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实用课件:题点四新闻阅读提分点1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对于春田工厂来说,这批美国学员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 将实现春田工厂生产制造能力由0到1的突破。”中车长客股份公 司海外业务部副总经理、项目经理孙晓琨说。 马萨诸塞州春田市是美国曾经的工业中心。春田工厂于2015年 9月破土动工,中车建立了在美国的第一个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8-
材料三 1872年9月,30名中国少年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学习,中 国铁路的先驱詹天佑就在其中。145年后,2017年4月,33名来自美 国马萨诸塞州工厂的员工,前往中国长春学习制造地铁。百年轮回, 中国开始地铁制造技术的对美输出,中美共促轨道交通发展的时代 已经来临。 近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迎来了33名美国员工。他们将在这里进 行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返回美国之后,他们将作为老师开展 “接力培训”。在开班仪式上,几位波士顿项目负责人真诚地希望斯 普林菲尔德工厂能够尽快形成能力,满足项目的需求。 经过安全教育后,美国员工来到培训中心参观培训设施。中车长 客股份公司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首席操作师罗昭强向大家介绍 了城铁客车调试智能模拟培训装置。
-6-
材料二 【新华社长春4月15日电(段续 崔中侠)】中车长客股 份公司14日迎来33名美国员工,他们将在长春接受为期3个月的技 能培训。这些学员是中车美国春田工厂招聘的美国员工,他们将在 未来的几年内承担中车波士顿、洛杉矶等轨道客车项目的装配、 调试试验及售后服务工作。 此次来长春的美国学员主要是学习车辆装配和调试技能。“虽然 两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但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对项目的态度、 对客户的态度。”中车美国春田工厂生产总监勒罗伊· 佩奇说。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通过严格考核,为美国学员遴选出一批优秀培 训教师。公司为美国学员制作了纸质和视频培训教材,制定了周密 的培训方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将利用自主研发的城铁客车调试 智能模拟培训装置对调试员工进行培训。
-9-
随后,美国员工进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客车制造中心装配一车间。 中国工人用热情的掌声欢迎来自美国的同事,表示希望和他们成为 亲密的朋友。这个车间有40多年的生产历史,最近3年,生产了1 500 多辆地铁。从车辆进入车间到装配完成需要100多道工序。美国 员工非常认真地倾听了公司以往产品的介绍,以及车间里的生产流 程、管理措施。 他们登上一列正在制造的地铁,细致地查看了其内部构造,并互 相交流。生产经理理查德已经从事这行30年了。他说:“这里的车 质量不错,很漂亮。” 波士顿和长春都是本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起源地。是轨道交通事 业将大洋两岸的产业工人连在了一起,他们将共同建造友谊的列车, 为美国轨道交通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选自《百年轮回,美国员工来华学造地铁》,有删改)
-5-
作为美国中车麻省公司派出的第一批技术转移人员,这些员工被 寄予了厚望。中车春田工厂开工时,他们将把知识转化成实践,开 始地铁车辆的总装配。与此同时,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已在长春准备 好了一支接待队伍,将帮助他们适应中国生活,了解民俗习惯。培 训的第一阶段将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细心地向美国友人讲解企业文 化,传授技术知识。第二阶段,他们将在指导下进入车间实践,真正 做到学以致用。
提分点12
抓住特征,关注手法 ——提升分析评价能力
-2-
作为实用类文本,新闻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 《考试大纲》中“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文本的 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均指向新闻的特征与手法。对应 试题中,两道选择题有个别选项涉及新闻特征和手法。新闻的特征 与手法,是潜在的考查点,二轮复习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
-3-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上午,美国中车麻省公司33名当地 员工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技术培训。马萨诸 塞州春田市长萨诺亲自驾车至布莱德国际机场加入欢送队伍。机 场工作人员更是贴心地准备了早餐为他们饯行。他们此行的目的 地是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 这是春田继连续阴雨的洗礼后,迎来的第一个暖心的早晨。33名 美国员工,均来自马萨诸塞州。其中多数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对 于这次通往“神秘东方”的旅பைடு நூலகம்,他们兴奋之余也带着“把中车先进 成熟的技术带回来”的期待。
-11-
4.三则材料都运用了直接引语,在新闻中运用直接引语,能够把读者 直接带进事实发生的现场,增强新闻的可信度。( × ) 解析 材料一没有运用直接引语。 5.材料一中用“暖心”修饰“早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表现了记者对 美国员工到中国接受培训的激动之情。( × ) 解析 “激动之情”言过其实,另外,对于“暖心”一词,更多地从市长、 机场工作人员、美国员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角度来理解,而非 从记者的角度来讲。 6.材料二中的“由0到1”,可以理解为“从无到有”。孙晓琨以此来说 明美国员工来中国接受培训对于春田工厂开工的意义。( √ ) 7.材料三提及“理查德已经从事这行30年了”,意在说明理查德技术 水平很高,能够做到“细致地查看”,并与中方人员“交流”。( × ) 解析 意在说明中国地铁制造技术先进。
-12-
8.美国员工来中国培训是因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这份友谊将 对美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 ) 解析 “是因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错,是因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 高速发展。 9.材料二末段的内容与材料三首段中关于中国少年赴美学习的内 容都属于新闻背景,请分别谈谈其作用。
-10-
短板发现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三则材料都采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把读者可能最关心的,或最重 要的新闻事实写在最前面,便于读者快速阅读。( × ) 解析 第三则材料非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结构以事实的重要 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 项事实内容,第三则材料从第二段到第四段是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 顺序来安排的。 2.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了解美国员工从美国出发、到达中国,参 加开班仪式,参观设施和车间,开始正式培训的全过程。( × ) 解析 “开始正式培训”错误。 3.三则材料都提到了美国员工来到中国接受培训的目的,第一、二 则材料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培训安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