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2篇(2003—20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广西柳州说明文阅读12篇(2003—2018)
紫荆花开
卢晓艺
①四月的龙城,20多万株紫荆繁花竞放,街头巷尾,处处皆景。
②“紫荆”也是几种植物的通俗叫法,在我市泛指各类羊蹄甲属植物,常见的有“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等,叶片形似羊蹄踩出的印迹。
③首先来说说“宫粉羊蹄甲”。
其花瓣呈粉红色或淡紫色,花期为每年春季,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这种“紫荆”花期较短、开花时间接近,可以达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紫荆开”的效果。
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而后会呈现满树繁花的壮观景象。
④另外一种是“红花羊蹄甲”。
其花瓣为鲜艳的紫红色,花期全年,冬季最盛,开花时不落叶。
叶的前端往内裂开至不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在南方通常
..不结果实。
⑤据园林专家考证,上个世纪30年代末,市农科所的专家们开始引入紫荆进行栽培。
上世纪60年代,市园林局开始将宫粉羊蹄甲批量种植在弯塘路、三中路等路段以及龙潭公园、雀儿山公园、柳侯公园等景区。
上世纪90年代,我市绿化进程加快,市里提出要进一步将城市景观“花化、彩化、香化”,于是,大叶紫薇、木棉等开花植物得到推广种植。
经过几次寒潮,不耐寒的开花植物逐渐减少,开花植物宫粉羊蹄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⑥2011年2月,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开始对宫粉羊蹄甲的开花时间登记造册,记录下近年来宫粉羊蹄甲的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具体时间。
紫荆花开始迈上花园城市的“主角”之路。
⑦每年6月,园林人便来到街道、公园等处,找到那些标记好的“优树”(树干直、枝杈高、花朵长势旺),捡拾树下掉落的种子。
工人们经过二度筛选后,便将其播种到苗圃地里。
在宫粉羊蹄甲成长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按时记录其日、周、月的生长量,并为其进行常态化体检、诊断治病;人工为其拔草、施肥。
次年3月,技术人员开始观测、记录花蕾数量。
⑧宫粉羊蹄甲属于喜阳植物,气温对其生长影响最大,20℃至25℃最适宜其生长。
据专家介绍,一般而言,培育一株宫粉羊蹄甲成为行道树,需要5年的时间。
宫粉羊蹄甲一年平均可长1米,5年便可成长为行道树了,算是速生树种。
⑨如今“满城尽开紫荆花”,游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7.下列关于“紫荆”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紫荆”是几种植物的通俗叫法,常见的有“宫粉羊蹄甲”“红花羊蹄甲”等。
B.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叶片形状像羊蹄印是“紫荆”的共同特点。
C.“紫荆”的品种不同,花瓣呈现的颜色也有差别,或浅淡或鲜艳,花期也长短不一。
D.“紫荆”在柳州的栽种始于上世纪30年代末,如今它已是花园城市的“主角”。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
A.“红花羊蹄甲”的叶的前端往内分裂至不足叶片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冬季花开得最盛。
B.“红花羊蹄甲”全年开花,紫红鲜艳的花朵点缀在绿色的叶子中,很是美丽。
C. “宫粉羊蹄甲”属喜阴植物,20℃至25℃最适宜生长,因此不耐寒,难以抵御寒潮。
D. 培育一株“宫粉羊蹄甲”成为行道树一般需要5年,满城紫荆花开离不开园林人的努力。
9.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
...的一项是
A.文章从花形、花色、花期、品种、培育及在龙城的栽培史等方面对“紫荆”做了介绍。
B.文章整体上按照逻辑顺序介绍“紫荆”,其中第⑤⑥段按时间顺序介绍“紫荆”的栽培史。
C.第③④段介绍“紫荆”主要引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第⑧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第④段中加点的词“通常”准确说明了“红花羊蹄甲”在南方一般是不结果实的。
【参考答案】
1.B(“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是“宫粉羊蹄甲”紫荆的特点)
2.C(喜阳而非喜阴)
3.A(文章没有介绍紫荆的花形,只介绍了它的也叶行)
(2016广西柳州)
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
“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
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
”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
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
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
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
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
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
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
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
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
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
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
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
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
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⑧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
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
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⑨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
”他们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
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⑩“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靠着优美的歌声一代代往下传。
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的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选自《柳州日报》,有改动)
7.下列关于“侗族大歌”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其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邝露的著作中均有记载。
C.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
A.侗族大歌被誉为“天籁之音”,其编创的一大特色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
B.侗族大歌按音色和体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全靠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
C.侗族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即兴变唱,有时也可成为主旋律。
D.侗族大歌结构首尾呼应,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都采用比兴手法,所以意蕴深刻。
9.下列对文章内容或写法的分析有错误
...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从形成、类别、声部、结构等方面分别对“侗族大歌”做了介绍。
B.第④段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侗族大歌的形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记载来说明侗族大歌的唱法,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⑩段通过介绍侗族大歌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凸显其价值。
【参考答案】
7.B(选文中陆游和邝露的著作中记载的是侗族大歌演唱的情景,而非记载歌词内容。
)
8.D(原文说“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而非“都”,此处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所以意蕴深刻”的“所以”实属强加因果。
)
9.C(第⑥段摘录旧《三江县志》的内容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
(2017广西柳州)
苗族银饰
韩宗树
①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
当你行走在苗乡时,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还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寨,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五彩的花边和闪亮的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感受到苗族银饰悠久、神奇、精美的文化魅力。
②苗族人酷爱银饰,不管在哪里生息繁衍,服饰(特别是银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
据有关史料记载,自秦汉以来,苗族的银饰文化得到一脉相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苗家人一生中用银处极多,尤其女性更胜,主要有三项。
一是青年男女定情,男方要送女方银镯、耳环等饰品做信物,而在正式出嫁时,如男方送不足一定银两则不能成婚。
二是日常家珍饰银、存银又是苗家富有的象征。
日常生活中,用银子来馈赠也是常事。
为求“长命富贵,驱鬼避邪”,苗人从少年乃至中年,在手、脚、耳等处均系上适量的祀保银钏。
三是给老年人祝寿或送终都离不开银子或银饰物。
总之,“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成为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③由于苗族在国内外散居很广,其银饰的品种也纷繁多样,主要有银雀凤冠、银牌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脚环等等。
在结构上有对称式、均衡式、连接式和放射式。
图案则多为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造型生动,玲珑精美。
④从古迄今,苗族银饰的工艺水平从粗糙不断走向精美。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奇葩,都是由银饰工匠们手工制作的,工艺方法铸炼、捶打、编结、刻花、雕纹等。
制作流程大抵
..经过吹烧、锻打、镶嵌、擦洗、抛光五道工序。
苗族银匠在锤砧劳作上是行家,在造型设计上也堪称高手,他们善于从妇女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中汲取创作灵感,并根据传统习惯、审美情趣,在细节、局部的刻画上推陈出新。
经过银匠精心设计和加工,件件银饰各具其妙。
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体现银匠聪明才智的是“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
它比现代魔方环2巧妙,由四个连环组成,每个连环上有“L”形状物,平折成90度,其上饰有数朵梅花,每环交错套在一起,能分能合。
此戒指若分开后,不熟悉之人难以复原,故名“呆四连环套”。
⑤苗族银饰丰富多彩,天成一韵,就像一首用白银写就的美丽诗篇,那么纯净,那么隽永,那么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7.下列关于“苗族银饰”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C
A.苗族银饰品种繁多、制作精美,是苗乡亮丽的人文景观。
B.苗族的银饰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发展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
C.苗族银饰的图案由龙凤花鸟等动植物形象构成,与苗家的刺绣及蜡染纹样一致。
D.令人叹为观止的苗族银饰都是由民间银饰工匠手工制作二成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
....的一项是B
A.苗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以银为结,以银为彩,以银为荣,以银为贵”。
B.银饰文化渗透于苗家人日常生活,男婚女嫁、祝寿送终、遗产继承都离不开银制饰物。
C.苗族银匠锤砧劳作的行家,是造型设计的高手,其所制作的银饰堪称民间艺术奇葩。
D.“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是最具苗族民族特色、充分展现银匠才智的苗族银饰。
9.下列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有错误
...的一项是A
A.第①段描述苗女的民族盛装,点明苗族银饰之美,引出下文,是全文形成“总—分”的结构。
B.第④段中加点的“大抵”一词准确说明苗族银饰基本的制作流程,符合实际,也不排除例外。
C.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地说明“呆四连环套梅花戒指”的特点。
D.第⑤段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展示了苗族银饰的非凡魅力,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2015广西柳州)
印痕行为,动物的学习天赋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老头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
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
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
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②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
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
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③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
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痕行为”。
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
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
难学会飞行了。
目前
...,可能
..是因为在生命的早..,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据估计
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
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
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
物。
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
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
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
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
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
施梅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
“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7.下列关于动物“印痕行为”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B
A.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直接印象造成的。
B.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C.对动物的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
D.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应的印痕行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
....的一项是C
A.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这就是印痕行为的表现。
B.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
C.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更愿意与由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
D.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饲养员工作时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这是为了避免出生的熊喵宝宝对人产生印痕。
9.下列对文段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D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本文由“一个老头养只鸭子做宠物”说起,可以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C.第⑤段中,“目前”“据估计”“可能”等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D.第⑦⑧段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应的印痕。
(2014广西柳州)
打印出个世界
①3D打印,也叫三维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也称“叠层制造”工艺,最早开发于上世纪80年代。
这种工艺的原理是,在一个平面上指定的位置放置并固化材料,然后通过逐层打印,把材料堆积成三维物体。
②基于这样的工作原理,3D打印技术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并不快,且成本昂贵,但此技术从零开始堆积材料,不受传统加工手段制约,可以制造几乎任意形状的产品。
比如说你要在零件里面打印一些复杂却十分精确的孔,或者要做一个中空的牙齿模型,这时用3D打印工艺就比传统加工工艺快捷省事。
最重要的是,3D打印技术让零件的制造不再拘泥于工艺,而取决于想法,越是稀奇古怪,越是传统加工工艺无法加工的零件,就越是3D打印技术的用武之地。
比如科幻电影《我机器人》中出现的奥迪RDQ,其超现实的水滴形车身就是由德国库卡公司的工业机器人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
③由于3D打印技术自身的特点,其成熟的应用多出现在医学、教育领域,用于制造那些传统工艺无法精确完成,却又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的单个零件。
比如制造出用于移植手术的人造骨髓;还可以制作器官模型,供医生个人练习,为手术做准备。
④3D打印技术还在整形界享有一定的声誉。
2005年,一位猛禽保育专家和一位牙医,用了18个月的时间,用3D打印技术为一只被子弹击碎了半个喙的白头海雕制造了一个“义喙”(注:假嘴)。
在义喙安装手术后,这只幸运的鸟儿就摆脱了进食管,可以自主进食、饮水、梳理羽毛了。
⑤现在,3D打印技术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最近已经有人在用3D打印技术制作精致的玩具了,比如用光敏树脂制造的小熊U盘,还有人打印出了可以食用的巧克力。
如果你是一位DIY达人,等你闲来无事,甚至可以打印个自己来玩玩。
⑥在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3D打印技术的适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9.下列对“3D打印技术”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3D打印技术,就是三维打印,也称“叠层制造”工艺,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
B.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平面上指定的位置放置并固化材料,逐层打印,以堆积成三维物体。
C.3D打印技术的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在成熟地运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农业等领域。
D.3D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制作出几乎任意形状、传统加工工艺无法精确完成的产品。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准确
....的一项是( D )
A.德国库卡公司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电影《我机器人》中出现水滴形奥迪RDQ车身。
B.3D打印技术,以制作器官模型,供医生个人练习,为手术做准备。
C.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最近已经有人用它打印出可以食用的巧克力。
D.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3D打印技术必将运用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
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的知识。
B.第②段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3D打印技术在某些特殊产品的制作上,比传统工艺更具有优势。
C.第④段举猛禽保育专家和牙医用3D打印技术制作“义喙”的例子,具体说明3D打印技页可用于整形界。
D.第⑤段中,“正逐渐”、“最近”等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13广西柳州)
柳州螺蛳粉粉
①螺蛳粉是柳州人最爱的风味小吃,在龙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现已列入柳州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柳州市大旅游名片之一,而且在全国不少城市也树立了口碑。
②烹饪螺蛳粉的工序并不简单。
先是烧开一锅沸腾的清水,再将一把又细又圆的干米粉下到锅里,加进时令蔬菜一同烫煮,一二分钟后捞起粉和菜,沥干水,加入事先配好的酸笋、萝卜干、木耳、黄花菜、油炸腐竹、花生等各种配菜,最后从另一口咕嘟翻滚的大锅里舀一勺鲜红油亮的精制螺蛳汤浇进碗里,一碗浓香四溢的螺蛳粉才大功告成。