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的勘探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矿的勘探报告
XXXX市锡矿山地质环境勘探报告
编写单位:XXX勘探大队
项目负责人:XXX
报告编写人:XXX、陈XX
总工程师:XXX
大队长:陈XX
提交报告单位:XXX勘探大队
报告提交时间:2006年4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工作目的任务
(二)位置、交通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四)以往工作评述
(五)本次工作情况
第二章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1
(一)区域地质
(二)矿区地质
第三章矿床特征---------------------------------------------1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
(二)矿石质量特征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第四章水文地质--------------------------------------------2
(一)水文地质概况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
(四)矿区水文地质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
(六)供水
(七)小结
第五章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3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
(二)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
(三)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四) 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第六章储量计算----------------------------------------3
附图----------------------------------------------------------4
附表----------------------------------------------------------4
第一章绪论
(一)工作目的任务:
勘探目的:查明该矿山是否为锡矿,并勘查其生产地质条件。

勘探任务:对矿区进行地形地质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矿区的构造形态,含锡矿地层特征,可采矿产层的矿体特征及其变化情况,计算B+C+D级储量,最终目的任务就是为开采生产该矿产。

(二)位置、交通:
勘查场地位于XXX市XX街道办事处XX居委会和XXX居委会辖区内。

勘查范围南起XXX文化宫,北至锡矿山一中的狭长人口密集区,地理座标为东经,北纬。

勘查区有XX公路经过,XX市区有XX铁路经过、通往各县、市的公路网密集,资江横贯市区,可航行150吨以上船只,水陆交通十分方便。

(三)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概述矿区地形的主要特征、山岳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
流及其流量,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或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收集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说明矿区是否处于地震活动区。

简述区内工业、矿业、农业、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等。

(四)以往工作评述:
暂无勘探队伍对此矿区进行勘探工作。

(五)本次工作情况:
我勘探队伍于2006年2月17日进场,对勘查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勘查工作,至3月17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

收集了勘查范围及附近的区域地质,矿山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气象水文资料;同时我们对包括勘查区及以外的与勘查区地质环境有关联的或有可能影响勘查区地质环境的范围进行了调查访问工作。

第二章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
(一)区域地质:
该区内断层不甚发育,亦无岩浆岩的影响,但含锡矿地层沿走向、倾向产状均有一定变化。

(二)矿区地质:
1.地层:矿区本部为单调而雄厚石灰岩,化石极少,不能断定其时代。

2.构造:矿区西北则有花岗岩大侵入体,东南二方有大断层经过而形成XX盆地与XX深谷。

自XX至XXX中可见前寒武系变质岩、泥盆系灰岩、二叠系马平灰岩、玄武岩及三叠系个旧石灰岩和三叠系火把冲煤系。

本区锡矿为原生锡石脉,产状为混合脉,生于个旧灰岩层之裂缝及层面中。

3.岩浆活动:无岩浆活动。

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准地槽沉积及过渡型的构造形式与广泛的酸性岩浆活动是构成区内锡矿及金属矿床产生的地质背景;区内脉锡矿床以锡石--硫化物矿为主,其次为锡石--石英矿,其中以产于接触带的含锡矽卡岩--硫化物矿及其外围大理岩中的锡石--绿泥石--硫化物
型的似层状及柱状矿体规模最大。

第三章矿床特征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层)特征:区内有大面积的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床,锡矿床产于特定矿源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受相邻花岗岩体影响,但不一定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二)矿石质量特征:以原生锡矿为主,砂锡矿居次要地位,含锡品位高,锡石颗粒较细,含铅、钨等有用组份。

共生及伴生的矿产有铜、铅、锌等。

(三)矿石类型和品级:略
(四)矿体(层)围岩及夹石情况:略
(五)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花岗岩区或隐伏花岗岩区;
2、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云英岩、电英岩区;
3、流纹岩、花岗岩、花岗质斑岩内及其接触带附近,个别富锡地区的超基性岩、辉长岩;
4、重砂测量。

因锡石硬度大,不溶于一般的酸碱,在自然风化状态下相当稳定,因此常以重矿物产于水系沉积物的底部。

从风化土层和水沟沉积物中取样,淘洗,看有否锡石或木锡存在。

木锡是Sn4+的盐类水解,分凝出Sn(OH)4的溶胶和凝胶,脱水后而形成的,形似木头状物质;
5、硅化带、石英脉、硫化物石英脉;
6、断裂破碎带、铁帽、巧克力土(含锡矽卡岩、大理岩风化而成的土壤);
7、富氟岩石及蚀变岩。

锡易与氟形成络合物迁移,当锡沉淀后,氟就滞留在附近的岩石内。

因此,氟、硼、锡、砷、锑、铜等异常可指示锡的成矿远景区,且可预测锡的储量的大小。

(六)矿区内其他有益矿产情况;共生及伴生的矿产有铜、铅、锌等。

其勘探的程度、规模、分布、矿石质量等。

(略)
第四章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概况:略
(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略
(三)生产矿井、老碉(窿)水文地质情况:略
(四) 矿区水文地质:略
(五)矿坑(或露天采矿场)涌水量预测:略
(六)供水:
1.供水水源:指出可作供水的水源地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2.水质、水量及其评述。

3.说明供水方案意见。

(七)小结:
1.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及特点。

2.对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质量进行评述。

3. 对未来开采,疏干、排水、防水、排供水结合、矿坑水综合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

还应说明疏干后可能引起地面沉陷的程度及范围。

4.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及防治意见。

5.对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第五章地质勘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一)勘探方法及工作情况:矿体规模属特大型,形态简单、厚度稳定,主要组分分布不均匀,有矿化连续的似层状矿体。

其勘探工程间距为:沿走向50-60(100-120);沿倾斜50-60(100-120)。

主要采用的勘探手段为钻探探求、坑道检查(钻探探求)
(二) 钻探和坑探工程质量评述:全区共设置20个钻孔3000m,见矿也参考资源储量估算14个钻孔1480m 。

直孔每百米用氢氟酸测倾角一次,超差补测方位
角。

斜孔每50米用包良柯夫仪测倾角、方位角;每百米左右丈量钻距,超差及时消除。

全部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大部分见矿钻孔全用水泥封孔,对两个钻孔封孔质量检查合格。

在检查班报表及岩矿芯摆放,长度丈量正确基础上进行地质编录,岩矿芯采取率大于90%。

所有钻孔均按六项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其中15个为优质孔,6个为合格孔。

(三) 地形、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探槽、竖井、
平测、测量均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直接测量,将测得的坐标展绘在实际材料图上,经验证其精度完全达到规范要求。

坑道测量,利用导线确定近井点位置,进行坑道导线测量,坑道拐弯处顶板中间,采用经纬度仪测水平角及垂直角,钢尺丈量距离确定,其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四) 地质测量工作及其质量评述:矿区地质测图精度为1:10000-1:50000,矿床地质图精度为1:1000-1:2000,测制方法略。

(五)物、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该矿床与硫化物共生,采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中间梯度)网度为100X20cm,西段:2.7km2,东段:0.7km2,物理点1800个,使用WDJS-1接收机观测,WDFX-2型发电机供电。

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ηs。

质检量为总工作量3%,ηs的相对均方误差±1.63%。

质量满足规范规程要求。

(六)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采用光谱分析、全分析、单项分析、组合分析等样品的采样方法,其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

样品加工及 K 值选择的依据略。

第六章储量计算
(一)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1、最低可采厚度0.70米
2、最高可采灰份不大于 40%
(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采用高线法分块段分水平计算储量。

其依据略。

(三)储量计算主要参数的确定。

1、计算公式
Q=SxMxD/Cosa
式中:
Q一锡矿层储量(吨)
S一锡矿层平面面积(平方米)
a一锡矿层倾角(度)
D一容重(吨/米3)
2、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1)各块段锡矿层平面面积(S)的确定
在储量计算图上利用几何公式法结合网格法直接计取。

2)各块段锡矿层平均厚度(M)的确定。

各块段锡矿层厚度用相邻控矿工程见矿体厚度的算术平均值,或就近
控矿工程的可采厚度。

3)锡矿层倾角(a)的确定
对不同的块段,采用图中等高线段距与等高距的反正切的函数求
得,即坡度尺法求得不同块段的角度。

4)各块段锡矿层容重(D)
各块段容重用前人分析结果的平均值1.2吨/米3
(四)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圈定矿脉时,在单工程中,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圈起,但矿脉或块段平均品位必须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厚度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厚度,当矿脉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且品位大于工业品位时,用米百分值圈定矿。

(五)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原则:根据《锡矿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要求;勘探类型为一类一型的井田,各级储量圈定原则,将矿区内及相邻井田最低控矿工程以上的块段定为B级(但与风化带直接接触的块段为C级)由B级外推至950水平以上块段为C级,其余块段为D级,具体划分见储量计算图;块段的划分东西以井田边界、勘探线为界,上下以开采中段(垂高50米)、风化带界限为界,并按不同的储量级别划分块段,具体划分见储量计算图
(六)储量计算结果:(略)。

(七)储量计算的检查方法:(略)。

(八) 伴生组分和共生矿产的储量计算方法及结果。

(九)有关储量计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略)。

地质勘探成果的总评述:对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作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

(一)矿床控制和研究程度:略
(二)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和远景评价。

(三)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四)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及地层综合柱状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附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和探矿工程或钻孔分布位置) 3.矿区实际材料图;
4.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较矿区地形地质图中所附的同类图比例尺更大,内容更详细);
5.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6.采样平面图;
7.含矿地层或矿层对比图;
8.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储量计算剖面图合并);
9.矿体(层)纵剖面图;
10.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11.储量计算投影图(水平投影或垂直纵向投影);
12.钻孔柱状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控制矿体(层)边界的钻孔,在内容上应包括水文地质及测井成果];
13.坑探工程素描图(参与储量计算和有重要意义的);
14.区域水文地质图(图幅的范围应能构成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附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和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5.矿区水文地质图(附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
16.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17.矿井(坑道)水文地质图和素描图;
18.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19.钻孔水文地质柱状图;
20.地下水动态观测与降雨量关系曲线图;
21.矿床充水因素纲要图;
22.坑道涌水量计算图;
23.矿区主要含水层水压线图;
24.地下水潜水等水位线或埋藏深度图;
25.地下水化学类型或离子分布图。

附表:
1.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及各种勘探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2.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以及封孔情况一览表;
3.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包括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
4.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
5.储量计算的各种表格,包括: (1)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等。

(2)矿石体重测定结果表;(3)储量计算综合表。

6.水文地质的附表: (1)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2)钻孔(漏)抽(注)水试验成果表(包括止水质量检查);(3)钻孔漏水和遇溶洞情况一览表;
(4)地下水和地表水动态观测及气象资料综合表; (5)溶洞发育、分布情况统计表; (6)风化带、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7)水质分析成果表;(8)坑道涌水量计算表; (9)岩(土)样试验成果表, (10)老窿、生产矿井、民井、泉的调查资料综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