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网友来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
章思路网友来稿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
2.学会把握文章思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布局谋篇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把握文章思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章结构知识,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2.提问:如何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把握文章思路?
二、课堂讲解
1.讲解文章结构的概念,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的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的步骤,如先找出文章的起始段、结尾段,再分析文章的中间部分。
3.讲解如何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把握文章思路,如通过关键词、过渡句等。
三、实例分析
1.以一篇经典文章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2.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过渡句,分析文章思路。
3.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分析一篇新的文章,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
2.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文章结构和思路分析的方法。
2.提问: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堂讲解
1.讲解如何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关注关键词、理解文章主题等。
2.分析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如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作者观点等。
三、实例分析
1.以一篇新的文章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2.让学生尝试解答阅读理解题,检验自己的分析能力。
3.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阅读理解题,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2.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文章结构和思路分析的方法。
2.提问: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二、课堂讲解
1.讲解如何运用文章结构知识进行作文布局,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
2.分析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观察作者是如何运用文章结构进行布局的。
三、实例分析
1.以一篇作文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2.让学生尝试修改作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布局。
3.对学生的修改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布局。
2.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提高作文质量。
2.提问: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完成一篇阅读理解题,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
2.修改一篇作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布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掌握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高考作文布局谋篇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
第二课时
二、课堂讲解
1.讲解如何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时,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如:
2.分析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题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
教师:“请大家想想,当我们遇到一道要求概括段落大意的题目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我们应该先找出这一段的主旨句。
”
教师:“很好,主旨句通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我们通过找到主旨句,就能快速概括段落大意。
”
三、实例分析
1.在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教师:“现在请大家看看这篇文章,谁能找出它的主旨句?”
学生甲回答:“我觉得第一段的第一句是主旨句,它提出了文章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
教师:“很正确,那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个主旨展开论述的。
”
2.在点评学生分析时,教师可以这样说:
教师:“你的分析很到位,但我想提醒你注意一下过渡句的作用,
它们往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
”
第三课时
二、课堂讲解
1.讲解如何运用文章结构知识进行作文布局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写作文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乙回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结构,让人容易理解。
”
教师:“对,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篇文章,它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清晰。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结构。
”
三、实例分析
1.在分析优秀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教师:“请大家看看这篇作文,作者在开头提出了观点,中间用事实和例子来支持观点,结尾再次强调观点。
这样的结构使得文章很有说服力。
”
2.在学生尝试修改作文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教师:“你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了观点,但中间部分的论据似乎不够充分,我们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强论证。
”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指导,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提供一些结构简单的文章进行练习;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结构复杂、内容深刻的文章,挑战他们的分析能力。
2.在分析文章结构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因为不同的文章风格可能会影响文章结构的呈现。
3.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有的学生可能更适合通过讨论和互动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练习。
4.在点评学生作业时,要注重鼓励和指导相结合,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亮点,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5.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分析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提高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6.对于写作教学,要鼓励学生多写作,多修改,通过反复实践来掌握文章布局的技巧。
7.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对语文有特殊兴趣或特长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深入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