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再通过之前的流程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注意“问题”后的两个分支和“练习”后的返回。
故答案为:高一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如图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其次要认真分析学习流程图,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9.下列图表是合肥八中最新公布的全校学生阅读媒介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图表,得出两条结论。
【答案】①合肥八中学生电子阅读接触率、纸质阅读接触率连续五年上升。
②纸质阅读接触率一直超过电子阅读接触率,可见合肥八中学生更重视纸质阅读。
【解析】【分析】首先观察图表,2015年到2019年,电子阅读接触率对应的数字分别为
15.50﹪,25.60﹪,29.30,35.70﹪,50.70﹪; 纸质阅读接触率35.70﹪,45.60﹪,50.50﹪,60.30﹪,71.20﹪不论是电子阅读接触率还是纸质阅读接触率都逐年提高;比较纸质阅读接触率和电子阅读接触率,我们发现纸质阅读接触率居于电子阅读接触率之上,说明该校学生更重视纸质阅读。
故答案为:①合肥八中学生电子阅读接触率、纸质阅读接触率连续五年上升。
②纸质阅读接触率一直超过电子阅读接触率,可见合肥八中学生更重视纸质阅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图表与文字转换解题方略:①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兼顾图表中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
②重视图示内容的变化这是材料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③重视图表中一些提示,如图表下的“注”等。
④审清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和提示性语言进行答题。
本题是合肥八中最新公布的全校学生阅读媒介调查结果,写结论时注意电子阅读接触率和纸质阅读接触率的共同点及不同点,概括即可。
10.下面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两组铁路春运大数据报告,请根据图表得出相关结论,不得超过80字。
【答案】春运期间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逐年增多;旅客的平均在途时间越来越短,回家越来越快捷;网络购票比例逐年增加,成为主要购票方式。
【解析】【分析】解答图表题首先要读懂图表,注重整体阅读,重视数据变化,注意图表细节;其次明确要求,明确是文字表述题还是信息推断题(如本题属于信息推断题),明确表述对象,明确字数要求;接着组织答案,注意不要遗漏信息,针对性要强(如图表主要展示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旅客在途时间、网络购票比例),不要出现语病。
故答案为:春运期间动车组发送旅客的数量逐年增多;旅客的平均在途时间越来越短,回家越来越快捷;网络购票比例逐年增加,成为主要购票方式。
【点评】该题考查图表类图文转换。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看清题目要求,注意整体把握,切忌以偏概全,把握规律性内容。
还要注意图表细节和数据变化,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答题时,首先要进行客观描述;之后得出观点和结论。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和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11.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不超过80字。
【答案】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如泥塘,最后给桑树提供养料。
【解析】【分析】本题中心主题是:桑蚕立体养殖。
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最后要注意要求: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不超过80字。
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本题特别要注意在桑蚕养殖步骤的衔接中语言表达的连贯。
故答案为: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如泥塘,最后给桑树提供养料。
【点评】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12.右图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徽标),图形为蓝底白字,请说明图形寓意及构图特点。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字。
【答案】寓意:①主体汉字“支”突显“支付宝”指的是一种快捷、高效、简单、安全、专用(消费)的支付方式。
②“又”以流线来象征网络支付的畅通无碍,更多选择。
③蓝色代表稳定、信任、专业,给人安全感。
构图特点:构图简洁明晰,符合品牌特性;蓝底白字,清澈大气。
【解析】【分析】本题中,所强调的是支付宝的方便快捷,标志的主体是“支”字,所体现的是支付宝提出的建立信任,化繁为简,以技术的创新带动信用体系完善的理念。
文字下方的“又”字也很显著,突出了支付宝的选择性,整个徽标的颜色是白字蓝底,给人以安全感。
总结其构图特点的话,白字蓝底的设计简单大气,给人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