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疗简介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放疗简介ppt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
录
•乳腺癌概述
•放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
•乳腺癌放疗技术
•乳腺癌放疗并发症及防治
•乳腺癌放疗效果评估与随访
•乳腺癌放疗前沿进展与未来展望
01乳腺癌概述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发病率逐
年上升。
在发达国家,乳腺癌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
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
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渐缩小。
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
乳腺癌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
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晚育、未育、哺乳时间
短等因素可增加乳腺癌
风险。
缺乏运动、肥胖、饮酒
等不良生活习惯与乳腺
癌发病相关。
年龄遗传因素生殖因素生活方式
乳腺癌诊断与分期
诊断方法
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
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
学检查。
分期标准
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和
远处转移情况,将乳腺癌分为I-IV
期。
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和
预后不同。
01
放疗在乳腺癌治疗
中的地位
适应症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
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转移性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
禁忌症
妊娠期妇女。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
恶病质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
有放疗禁忌症的患者,如湿性反应、放射性皮炎等。
01020304
01
放疗时机02
保乳手术后放疗:一般在手术后4-6周内开始,最晚不超过8周。
03
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一
般在手术后6个月内开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04
疗程安排
05
一般采用常规分割照射,每周5次,每次2Gy ,总剂量为50Gy/25次/5周。
06
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可采用大分
割照射,每次剂量增加,疗程缩短。
放疗时机与疗程安排
作用机制不同
化疗是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而放疗
是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
副作用不同
化疗的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脱发等,而放疗的副作用主要为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等。
与手术的比较
手术是局部治疗手段,可以直接切除肿瘤;而放疗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射线照射杀死癌细胞。
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而放疗适用于各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1 2 3与靶向治疗的比较
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而放疗是通过射线照射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
靶向治疗一般副作用较小;而放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皮炎等。
01
乳腺癌放疗技术
常规放疗技术
切线野照射
切线野照射是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经典
技术,通过两个相对称的切线野对胸
壁和锁骨上区域进行照射。
锁骨上/腋窝野照射
对于需要照射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的
患者,可采用锁骨上/腋窝野进行照射。
内乳野照射
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可采用内乳野进行照射。
定位与固定靶区勾画计划设计与优化剂量验证与实施01020304
使用CT模拟机进行定位,并通过真空垫等固定装置确保患者体位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在CT图像上勾画出肿瘤靶区和
正常组织,为后续计划设计提
供基础。
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根据
靶区形状和剂量要求,设计优
化的照射计划。
通过剂量验证确保计划的准确
性和可行性,然后实施治疗。
03
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放疗
结合影像技术如CT 、MRI 等,在治疗前、中、后获取图像信息,以更精确地定位靶区和监测治疗过程。
01
静态调强
通过多叶光栅等装置实现静态的射线强度调节,以适应靶区的形状和剂量分布要求。
02
动态调强
在加速器旋转过程中动态地调节射线强度,实现更精确的剂量分布和更高的治疗效率。
粒子植入与近距离放疗技术
粒子植入
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或肿瘤切除后的瘤床中,通过粒子的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杀死肿瘤细胞。
近距离放疗
将放射源置于人体天然腔道内或组织间插植,通过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肿瘤进行局部高剂量照射。
01
乳腺癌放疗并发症
及防治
放疗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表现为皮肤红斑、水肿,有烧灼和刺痒感。
红斑
干性脱皮
湿性脱皮
放疗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屑。
皮肤充血、水肿、水泡形成,水泡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
03
02
01
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
皮肤及软组织坏死,形成深达肌层的溃疡,难以愈合。
放射性溃疡
皮肤和皮下组织纤维化,导致肢体僵硬、活动受限。
放射性纤维化
骨质破坏、坏死,导致病理性骨折。
放射性骨坏死
晚期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肺炎与肺纤维化
放射性肺炎
放疗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表现为咳嗽、气短、发热等症状。
肺纤维化
长期放射性损伤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
放疗可能导致心脏损伤,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等,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
心脏损伤
放疗可能导致食管粘膜损伤,表现为吞咽困难、疼痛等,需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食管损伤
放疗可能导致淋巴管阻塞,引发淋巴水肿,需进行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
淋巴水肿精确制定放疗计划,减少正常组织照射;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
防治策略
其他并发症及防治策略
01
乳腺癌放疗效果评
估与随访
局部控制率生存率毒性反应
生活质量
放疗效果评估指标及方法
评估放疗对肿瘤局部的控制效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确定。
评估放疗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程度,包括急性反应和晚期反应。
评估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分为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等。
评估放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
面。
按照规定的随访计划进行定期随访,包括临
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定期随访
关注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转移等问题。
随访内容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建议。
健康指导
随访策略及注意事项
通过定期随访和检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的迹象。
早期发现
处理措施
个体化治疗
多学科协作
根据复发和转移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复发转移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和讨论,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建议和支持。
复发转移的早期发现与处理
01
乳腺癌放疗前沿进展与未来展望
利用影像技术精确确定肿瘤位置和范围,为放疗提供准确靶区。
精准定位
根据患者的基因、生物标志物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放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通过精准医学手段对放疗疗效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疗效评估
精准医学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
自动计划设计通过算法自动生成优化的放疗计划,提高治疗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
乳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患者管理与随访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随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放疗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乳腺癌放疗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乳腺癌放疗将更加精准、高效、安全。
多学科协作
放疗将与手术、化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治疗手段紧密结合,形
成综合治疗模式。
远程医疗与智能化
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远程放疗会诊、智能计划设计
等功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